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 楷书四大家及特点
楷书四大家及特点
楷书四大家,是对书法史上以楷书著称的四位书法家的合称。也称四大楷书,楷书四体,他们是:
唐朝欧阳询(欧体) :其楷书法度严谨,笔力险峻,世称“唐人楷书第一”,代表作《【www.61k.com九成宫醴泉铭》。
唐朝颜真卿(颜体) :其楷书端庄雄伟,气势开张,世称“颜体”,代表作《多宝塔碑》。
唐朝柳公权(柳体) :其楷书清健遒劲,结体严谨,笔法精妙,笔力挺拔,世称“柳体”,代表作《玄秘塔碑》和《神策军碑》。
元朝赵孟頫(赵体) :其楷书圆润清秀,端正严谨,又不失行书之飘逸娟秀,世称“赵体”,代表作《玄妙观重修三门记》。
楷草隶篆行,欧柳颜赵王
是这个吧:
悠云白雁过南楼半色秋
可以读成:
悠云白雁过南楼,
雁过南楼半色秋。
秋色半楼南过雁,
楼南过雁白云悠。
还有咏春、夏、冬的:
《春》:花枝弄 影照窗纱映日斜
《夏》:莲新长水贴青钱数点圆
《冬》:梅枝几点雪花开春信来
提示你一下,《春》可读作:
花枝弄影照窗纱,
影照窗纱映日斜。
斜日映纱窗照影,
纱窗照影弄枝花。
其他的自己动动脑筋就想出来了。蛮有规律的,对吧?
宋代四大书法家"苏黄米蔡"苏黄米蔡":"苏"是苏轼(东坡),"黄"是黄庭坚,"米"是米芾, 蔡襄
二 : 楷书四大家赏析
L/O/G/O
楷书技术哪家强?
我们怎样装“文化人”?怎样一眼识出对方写 的字究竟是哪一家风范?
楷书分几家?
楷书四大家
欧阳询——欧体
颜真卿——颜体
柳公权——柳体
赵孟頫——赵体
欧体
欧阳询(557-641),字信本,潭州临 湘(今湖南长沙)人。他的书法成就以 楷书为最,笔力险峻,结构独异,后 人称为“欧体”。 少年流离——中年仕途虽几度王朝易 主,但一直险中遇贵人,得到当权者 赏识,还算平稳。——晚年应召修书, 贞观年间欧阳询以80多岁的高龄逝 世。 ?欧阳询书法用笔方整,略带隶意,笔力刚劲,一丝不苟。 欧字强调指力,写出的笔画结实有力,骨气内含,既不过 分瘦劲,又不过分丰满。
?代表作:《九成宫醴泉铭》、《皇甫诞碑》、《化度寺碑 》
欧阳询作品欣赏
辨别方法小结——欧体
法度严谨,笔力险峻
“方笔”特征很明显,笔画末端都近似几何形 状,有棱有角。
字体偏细长——苗条
看得出来,欧老字如其人,苗条俊秀。
颜体
? 颜真卿(709-785),唐京兆万年(今陕西西 安)人,祖籍唐琅琊临沂(今山东临沂)。字 清臣。是中唐时期的书法创新代表人物
? 颜真卿他的书迹作品众多,据说流传下来 的有130多种。为后人重视的楷书有楷书 《多宝塔》、《东方画赞碑》、《麻姑仙 坛记》、《郭家庙碑》、《颜勤礼碑》 等。
? 生平经历:25岁中进士,登甲科——被 任命当官——升官——因遭小人排挤降 职——遭宰相卢杞陷害,被遣往叛军处劝 降——不幸被叛军所害享年76岁。
颜真卿书法作品欣赏
在中国书法史上 占有特殊地位, 唯一能和大书法 家王羲之互相抗 衡,先后辉映的, 就是颜真卿了。 他的书法,以楷 书为多而兼有行 草。用楷书所写 之碑,端正劲美, 气势雄厚。他生 于楷书流行之际, 与王羲之之典型 相对,导开书法 新风气。
