一 : 求纪晓岚诗词歌赋和名句
求纪晓岚诗词歌赋和名句
求纪晓岚诗词歌赋和名句的参考答案
“蹀躞骄骢”绝句四首
蹀躞骄骢看杏花,
樱桃会后暂还家,
烟波一片孤帆影,
便是仙人贯月查.
放眼澄江万里秋,
飘然一叶似渔舟,
谁知水驿停桡处,
楼上珠帘总上钩.
推篷看唱采菱歌,
十八王郞衣锦过,
游女无须频掷果,
从来丹桂近嫦娥.
(借用罗海东语,非其本意也)
莲烛携来照洞房,
宫袍新染麝兰香,
得看天际归舟画,
应悟箜篌字两行.
诗后有跋:
“芝轩殿撰及第后,给假归娶,以《秋帆归兴图》索题,此玉堂佳话,世不数见者也.然画中之景与本事颇不相应,融贯为难.余老景荒疏,益不能着语,勉成四绝,姑以博粲云尔.河间纪昀题并识.”
“白头萧散”绝句一首
白头萧散老尚书,
还踏香尘从玉舆,
自笑行装先载笔,
词林习气未全除.
诗后署曰:
“癸亥重九前三日观弈道人戏题,时年八十.”
十八年来阅宦途,此心久似水中凫.
如何才踏青明路,又看仙人对弈图.
局中局外两沉吟,犹是人间胜负心.
哪似顽仙痴不省,春风蝴蝶睡乡深.
纪晓岚藏铜雀瓦砚
—王敏之
“铜雀瓦砚”,略呈银锭形,纵30厘米,厚4厘米,黑灰色,陶质坚密细腻,砚面中部以下设有倒“凹”字形墨池.砚额硕大,满刻题铭,铭文为一首七言长诗.诗文隶书,十九行,三十一句,计二百一十八字,这是纪晓岚藏砚中镌铭字数最多的一方,为1954年保定刘秀臣先生所捐献,现藏河北省博物馆.
铜雀砚铭为《阅微草堂砚谱》所遗者,现录全文如下:
铜雀台址颓无遗,
何乃剩瓦多如斯.
文人例有嗜奇癖,
心知其妄姑自欺.
齐征鲁鼎甘受赝,
宋珍燕石恒遭嗤,
西邻迂叟旧蓄此,
宝如商鬲周尊彝.
饥来持以易斗粟,
强置之去不得辞.
背文凸起建安字.
额镌坡谷诸铭词.
平生雅不信古物,
时或启椟先颦眉.
他时偶尔取一试,
觉与笔墨颇相宜.
惜其本质原不恶,
俗工强使生疮痍.
急呼奴子具励石,
阶前交手相磨治.
莹然顿见真面目,
对之方觉心神怡.
友朋骤见骇且笑,
谓如方竹加圆规.
三国距今二十载,
胡桃油事谁见之?
况为陶家日作伪,
实非出自漳河湄.
诸公莫笑杀风景,
太学石鼓吾犹疑.
嘻!太学石鼓吾犹疑.
此铭虽长,但颇值玩味.铭文先说古物作伪与甘受伪欺之人古有之,继而叙述此砚之来由,与纪氏本人“雅不信古物”之态度.从中似可使人领悟:古今作伪欺人者太多,为人不可不慎.
砚额长诗已收入《纪文达公遗集·诗集》卷十.此砚经专家鉴定,并非真正铜雀台瓦,但确是纪晓岚遗物.不过其砚铭,却是由他人代笔写的.
