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 惠南镇·古钟园
从地图上看,上海很像一个指向太平洋的三角形箭头,北角与太仓浏河镇接壤,北边沿扬子江;南角与平湖市接壤,南边面向杭州湾;还有一个角向东海突出,那突出部分,属于浦东新区。浦东新区可以分为二部分,早先刚成立时的北面部分是原先川沙区辖区,2009年划入的是南汇区,南汇区正是那个突出角。南汇与川沙、奉贤同属浦东,居民与原来上海老城厢的居民一样自称本地人,语言是相同的浦东话。
最初南汇的迅猛发展,得益于有一条连接上海市区的沪南公路。只要乘车沿沪南公路走一次,你就会对南汇的城市化发展留下深刻印象。这条40公里长的公路最早只有二车道,现在已扩展成了六车道,但每天依然车流如过江之鲫,常常在高峰时段发生拥堵。沪南线公交车与市区公交车一样车次频繁且乘客拥挤。过去,沪南公路沿线串连着花木、北蔡、周浦、航头、新场、下沙等名乡大镇,现在,你在城市化了的各镇之间已几乎看不到农田了。
改革开放三十年后,随着高速公路网的形成、浦东铁路的修建、洋山跨海大桥和洋山港的兴起及芦潮港城区的崛起,南汇最终撤区,并入浦东新区。故南汇地区又进入一个新的飞跃发展时期。
南汇县城即今天的惠南镇。最早是明太祖时大将汤和在此建城防御倭寇入侵。至今,四四方方的护城河及城址形状清晰可辨,四个城门所在地及以城门命名的大街一直沿用旧名至今。原先的南汇区政府在芦潮港兴起后南迁港区,直到撤区。
川沙镇到南汇(惠南镇)可乘川南线公交,正常运行时间为一小时。不过,由于进出川沙镇的专线车都必须经过川沙路,川南线得绕华夏东路再上川南奉公路,围着川沙绕了个大圈子,足足花去20分钟。所以,先乘浦东3路到施湾转川南线也许可少走许多冤枉路。南汇汽车客运站在东门,这里汇集了许多公交线路,包括沪南线。
我坐的是川南线,在东门站下了车。
呵呵,东门大街惊人地热闹。
惠南镇有座福泉古寺,坐落于文体路,建于元至正二年(1342),比南汇城早44年,初名“甘霖院”,建有大殿及两厢,殿后偏东有“福泉井”,早于寺开凿,故改名为福泉寺。寺内有明代隆庆五年铸造的古钟一座,重1600公斤,高1.6公尺,周3.4公尺,造型优美独特,钟口呈喇叭花瓣形。钟声铸有阳文图案和铭文,并铸有祈词:“金声一震,虎啸龙呤,皇风清穆,海道安宁”。被视为镇寺之宝。殿前有古银杏一株,相传植于南宋淳佑年间,树龄约750余年,是上海市第二古树,它是南汇城陆的见证。树高18米,树围6.5米,树杆挺拨,绿荫如盖,虽几经时代沧桑,仍杆枝繁茂,每年结果累累。古寺、古钟、古树已相伴近千年,结下了不解之缘。
1997年福泉寺重见光明,重新作为佛教道场正式开放。佛光普照,机缘已成。福泉寺遂作全面规划,分步扩建。扩建后的福泉寺由天王殿、大雄宝殿、大悲楼、藏经楼、罗汉堂、古钟楼、鼓楼等殿堂组成。建筑总面积为6240平方米。
十几年前为了工作任务曾来过惠南镇南边一个河道管理单位,但时间太匆促,没有进镇。记得中午与同事们在南门桥外一家小餐馆吃了一顿饭。饭后即乘着厂里的卡车顺沪南公路匆匆驰回市区。那时,只算是对着惠南行了个注目礼。