辨别方法小结
圆——圆笔的开创者 颜体乍看有现在流行的幼圆类似萌萌哒的网络字体,细看确实笔画收 尾都比较圆润。后世的书法家认为从他的一些碑帖中可以找到“圆笔” 的痕迹,和其他书法家的“方笔”不同。
壮——气势雄厚
颜老的字体,单看每个字赶上了大唐盛行的以肥为美的时尚潮 流,颇有丰腴质感。纵观全幅又有盛世之风,气势雄厚。
柳体
柳公权(778-865),京兆华原(今陕西铜川耀州区)人。 官至太子少师, 故世称“柳少师”。他初学王羲之并精研欧阳询、颜 真卿笔法,然后自成一家。所写楷书,体势劲媚,骨 力道健。较之颜体,柳字则稍清瘦,故有“颜筋柳骨” 之称。 人生经历:29岁进士及第,在地方担任一个低级官 吏。 40多岁时,偶
然被唐穆宗看见他的笔迹,一时机 为书法圣品,就被朝廷召到长安。他的为人既有骨气 又一丝不茍,同样地,他的字也显露了他这部分的特 质。也因为如此,提高了他在长安的声望与地位,一 般王公贵族都不惜巨资争相请他。 享年80岁,一共臣事七位皇帝,最后以太子少师 死于任上。 他初学王羲之笔法,以后遍阅近代书法,于是极力变右军法,学习颜真卿,又溶会自 here 己新意,使他的字避免了横细竖粗的态势,而取匀衡瘦硬,追魏碑斩钉截铁势,点画爽 利挺秀,骨力遒劲,结体严紧,后世学书者不少以柳字为楷模。
柳公权书法作品欣赏
识别方法小结
颜体的圆
柳体
与颜体有类似之处但比颜体清瘦些 欧体的骨力遒劲
赵体
人物简介
赵孟頫(1254-1322),字子昂,号松雪道人。 是元代最显赫的画家,也是在当时、并在后世产生 了广泛的影响的画家。宋太祖子秦王德芳的后裔。 宋灭亡后,归故乡闲居,后来奉元世祖征召,历仕 五朝,官至翰林学士承旨,荣禄大夫,封魏国公,谥 文敏。擅长篆、隶、楷、行、草各体、冠绝古今。著 有《松雪斋集》。 康有为曾说“勿学赵董流靡之辈”,这是个人偏见 。因康瞧不起赵身为帝胄而入元为官,故对其书法极 尽贬低。世人只道赵字婉转流利,却不知其外秀内刚 ,六十岁以后作品更是老辣厚重,绝无柔媚之气。 代表作:《千字文》、《洛神赋》、《汲黯传》、 《胆巴碑》、《归去来兮辞》
赵孟頫书法作品欣赏
辨别方法小结——赵体
老少皆宜、雅俗共赏
赵体既吸收了传统书法之精华,又削繁就简, 变古为今。符合大众审美,所以一般不管懂不 懂书法的看到都觉得漂亮。
有行书的韵味——婉转流利
不是特别中规中矩的死板的楷书,有点行书 的气韵,字字流美动人
楷书四大家识别方法总结
笔锋尖锐、险峻。 “苗条”
欧体
颜体
圆、“壮”(雄 厚)、丰腴
楷书四大家 特点总结
雅俗共赏, 360°无死角, 传统+时尚
赵体
似“欧”似“颜” 便是“柳”!
柳体
L/O/G/O
Thank You!
恭喜你!以后可以装“文化人”了!
三 : 楷书四大家
欧阳询
欧阳询,汉族,字信本,公元557年出生于衡州(今衡阳),祖籍潭州临湘(今湖南长沙),楷书四大家(欧阳询、颜真卿、柳公权、赵孟頫)之一。隋时官太常博士,唐时封为太子率更令,也称“欧阳率更”。与同代另三位(虞世南、褚遂良、薛稷),并称初唐四大家。
《九成宫醴泉铭》拓片