铜雀台瓦,由于历代文人争相歌颂,使得身份大增,正因为如此,早在宋朝就已有仿制的赝品.王安石《铜雀台诗》:“吹尽西陵歌舞尘,当时屋瓦始称珍;甄陶往往成今手,尚诧虚名动世人.”王安石感叹,世人因慕虚名,以致花费重金收藏的铜雀台瓦砚却多半是赝品.纪晓岚就没有这么痴绝,他收藏器物很富有理性,而非一味搜古猎奇,沽名钓誉.他在考虑是否具有收藏价值的同时,还特别注意该器物的实用性.他对“得一宋砚,虽滑不受墨,亦宝若球图;得一汉印,虽谬不成文,亦珍逾珠璧”的鉴赏家,大不以为然.面对这方又有“建安字”,又有“坡谷铭”的瓦砚,纪晓岚没有被唬住.“平生雅不信古物”的他,始终认为“瓦能宜墨,即中砚材,何必汉未央宫,魏铜雀台?”所以才有被朋友们笑作是“方竹加圆规”的杀风景,不止这一回.《阅微草堂砚谱》载有一砚,砚铭云:“石庵自江南还,以唐子西砚见赠.子西铭灼然依托,砚则真宋石也.砻而净之,庶不致以铭损砚.”由此亦可见纪晓岚高超的鉴赏水平.当然,他对石鼓文的怀疑当否,却应另当别论.
砚额题诗左侧,有行书“石庵鉴赏,嘉庆戊午六月”,右侧有隶书“梦禅珍藏于闻妙龛”刻跋.石庵,即刘墉(1719-1804),字崇如,号石庵,同山东诸城人.纪晓岚乡试座师刘统勋之子.乾隆十六年进士,由编修官至体仁阁大学士,卒谥文清.著名书法家,尤善小楷,与当时翁方纲、梁同书、王文治齐名.纪晓岚与刘墉关系极为密切.“嘉庆戊午”,即嘉庆三年,公元1798年.梦禅,即瑛宝,字梦禅,号闲庵,姓拜都氏,满洲正白旗,大学士永贵长子.曾官笔帖式,三十岁以疾辞归,以诗歌笔墨自娱,与刘墉为文字交.
另见徐珂《清稗类钞·鉴赏》录有“无锡王莼农(蕴章)孝廉藏铜雀瓦砚,长一尺有半,宽八寸,其背书隐起产‘建安十五年造’六隶字,甚清劲,明郭无敬大书‘玉质金声’四字于上,并有铭……”又有《张叔未藏王铎铭铜雀瓦砚》:“真铜雀台瓦,世不多有.嘉庆庚午年初夏,张叔未得王文安铭铜雀瓦砚于松江肆中.质极莹润,盖滤泥为之.上有王铎小楷书铭跋二,撰书刻俱精,可定也.”看来铜雀瓦砚真伪皆有,不过,真者寥寥,伪者比比也.
二 : 《纪晓岚吟诗》课件
纪晓岚的诗 《纪晓岚吟诗》课件
纪晓岚的诗 《纪晓岚吟诗》课件
纪晓岚的诗 《纪晓岚吟诗》课件
纪晓岚的诗 《纪晓岚吟诗》课件
纪晓岚的诗 《纪晓岚吟诗》课件
纪晓岚的诗 《纪晓岚吟诗》课件
纪晓岚的诗 《纪晓岚吟诗》课件
纪晓岚的诗 《纪晓岚吟诗》课件
纪晓岚的诗 《纪晓岚吟诗》课件
纪晓岚的诗 《纪晓岚吟诗》课件
纪晓岚的诗 《纪晓岚吟诗》课件
纪晓岚的诗 《纪晓岚吟诗》课件
扩展:纪晓岚吟诗ppt / 纪晓岚吟诗 / 风流才子纪晓岚香冢吟
三 : 纪晓岚吟诗教案设计
纪晓岚吟诗教案设计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学会8个生字,会认6个生字新词。
2、正确朗读课文,流利、有感情到朗读1、2自然段。
3、了解1、2自然段中所描写的景物与老渔翁垂钓的经过。
4、理解古诗内容。对古诗能熟读成诵。
(二)过程与方法
通过充分朗读1、2自然段,感受江景的诗意,再来学习古诗,以读促讲,做到水到渠成 。诗文对照,感受诗歌的精炼与绝妙。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诗文对照,想象秋江独钓图的美景,体会纪晓岚的机智。
教学重点:
学习1、2自然段,诗文对照,想象“秋江独钓图” 的情景。
教学难点:
读文品境,体会1、2自然段描写的意境:体会古诗语言凝练的特点。
教学准备:
课件(生词、课文1、2自然段、古诗、音乐《春江花月夜》)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从题入手,解题质疑:
1、师板书“纪晓岚”:知道纪晓岚吗?