2011-10-16下午 惠南镇
二 : 惠山古镇
地址:无锡市梁溪区古华山路
古镇/古村
建议2-4小时
0510-83707864
开放时间:
古镇全天开放,古镇内小景点开放时间大致在8:00-16:30,中国泥人博物馆周一闭馆。
门票信息:
免费开放。古镇免费开放,小景点联票80元,含潜庐、非遗展示馆、杨藕芳祠、濂溪周夫子祠、惠山园、中国泥人博物馆、顾洞阳先生祠、倪云林先生祠、范文正公祠、陆宣公祠、徐孺子祠。
?参观众多古祠堂,淘无锡泥人手信,吃豆腐花、小笼等特色美食。
惠山古镇位于无锡锡惠公园北边,由大片古祠堂组成。祠堂建筑群始建于唐,盛于明清,现在看到的多是清代祠堂。这些祠堂涉及80多个姓氏,不妨在此寻踪问祖一回。另外,镇上的无锡泥人是不错的手信,美食也值得品尝。惠山古镇由南北走向的横街和东西走向的直街(绣嶂街)围成,直街的东端有写着“惠山古镇”四个大字的古镇大照壁,非常好认;横街的北端,即惠钱路与通惠西路的交汇处是售票点,进入古镇免费,只有参观一些小景点才需要门票。横街与直接的交汇处毗邻锡惠公园的古华山门和秀璋门,往北一点有人杰地灵牌坊,惠山上的泉水汇入牌坊后的承水井,龙头河从这里由西南向东北流入大运河。祠堂主要集中在龙头河沿岸和直街上,横街上的祠堂稍少。除去门票上可入内参观的景点,有很多祠堂并不开放,只能在外面看看,祠堂门口都有介绍牌。祠堂多数为典型的江南建筑,白墙黑瓦,木头门窗,有的自带小小的园林,杨藕芳祠比较特别,融入西式建筑风格,有点像砖石砌成的石库门。门票上的景点:在龙头河沿岸的,由西南向东北依次为潜庐(留耕草堂)、无锡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示馆、杨藕芳祠、濂溪周夫子祠(光霁祠,周濂溪即写《爱莲
三 : 山镇与古道
山镇与古道
------月下李说
【山镇】
山镇是在秦岭北麓的慢坡上,离山太近了,便成了大山的儿子,它有着山的清秀,也有着山的苍郁,远远望去,倒像是大山余脉中跳起的孤陵,走进去,才见得人间烟火的欢乐。
镇街是一条缓缓而上的泥水路,雨水顺着路面轻轻地淌着,水中常见有细细的绿丝。街的两旁,有着一座座仄斜的小屋,一间挤着一间,似乎压得都喘不过气来。屋前常见山石堆放,屋里且让山土铺了,小屋的女主人就坐在临街的木门里,靠着一张黑黑的方桌喝茶聊天。时儿瞅着你过去,又瞧着他过来,眼神儿总是那般的悠闲,仿佛这世间的事都见惯了,除非有着某种新鲜的东西,才会好奇地盯住,直到有什么东西碍了她的视线才会收心。若用眼睛去碰她,她会陡地扭过脸去,逗起自己的孩子来,但即刻,那水灵灵的黑色眼珠儿又追了过来。这里不过百十户人家,却有着五十多个个体旅社,那是因为这山里终年淌着一道治病的温泉,远近便有了名气,游人也就不断涌来。
天空又飘起了毛毛雨,屋檐上就挂起了晶亮的星星;落下了,正撞在门前的青石上,嗒儿嗒儿,星星碎了,星光就溅落一地;雨雾蒙灰了天,星光却映明了地。( 文章阅读网:www.61k.com )
吱儿一声,一个新新的木门开了,门里走出一个柔弱的女子,满身粉花的衫子里裹着一个细秀的身姿,一对羞羞的眼睛朝天望望,脸色便忧郁了,她是在担忧着什么?