因其子欧阳通亦通善书法,故其又称“大欧”。欧阳询楷书法度之严谨,笔力之险峻,世无所匹,被称之为唐人楷书第一。他与虞世南俱以书法驰名初唐,并称“欧虞”,后人以其书于平正中见险绝,最便初学,号为“欧体”,他的字有多人评论。

欧阳洵练习书法最初仿效王羲之,后独辟蹊径自成一家。尤其是他的正楷骨气劲峭,法度严整,被后代书家奉为圭臬,以“欧体”之称传世。唐代书法品评著作《书断》称:“询八体尽能,笔力劲险。篆体尤精,飞白冠绝,峻于古人,扰龙蛇战斗之象,云雾轻笼之势,几旋雷激,操举若神。真行之书,出于太令,别成一体,森森焉若武库矛戟,风神严于智永,润色寡于虞世南。其草书迭荡流通,视之二王,可为动色;然惊其跳骏,不避危险,伤于清之致。”
《仲尼梦奠帖》

欧阳询以80多岁的高龄于贞观(626-649)年间逝世,身后传世的墨迹有《卜商帖》、《张翰帖》等,碑刻有《九成宫醴泉铭》、《皇甫诞碑》等,都堪称书法艺术的瑰宝。欧阳询不仅是一代书法大家,而且是一位书法理论家,他在长期的书法实践中总结出练书习字的八法,即:“如高峰之坠石, 如长空之新月,如千里之阵云,如万岁之枯藤,如劲松倒折、如落挂之石崖,如万钧之弩发,如利剑断犀角,如一波之过笔”。
欧阳询小楷《般若波罗密多心经》

欧阳询所撰《传授诀》、《用笔论》、《八诀》、《三十六法》等都是他自己学书的经验总结,比较具体地总结了书法用笔、结体、章法等书法形式技巧和美学要求,是我国书法理论的珍贵遗产。
颜真卿

颜真卿,唐代中期杰出书法家,伟大的爱国主义家。他创立的“颜体”楷书与赵孟頫、柳公权、欧阳询并称“楷书四大家”。颜真卿,汉族,字清臣,京兆万年人,祖籍唐琅琊临沂(今山东临沂)。开元间中进士。安史之乱,抗贼有功,入京历任吏部尚书,太子太师,封鲁郡开国公,故又世称颜鲁公。德宗时,李希烈叛乱,他以社稷为重,亲赴敌营,晓以大义,终为李希烈缢杀,终年77岁。
颜真卿书法欣赏

德宗诏文曰:“器质天资,公忠杰出,出入四朝,坚贞一志。”在书法史上,他是继二王之后成就最高,影响最大的书法家。其书初学张旭,初唐四家,后广收博取,一变古法,自成一种方严正大,朴拙雄浑,大气磅礴的“颜体”。对后世影响巨大。他的书迹作品,据说有138种。楷书有《多宝塔碑》、《麻姑仙坛记》等,是极具个性的书体,如“荆卿按剑,樊哙拥盾,金刚嗔目,力士挥拳。”行草书有《祭侄稿》、《争座位帖》、《裴将军帖》、《自书告身》等,
《湖州帖》

其中《祭侄文稿》是在极其悲愤的心情下进入的最高艺术境界,被称为“天下第二行书”。米芾《书史》:“《争座位帖》有篆籀气,为颜书第一,字相连属,诡异飞动,得于意外。”他秉性正直,笃实纯厚,有正义感,从不阿于权贵,屈意媚上,以义烈名于时。他一生忠烈杯壮的事迹,提高其于书法界的地位。颜真卿少时家贫缺纸笔,用笔醮黄土水在墙上练字。初学褚遂良,后师从张旭,又汲取初唐四家特点,兼收篆隶和北魏笔意,自成一格,一反初唐书风,化瘦硬为丰腴雄浑,结体宽博气势恢宏,骨力遒劲而气慨凛然,人称“颜体”。颜体奠定了他在楷书千百年来不朽的地位,颜真卿是中国书史上富影响力的书法大师之一。他的“颜体”,与柳公权并称“颜柳”,有“颜筋柳骨”之誉。
《多宝塔碑》拓片