师介绍人物资料。(清四大才子,乾隆的宠臣,才华横溢……)
2、师:有关他的故事民间流传了许多,今天学习的内容就是其中之一。
师补充课题:“吟诗”。
3、指生读题。从课题中你知道了什么?(纪晓岚做诗,不是念诗、诵诗)
4、读出题意。指读、齐读。
5、读了课题,还想知道什么?
预设:什么诗?在哪里发生的?什么时候?和谁一起?为什么要吟诗?怎么吟诗?吟得怎么样?
6、师相机归纳板书:时间、地点、人物、起因、经过、结果。
7、小结:这就是一件事情的六要素。了解清楚了六要素,可以帮我们很好的了解课文内容。翻书,让我们从书本中去寻求答案吧!
二、初读课文,答疑解惑:
1、读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边读边思。
生读书。
2、读词。(课件1)
纪晓岚 光芒 乾隆皇帝 江畔
老渔翁 垂钓 重复 一遍
悠然 一篙一橹 嵌入 沉静
(注意读音:畔、翁、沉、嵌,反复读)
3、开火车读课文段落。
师评:声音洪亮、字音准确、句子通顺……
4、解疑:这六要素你解决了哪几个?生说,互相补充。
5、师教方法:把他们连起来说就是主要内容。指生说。
6、师教归纳主要内容的方法:弄清事情的六要素,把它们连起来说一说,就是事情的主要内容。
三、以读促讲,感受诗意:
(一)第一自然段:
1、乾隆皇帝看到了怎样的情景觉得有诗意呢?(师板:诗意)
2、练读第一自然段,看看秋日的江畔有哪些景物?想象这些景物构成的画面。哪些景物给你印象深刻?把喜欢的句子多读一读。
3、生说江畔的景物。
(师板:落日、波浪、芦花、水鸭、钟声)
4、把你喜欢的句子会说的说一说,想读的读一读。
5、指生读。
师引导:
问:“红红的落日,洒下金色的光芒。”为什么重读“红红”、“金色”?
评:抓重点词语想象画面,再把感受读出来。真是好方法。
评:从你的朗读中听出了亮丽的色彩;从你的朗读中听感受到了活泼的动态;从你的朗读中感受到了芦花翻滚的壮观;从你的朗读中看到一群水鸭在夕阳的余晖下慢慢地游不见了……
6、师小结:亮丽的色彩,活泼的动态,在古庙的钟声里构成了一幅江畔落日图。难怪乾隆皇帝会觉得有诗意。指读,齐读。(课件2:第一自然段)
(二)第2自然段。
1、一位老渔翁正独览这一江美景,静静地垂钓呢!(师板:老渔翁垂钓)
把描写老渔翁的句子勾画下来,再读一读, 边读边想象画面。
2、生练读,指读。看谁脑海中想象的画面更生动更丰富。
3、指两生分读老渔翁钓到鱼前的部分和钓到鱼时的部分。
要求:要读出老渔翁的变化。(课件3:第二自然段)
听出了什么变化?(老渔翁动作的变化,老渔翁心情的变化)
4、师评:通过轻重、快慢、高低的不同,把老渔翁由静到动,由平静到愉悦的变化读了出来。
5、指生富于变化的读一读。男女生分读。
6、可这江景中的主人翁不是老渔翁吗?为什么最后要写水鸟呢?