街里突然热闹了起来,几个女人抱着孩子立到门外,脸朝一边,眼珠儿却溜到那女子身上。“哎,她男人要回来了。”不知谁嘀咕了声,女人们的脸便向一处瞅。那女子也忙扭头瞧去,却又红了脸闪进了门里,手脚儿都忙在了锅台上。男人推着车子停在门外,车把上就吊着两个锅盖似的锅盔,是用红绳儿穿着,那是亲戚家送的,也是让这镇上人看的,图得是个喜庆。
“你女人见你就跑啦!”女人们笑着说。
“嘿嘿,都是叫你们瞅的吧。”男人憨憨说道。
笑声里,男人进了屋,半掩了门,门上映出一对大红的喜字。
小镇静了下来,有雨丝儿吻地的声音,几下响亮的喇叭叫,镇子又微微地颤动着。街头里停了几辆轿车,街房中便浮动了城里人的花伞。他们有的匆忙,有的缓慢,是慕温泉而来洗浴治病的,便入了疗养院的大门,是为胜景所诱前来游览的,就踏进了街中的小屋。一座新修的街头商店里,人头满满的,有流行音乐在响,人们想寻点山里的土产,更想寻觅这山镇风情。是温泉昭著了这个山镇,引来了山外的游人,山镇也就有了时代的文化和气息。
【古道】
八月走子午镇,入子午峪,见荒荒野野的一道山谷。
有石坝栏在谷口,却不见汪汪绿水;坝里爬满了荒草,一弯细细的山溪无声地在流着,时有秋虫在那里鸣叫。
一条山路,缓缓地爬到谷中,路旁草多而少树,只是一边的山峰上苍莽莽挤满了翠柏,而另一边竟无了树木,全然一个荒秃的山顶。
有一古柏孤零零地长在谷口里,千余年了,其身黑皱皱的,纹路如绳索在缠绕。高高的树冠竟似展翅欲飞的苍鹰,山风吹来,冠顶呼呼声响,疑心那鹰是飞去了,转身瞧时,它却成了卧势,这便让人不可思议了。
往里去,树就多了,路且极难行。满地浮着碎石,脚跳过去,便沙沙地滑动,似稳又不稳了。绕一道急弯,山势突的就变了,少了树,无了草,有褐色的巨石在那里裸露着,一种苍古而凝重的感觉。
那石大者如屋,小的似斗,立立卧卧,满目苍黄,终是不规不则,随性而落。立在了山头,便峻峭巉岩,落在了谷底,就圆润如卵,静静地卧在了山溪里。它们究竟有着多大的岁数,百年?千年?还是上万万年?常人岂能知晓?
奇怪的是这里的溪水竟比谷口要大,躲在石缝里扯着细细的线儿清喧喧地响。那该是水击石鸣,一种叮叮咚咚、轰轰通通的山水之音。这声音就一直这般响,春夏里雨水充足,满山谷就有着浑厚的轰鸣声;秋冬时水儿成溪涓涓细流,敲打得山石叮咚做响,谷底中随时听得清亮的音律。
正俯身喝那清凉的山泉水,忽听得身后有了脚步声,一位老者缓缓前来,于是便问:“子午古道在何处?”
“脚下便是。”老者道。
“就是这条小道?”
老者笑了笑,说:“它北走长安,南往洋县,长六百多里呢。自古来,此道曾马萧萧、旗猎猎,不知渡过多少大军,大有扭转乾坤之绩,不可低估了它哦。”
“哪今人为何又取道沣峪呢?”
“大半此处的山水态势过于保守而无发展了吧。”老者说罢,缓缓而去,转眼就无了身影,如似一位仙游的道人,让人难悟。
天色向晚,折原路而回,暮色里,竟见一石峰高高耸立,其形如似老者,好似在那里沉思,那满是石纹的折皱中,想必是隐藏着千百年的历史,大半它是最熟知古道的人了。
其实,来者皆可看到,这里的山水虽美,也曾为古人所用,因古人的足迹所至,而成为今人眼中的古道。可今人却不能依此而禁锢在这道山水之中,因为十里之外的沣峪道正在流动着现代山水的和声,而沣峪之外,又有高速发展的公路和铁路,人类正是在这种选择中不断继承着拓展着。古道只能是一种历史,让人类从中去借鉴、去总结、去寻求更加美好的东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