多宝塔碑:全称《大唐西京千福寺多宝塔感应碑》,天宝十一年(752)四月廿日建,岑勋撰文,颜真卿书丹,徐浩题额,史华刻字,现藏西安碑林。碑文写的是西京龙兴寺和尚楚今静夜诵读《法华经》时,仿佛时时有多宝佛塔呈现眼前,他决心把幻觉中的多宝佛塔变为现实,天宝元年选中千福寺兴工,四年始成。在千福寺中每年为皇帝和苍生书写《法华经》、《菩萨戒经》,这在佛教史上,有特殊的意义。此碑是颜真卿早期成名之作,书写恭谨诚恳,直接二王、欧、虞、褚遗风,而又有与唐人写经有明显的相似之处,说明颜真卿在向前辈书法家学习的同时,也非常注重从民间的书法艺术吸取营养。整篇结构严密,字行间有乌丝栏界格,点画圆整,端庄秀丽,一撇一捺显得静中有动,飘然欲仙,是他继承传统的作品。《书画跋》:“此是鲁公最匀稳书,亦尽秀媚多姿,第微带俗,正是近世撰史家鼻祖。”
《祭侄文稿》

祭侄文稿:行草书。安史之乱,鲁公堂兄颜杲卿任常山郡太守,贼兵进逼,太原节度使拥兵不救,以至城破,颜杲卿与子颜季明罹难。所以文中说“贼臣不救,孤城围逼,父陷子死,巢倾卵覆。”事后鲁公派长侄泉明前往善后,仅得杲卿一足、季明头骨,乃有此作。时年鲁公五十岁。书法作字向有字如其人之说。鲁公一门忠烈,生平大节凛然,精神气节之反应于翰墨,本稿最为论书者所乐举。此帖本是稿本,其中删改涂抹,正可见鲁公为文构思,始末情怀起伏,胸臆了无掩饰,所以写得神采飞动,笔势雄奇,姿态横生,得自然之妙。所有的竭笔和牵带的地方都历历可见。通篇使用一管微秃之笔,以圆健笔法,有若流转之篆书,自首至尾,虽因墨枯再醮墨,墨色因停顿初始,黑灰浓枯,多所变化,然前后一气呵成。
《祭侄文稿》局部

元代张敬晏题跋云:“告不如书简,书简不如起草。盖以告是官作,虽楷端终为绳约;书简出于一时之意兴,则颇能放纵矣;而起草又出于无心,是其手心两忘,真妙见于此也。”元鲜于枢评此帖为“天下第二行书”。
柳公权

柳公权是唐朝最后一位著名书法家,京兆华原(今陕西耀县)人。官至太子少师,故世称“柳少师”,他的书法初学王羲之,后来遍观唐代名家书法,认为颜真卿,欧阳询的字最好,便吸取了颜,欧之长,自成一体。

柳公权二十九岁进士及第,在地方担任一个低级官吏,后来偶然被唐穆宗看见他的笔迹,一时机为书法圣品,就被朝廷召到长安,那时,柳公权已四十多岁。穆宗尝问柳公权用笔之法,公权答云:“用笔在心,心正则笔正。"穆听后荒纵,为之改容,悟其笔谏也。
《玄秘塔碑》拓片

他的字在唐穆宗、敬宗、文宗三朝一直受重视,他官居侍书,长在朝中,仕途通达。他的字取匀衡瘦硬,追魏碑斩钉截铁势,点画爽利挺秀,骨力遒劲,结构严谨,有着“颜筋柳骨”的说法。“书贵瘦硬方通神”他的楷书,较之颜体,则稍均匀瘦硬,故有“颜筋柳骨”之称。
《神策军碑》拓片

享年八十岁,一共臣事七位皇帝,最后以太子少师死于任上。柳公权的书法在唐朝当时极负盛名,民间更有“柳字一字值千金”的说法。他的书法结构紧凑,而且骨力秀挺,洒脱而有法度。
柳公权书法欣赏

在字的特色上,以瘦劲著称,所写楷书,体势劲媚,以行书和楷书最为精妙。也由于他作品独到的特色,因此,柳公权的书法有“柳骨”之称。
柳公权书法欣赏

主要作品:王献之《洛神赋十三行》跋、王献之《送梨贴》跋、迴元观钟楼名、冯宿碑、常清静经、玄秘塔碑、神策军碑、刘沔碑、魏先公庙残碑、高元裕碑、复东林寺碑、蒙诏帖、圣慈帖、伏审帖、奉荣帖、辱问帖、尝瓜帖、泥甚帖、金刚经(传)、李晟碑(传)、蔡璘碑(传)、兰亭诗(传)。