7、小结:老渔翁置身于夕阳的金色光芒之中,心情愉快地钓鱼,这情景真是富有诗意呀!让我们一起在美妙的音乐声中感受这优美的意境吧!配乐朗读1、2自然段。
四、诗文对照,体会精妙:
1、过渡:看了这样的情景,难怪乾隆皇帝想听纪晓岚吟诗,也难怪纪晓岚会吟出这么美妙的诗句。(课件4:古诗《秋江独钓》)
2、指生读古诗。
3、这首诗有什么特点?(七言绝句,嵌入十个一)
4、你能把它读准确吗?指读,要求:能读出诗意来吗?能读出老渔翁的变化来吗?
5、将景色与诗句联系起来想一想,1、2自然段哪些景象正是诗中所写的呀?与同座交流。
6、生交流。
7、反馈:文中哪些景象被聪明的纪晓岚写入诗中的呢?生说。(分别读句子,或是说出第二自然段都可以。)
8、“一人独占一江秋”理解。
“一人”指谁?(老渔翁)
“占”呢?(占领、占据……)再点拨:联系1、2自然段,他独览一江美景心情愉快地钓鱼,这可真是一种——“享受”啊!
9、 理解第四行诗。对应了哪部分内容?(1、2两个自然段)
10、小结:纪晓岚仅仅用了28个字,可谓字字精妙,字字都是他渊博学识的沉淀与迸发。让我们在音乐声中,用优美的朗读把诗中的意境表现出来吧!
11、配乐齐读。(课件5:音乐《春江花月夜》)
五、小结所学,铺垫下文:
纪晓岚不愧为一代文学泰斗,真是才华横溢,机智过人啊!乾隆皇帝对他和他的诗作出了怎样的评价呢?下节课接着学习。
六、自设练习,巩固拓展:
又到了“我的练习我设计”的时间:
你打算针对这首古诗和1、2两个自然段设计哪些精彩的作业呢?
预设:
1、想象古诗所描写的意境,写下来或画下来。
2、背诵古诗并默写。
3、针对第一自然段填空。
4、问答题:明明有钟声,为何还显得沉静?
5、问答题:明明写老渔翁,为何还要写水鸟?
七、板书设计:
22纪晓岚吟诗
诗 落日 波浪 芦花 水鸭 钟声 时间 地点 人物
意 老渔翁垂钓 起因 经过 结果
四 : 《纪晓岚吟诗》教学实录之一
教材分析:
《纪晓岚吟诗》这篇课文是一篇可读性强的古代历史故事。它记叙了清代文学家纪晓岚在江边陪乾隆皇帝散步时,乾隆皇帝突然要他当场作一首七言绝句,且诗中必须用上十个“一”字为难他。纪晓岚就地取材,在很短时间里吟唱出绝妙的“秋江独钓”古诗,表现出机智过人的聪明才智。课文围绕着“纪晓岚吟诗”这件事,从景入手,由景到人,并且以事写人,最后点明人物的特点。
设计理念:
《语文课程标准》在教学建议部分明确提出:“学生是学习的主人。语文教学应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的情景。”关于阅读教学,《语文课程标准》中进一步提出:“阅读是学生个性化的学习,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悟、体验和理解。”根据这些基本理念,我在本课教学时,采取读中感悟法、抓关键词理解法、直观感受法进行教学,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课堂氛围中顺利完成教学任务,以师生共同参与学习、营造和谐的课堂学习氛围为教学特色。
教学实录:
师:同学们,你们知道纪晓岚吗?他是清代著名的文学家,他文思敏捷,才华横溢,被誉为乾隆时期的文坛泰斗、一代文宗。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22课,去了解他,感受纪晓岚的才华。
师:看老师写课题。(边写边提示:“纪”字是个多音字,在这里作姓,念“jǐ”,顺势注音。“晓”字右上角不能加点。)
师:齐读课题。从课题中你知道了些什么?