赵孟頫,字子昂,号松雪道人,又号水晶宫道人、鸥波,中年曾作孟俯,吴兴(今浙江湖州)人士,故画史又称“赵吴兴”。宋太祖赵匡胤十一世孙,秦王德芳之后也。
《水村图》

元代著名画家,楷书四大家(欧阳询、颜真卿、柳公权、赵孟頫)之一。赵孟頫博学多才,能诗善文,懂经济,工书法,精绘艺,擅金石,通律吕,解鉴赏。特别是书法和绘画成就最高,开创元代新画风,被称为“元人冠冕”。
《人骑图》

他在我国书法史上已占有重要的地位。《元史》本传讲,“孟頫篆籀分隶真行草无不冠绝古今,遂以书名天下”。
《滚尘马图》

元鲜于枢《困学斋集》称:“子昂篆,隶、真、行、颠草为当代第一,小楷又为子昂诸书第一。”其书风遒媚、秀逸,结体严整、笔法圆熟、世称“赵体”。
《鹊华秋色图》

赵孟頫是一代书画大家,经历了矛盾复杂而荣华尴尬的一生,他作为南宋遗逸而出仕元朝, 对此,史书上留下诸多争议。“薄其人遂薄其书”,贬低赵孟頫的书风,根本原因是出自鄙薄赵孟頫的为人。
《红衣罗汉图》

尽管很多人因赵孟頫的仕元而对其画艺提出非难,但是将非艺术因素作为品评画家艺术水平高低的做法,是不公正的。
《双羊图》

鉴于赵孟頫在美术与文化史上的成就,1987年,国际天文学会以赵孟頫的名字命名了水星环形山,以纪念他对人类文化史的贡献。散藏在日本、美国等地的赵孟頫书画墨迹,都被人们视作珍品妥善保存。
《绝交书》

赵孟頫传世书迹较多,代表作有《千字文》、《洛神赋》、《汲黯传》、《胆巴碑》、《归去来兮辞》、《兰亭十三跋》、《赤壁赋》、《道德经》、《仇锷墓碑铭》等。著有《尚书注》、《松雪斋文集》12卷等。
临《兰亭集序》

在绘画上,山水、人物、花鸟、竹石、鞍马无所不能;工笔、写意、青绿、水墨,亦无所不精。赵孟頫的山水,取法董源和李成,人物、鞍马师李公麟和唐人法,亦工墨竹和花鸟,均以笔墨苍润见长,以飞自法画石,以书法笔调写竹。
赵孟頫书法欣赏