生:是纪晓岚自己作诗,不是念别人的诗、诵别人的诗。
师:读了课题,你还想知道些什么?
生:纪晓岚作了一首什么诗?
生:纪晓岚是在怎样的情境下作的?
生:纪晓岚的这首诗作得怎么样?
师:下面就请同学们带着刚才提出的这些问题自由朗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生自由朗读课文)
师:过渡:孩子们,你们读书可真认真!这里有些词语看你们会不会读。
(出示生字新词)
生:开火车读,(及时正音)齐读。
师:读得真准。有些词语我们可以在预习时借助词典来理解,有些词语我们还要联系上下文来理解。
师:下面让我们再走进课文,请同学们联系课题,静下心来默读课文,想想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生静心默读思考。)
师:谁来说说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生:课文讲了纪晓岚散步时吟了一首七言绝句。
师:如果能说清楚时间、地点、起因、经过、结果就更好了。来,再请一个同学来说说。
生:课文讲了纪晓岚在江边陪乾隆皇帝散步时,乾隆皇帝突然要他作出一首七言绝句,且诗中必须用上十个“一”字。纪晓岚看了看江面,在很短的时间里吟唱出了一首绝妙的名为“秋江独钓”的诗。
师:我们只要把课题加上时间、地点、起因、经过、结果就可以知道课文的主要内容了。
师:纪晓岚作了一首什么诗?请你来读一读。(指名读)来,我们把这首诗一起读一读。(课件出示:古诗《秋江独钓》)
师:这首诗写了什么内容?向我们展现了一幅怎样的情景?请同学们根据阅读提示默读课文想一想。
(课件出示阅读提示:)
阅读提示:
(1)找一找:这首诗与文中哪些段落相对应。
(2)想一想:这首诗描写了什么内容?展现了一幅怎样的画面?
(3)把你的读书体会与同学交流分享。
生:自读自悟,小组合作探究。
师:刚才同学们学得非常认真,大家都有了自己的收获,谁来说说文中哪些段落与古诗相对应?
生:第2自然段
师:“一人独占一江秋。”仅仅只是表现在第二自然段吗?还有哪一段写到了秋天的景色呢?
生:第1自然段
师:这一江秋是怎样的景色呢?请同学们把目光投向第一自然段,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一读这段话,想一想这段写了哪些景物?可以拿笔画出来。
师:这段写了哪些景物?
生:(读句子,说景物。)
(师相机板书:落日、波浪、芦花、水鸭、钟声)
师:这些景物有什么特点呢?请大家再读读这段话,看能不能通过你的朗读使我们感受到。(出示第1自然段)
(生练读)
生:(指名读句子。)
师:你觉得他把这美读出来了吗?(生评)你能读得更美吗?(生读)
师:听你的朗读,老师也似乎正感受着这落日余晖色彩的美。
师:还有谁能读得更美?
生读,相机评:从你的朗读中感受到了活泼的动态;从你的朗读中感受到了芦花翻滚的壮观;从你的朗读中看到一群水鸭在夕阳的余晖下慢慢地游不见了;从你的朗读中我仿佛听到了悠扬的钟声。
师:通过朗读,我们知道了落日、波浪、芦花、水鸭、钟声构成了一幅美不胜收的秋江图。让我们把这段话想象成一首优美的诗来吟唱吧。老师读一行,你们读一行。(课件出示:第一自然段按诗句排列,配乐《渔舟唱晚》)
师:让我们一起欣赏这美丽沉静的秋江吧!(课件出示图片配乐,学生静静欣赏)
师:看着这美不胜收的江畔落日图,有的同学情不自禁地发出了感叹,仔细听,还能听到古庙悠远的钟声,(课件出示钟声)来,让我们一起读出这幅画中所蕴含的诗情画意吧!齐读第一自然段。
(生齐读第一自然段)
师:这正是诗中所吟诵的“一人独占一江秋”的美景啊!乾隆皇帝和纪晓岚也被这美丽的秋景吸引了,不知不觉走到了江边,他们又看到了什么?这“一人”又是谁呢?
生:老渔翁垂钓。
师:(板书:老渔翁垂钓)
师:让我们走进课文第二自然段,品味老渔翁垂钓的情趣吧!请同学们自由地读读第二自然段,在文中找找,看看老渔翁是怎样钓鱼的?找出描写老渔翁动作、神态的词句,好好读一读,看看你从中体会能到什么?
(生自读,边读边批划。)
师:老渔翁是怎样钓鱼的?
生:专心的钓鱼。
师:你从哪些重点词看出来的?
生:我从“静静、目不转睛”这些词看出来的。
师:“目不转睛”是什么意思?还可以换成什么词?
生:眼睛一动也不动盯着看,说明很专心。
师:“目不转睛”还可以换成什么词?
生:专心致志。
生:全神贯注。
……
师:那用在课文中,形容老渔翁钓鱼时看着鱼漂一动也不动用哪个词最恰当呢?
生:目不转睛。
师:作者用词真是准确啊!你来读读这句话。(相机出示重点词带点的句子:只见江畔有一条小船,上面有个老渔翁,手持鱼竿,静静地垂钓。他目不转睛地看着鱼漂,一动也不动。)(生读句子)
扩展:纪晓岚吟诗教学实录 / 纪晓岚吟诗教学设计 / 石灰吟教学实录
师:有点专注了,谁能读得再专注些?请你读。
(生读句子)
师:这句话与诗中哪两行相对应?
生:与“一篙一橹一渔舟,一丈长竿一寸钩。”相对应。
师:你们真会读书!这正是一篙一橹一渔舟,一丈长竿一寸钩啊!
师:老渔翁钓鱼这么专注,他钓到鱼了吗?你从哪些词句知道的?
生:他钓到鱼了。我从“晃动、没入、拉起”这些词看出来的。
师:你从这些动词知道鱼儿上钩了,你不仅会读书,还是个钓鱼的行家呢!师:钓上了这样一条活蹦乱跳的金色大鲤鱼,老渔翁的心情怎样?
(生齐:高兴)
师:来,把老渔翁高兴的心情读出来。(相机出示重点词带点的句子:他高兴得拍起大腿,哈哈大笑。)
(指名读,齐读)
师:老渔翁终于钓到了一条活蹦乱跳的金色大鲤鱼,在哈哈大笑的同时,他会情不自禁的说些什么呢?
生:哈哈!我今天运气真不错!钓到了这么大的鱼。
生:我钓到了一条金色大鲤鱼,今晚有鱼吃了。
……
师:把这句话和老渔翁说的话连起来读一读。
生:他高兴得拍起大腿,哈哈大笑道:“哈哈!我今天运气真不错!钓到了这么大的鱼。”
生:他高兴得拍起大腿,哈哈大笑道:“我钓到了一条金色大鲤鱼,今晚有鱼吃了。”
……
师:老渔翁钓上大鱼的喜悦之情溢满了整个江面,这正是“一拍一呼复一笑”啊!我们再来读这句话,把你的感受读出来。
(生齐读:他高兴得拍起大腿,哈哈大笑。)
师:我们把描写老渔翁垂钓的这段话连起来读一读,女同学读老渔翁静静钓鱼的句子,男同学读老渔翁钓上鱼高兴时的句子。(课件用不同颜色出示:钓到鱼前的部分和钓到鱼时的部分)
师:这一静一动给这沉静的秋江带来了生机与活力。这情景真是富有诗意啊!(相机板书:诗意)让我们一起在美妙的音乐声中感受这优美的意境吧!(出示图片配乐)齐读第2自然段。
(生配乐齐读第2自然段。)
师:面对这美不胜收的秋江独钓图,纪晓岚在短短的时间里悠然地吟唱出这样一首诗:(出示古诗)“一篙一橹一渔舟,一丈长竿一寸钩。一拍一呼复一笑,一人独占一江秋。”此时此刻,你对纪晓岚有了怎样的印象?