突破了南宋画院,打破了马夏江山的“清一色”局面。他画的花鸟,成为以后的范本。他的画作,遗存的有《重汉叠嶂图》卷(在台湾),
赵孟頫小楷欣赏


《双松平远图》卷(在美国〕,《鹊华秋色图》卷(在台湾),《秋郊饮马图》卷(在北京故宫博物院),《红衣罗汉》图卷(在东北)。
360docimg_32_
360docimg_33_
其《人骑图》,人物雍和,意态从容,很有韵味。
四 : 楷书四大家及特点
楷书四大家及特点
楷书四大家,是对书法史上以楷书著称的四位书法家的合称。[www.61k.com)也称四大楷书,楷书四体,他们是:
唐朝欧阳询(欧体) :其楷书法度严谨,笔力险峻,世称“唐人楷书第一”,代表作《九成宫醴泉铭》。
唐朝颜真卿(颜体) :其楷书端庄雄伟,气势开张,世称“颜体”,代表作《多宝塔碑》。
唐朝柳公权(柳体) :其楷书清健遒劲,结体严谨,笔法精妙,笔力挺拔,世称“柳体”,代表作《玄秘塔碑》和《神策军碑》。
元朝赵孟頫(赵体) :其楷书圆润清秀,端正严谨,又不失行书之飘逸娟秀,世称“赵体”,代表作《玄妙观重修三门记》。
楷草隶篆行,欧柳颜赵王
是这个吧:
悠云白雁过南楼半色秋
可以读成:
悠云白雁过南楼,
雁过南楼半色秋。
秋色半楼南过雁,
楼南过雁白云悠。
楷书四大家 楷书四大家及特点
还有咏春、夏、冬的:
《春》:花枝弄影照窗纱映日斜
《夏》:莲新长水贴青钱数点圆
《冬》:梅枝几点雪花开春信来
提示你一下,《春》可读作:
花枝弄影照窗纱,
影照窗纱映日斜。[www.61k.com)
斜日映纱窗照影,
纱窗照影弄枝花。
其他的自己动动脑筋就想出来了。蛮有规律的,对吧?
宋代四大书法家"苏黄米蔡"苏黄米蔡":"苏"是苏轼(东坡),"黄"是黄庭坚,"米"是米芾, 蔡襄
五 : 给楷书四大家排名次
欧首,柳次,颜再次,赵居末。
欧体上承魏晋,兼参隋碑,笔法精到,瘦劲险绝,法度森严,远胜余三者。因过于峭拔谨严,故米芾讥之“寒俭“,于初唐诸家居虞褚之后。或曰:“当今习欧者甚众,可有继欧氏衣钵者乎?”答:“纵真正得笔者尚未见一二,遑论衣钵。”
柳体远追右军,近参欧褚颜,素称“柳骨”,因涉颜字俗笔,且多板滞失当,虽曰劲媚,远逊于欧。其传世之作大不如小,小字如太上老君常清净经、太上洞玄消灾护命经足堪称道,而玄秘塔、神策军碑,如以骨骸拼就,僵板之甚,故米芾讥柳字云:“柳公权师欧,不及远甚,而为丑怪恶札之祖。”姜夔云:“颜、柳结体既异古人,用笔复溺于一偏,予评二家为书法之一变,数百年间,人争效之,字画刚劲,固不为书法之无助,而魏晋之风规则扫地矣。”俗云“颜筋柳骨”,骨胜于筋,故柳胜于颜。
颜氏虽从张旭得笔法,但已有偏失(坊间所云“屋漏痕”为颜氏革古鼎新之上乘笔法者,不啻痴人说梦)。传世之作除早期郭虚己、多宝塔、金天王神祠题记堪称遒媚,余则流于肥拙俗怪。米芾云:“颜书笔头如蒸饼,丑恶可厌。”“大抵颜柳挑踢,为后世丑怪恶札之祖,从此古法荡无遗矣。”又云:“颜鲁公行字可教,真便入俗品。”南唐李煜云:“书法之坏,自颜真卿始。自颜而下终晩唐无晋韵矣。颜书有楷法而无佳处,正如扠手并足之田舍郎翁耳。”至于苏轼所云“诗至于杜子美,文至于韩退之,书至于颜平原,画至于吴道子,而古今之变天下之能事毕矣”,实为题跋之语,逢场作戏,言不由衷,不足采信。若果如此言,苏轼又何以云:“笔成冢,墨成池,比及羲之即献之”?又何以劝米芾学晋:“米元章元丰中谒东坡于黄冈,承其余论,始专学晋人,其书大进。”淳化阁帖于唐人书法多所收录而独未录颜氏之作,亦可见一斑。故知颜氏书名之隆,由其忠烈卫道之政治影响故,非书然也。
赵体素称端雅秀润,元以降多有褒誉者。如《元史》本传云:“孟頫篆籀分隶真行草无不冠绝古今,遂以书名天下”。明解缙云:“天资英迈,积学功深,尽掩古人,超入魏晋。”其实,赵书一脚门里,一脚门外,虽用笔圆熟尚未明骨法,而流于俗媚,较唐人尚隔一程,遑论魏晋。观其“福神观记”,貌似端伟,实如油糕搭构,一捏即散。明莫是龙云:“使(赵字)置于古帖间,似寰贵俗子,衣冠列儒雅缙绅中,语言面目,立见乖忤,盖矩矱有余而骨气未备,变化之际,难语无方,欲利而反弱,欲折而愈戻。”信然!或曰:“赵松雪岂非前后五百年无出其右者乎?!”一笑。
欧阳询中楷阴符经局部
欧阳询中楷皇甫诞碑局部
欧阳询小楷阴符经局部
柳公权小楷太上洞玄护命经局部
柳公权玄秘塔碑局部
柳公权神策军碑局部
颜真卿郭虚己碑局部
颜真卿勤礼碑局部
颜真卿自书告身局部
颜真卿小楷麻姑仙坛记局部
赵孟頫福神观局部
赵孟頫仇锷墓志铭局部
赵孟頫小楷无逸局部
于坤琦(字:坤钰)撰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