生:机智
生:聪明
生:才思敏捷
师:来,让我们在音乐声中美美地读一读这首诗吧!(课件音乐《渔舟唱晚》)
师:这样一首精妙绝伦的诗,纪晓岚是在什么情况下作出来的?这首诗有什么特点?乾隆皇帝对他和他的诗作出了怎样的评价呢?下节课我们接着学习。课后请同学们完成以下练习。(课件出示课后练习)
教学反思:
《纪晓岚吟诗》这篇课文分为两课时完成,今天我上的是第一课时,初读课文,整体感知,学习生字词、了解课文主要内容、初步了解古诗及与古诗对应的1、2自然段,读懂古诗所描写的内容,体会诗歌表达的美好意境。那么,究竟应该怎样来完成本节课的任务呢?我是这样做的:
一、导入部分:我采取的是从题入手,解题质疑。因为在学校试教时,我发现学生对纪晓岚并不了解,而且课前也没有机会布置学生预习,所以,我先对纪晓岚做了简要地介绍,然后引导学生从题入手,让学生说说看从课题中你知道了些什么?读了课题,你还想知道些什么?没想到,城里的学生比乡下的学生见识广些,学生从影视中对纪晓岚居然有一定的了解,那就更有利于教学了。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这一部分的教学也是学生在没有课前预习的情况下,第一次接触课文,因此,让学生对课文有个整体的了解很重要,我是这样做的,首先让学生带着提出的问题自由朗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然后检查自读情况,认读生字新词;接着,让学生看着课题,静下心来默读课文,想想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最后,出示课文中包含的诗让学生读读,初步感知诗的内容,为后面的诗文对照的学习做好铺垫。这样,既预习了课文,也对课文内容有了整体的把握,后面的深入文本教学就更有把握了。
三、诗文对照,读懂古诗:我首先出示阅读提示,让学生根据阅读提示默读课文,找一找这首诗与文中哪些段落相对应,想一想这首诗描写了什么内容?展现了一幅怎样的画面?在自读自悟的基础上,把读书体会与同学交流分享;通过生生朗读、评读、师生配合读,感受秋日江畔的美景以及语言文字的美,让学生明确“一江秋”的意境美,再让学生在音乐声中欣赏画面,把文字变为画面,品江景美;通过抓重点词来品味老渔翁垂钓的情趣,边读边浮现诗文表现的形象,在此基础上进行拓展想象训练,悟垂钓乐,体会诗歌表达的美好意境。最后,回归整体,齐读第二自然段。
四、升华情感,铺垫下文:此时,再让学生体会纪晓岚能在短短的时间里悠然地吟唱出这样一首诗,感受纪晓岚的聪明机智、才思敏捷就水到渠成了。最后,师生在音乐声中再一次吟诵古诗,在学生意犹未尽时,提出下节课要探究的问题:这样一首精妙绝伦的诗,纪晓岚是在什么情况下作出来的?这首诗有什么特点?乾隆皇帝对他和他的诗作出了怎样的评价呢?以此结束本课时的学习。
这是一节没有作假、没有作秀的市级赛课。虽然学生素质不错,虽然这节课上得很顺利。但,像这样没有提前跟学生见面交流、没有事先铺垫的教学,引起我很多的思考:面对一群完全陌生的学生,如何调动他们的积极性,激起他们学习的强烈欲望?面对一群完全没有预习和预设铺垫的学生,如何能让他们潜心学习,积极交流学习收获?还有,如何在课堂上调控自如……我想,这才是真正的课堂。这才是原汁原味、原生态的课堂。通过这一次赛课,我学会了很多,同时,我也明白了在今后的教学中我还有很多需要努力的地方。
扩展:纪晓岚吟诗教学实录 / 纪晓岚吟诗教学设计 / 石灰吟教学实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