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 日本国民中幅机﹣Pentax 67 | 胶片的味道
Asahi Pentax 6×7,1969
Asahi Pentax 6×7 加入反光镜预升功能,1976
Pentax 67,1990
Pentax 67II,1999,至 2009 年停产
买Pentax67的原因是被Flickr上的一群日本摄影师所感染到,他们使用Pentax镜头拍的生活照实在很清新很舒服,所以才步入了120这条不归路。而这群日本摄影师中下毒最深的便是Hideaki Hamada。
.简易操作
.价格亲民
.画质优良
.完整镜头群
至于缺点:
.体积大
.重(其实以67来说实在不重)
.不能更换机背
.反光板震动大
中幅是个无底洞,有了第一台就会有第二台。
因为,它们每一台都太经典,太有特色了。
Crusade.
末代会考生,现留学英国。(www.61k.com。
二 : Lomo无反实验镜头套装 试用评测 | 胶片的味道
平时也有用过Lomography出的胶卷相机去拍照,但它出的数码镜头我还是第一次见到,拿到手之前,我猜测它拍出来的效果是不是就等于在原本相机上加了自动滤镜效果一样,不过真正拍摄起来倒没有我所想象的那么夸张,基本上照片的颜色还是接近真实,在加了滤镜之后就会有不同的感觉。这款镜头套餐包含三款镜头,鱼眼,普通和广角,感觉手感和质量还有操作都跟平时用的一些Lomo胶片相机上的镜头相差不多,比较简洁,操作也方便简单。鱼眼镜头是三者里面最好玩的,因为其视角的独特,使成像富有视觉冲击,所以拍摄起来就更有乐趣。镜头本身带有重曝的功用,独立快门能支持它进行多次的曝光,重曝是一件非常好玩有趣又给人带来惊喜的事情。
不足的是感觉在微单上加了这几个镜头之后,原本的像素有点降低,它稍稍降低了数码相机本身的画质,照片会比原本应有的略微偏暗。这个情况在使用鱼眼镜头的时候会比较明显,在鱼眼照片上靠近圆形边缘的地方会变得有些模糊不清,感觉稍微有影响了一些观看效果。
总而言之,这一套镜头作为一款在你玩常规数码小机器玩得麻木的时候用来重获拍摄激情的伙伴,是挺不错的一个选择,因为当你去灵活运用其镜头本身的重曝功能,色彩纯粹的滤片,再加上微单自带的一些特效,以及闪光灯,你就可以重新获得不断组合而得来的特殊效果,混合搭配出不一样的风格。不过在我个人来说,我还是更喜欢用胶卷去进行拍摄,毕竟Lomo很大的可玩性在于胶片的成像质感和不确定的光线组合,随手拿起的捕捉,以及各种千奇百怪的曝光方式。而单单这三个镜头确实有点难实现出Lomo的所有特点。








三 : 如何为数码片调出胶片的味道?
关于“如何为数码片调出胶片色”这个问题我从3年多前开始接触摄影的时候就找了各种教程来学习,后来自己也玩了真正的胶卷摄影,从135到120。回头看看,很多教程就是在混淆视听,什么暗部发青发绿,高光偏某个颜色,都挺害人的。尤其像我当时还是一个刚入门的小白,走了不少弯路。目前大众认知的胶片色大多是sp3000(多数)和诺日士扫描仪(少数)扫描出来的颜色。但是如果有知友玩过胶卷摄影的,是否发现最便宜的12一卷的c200和贵一些的portra160甚至400用sp3000扫出来的颜色基本上差不多?那为什么还有人拼命的买50一卷的portra400呢?嘿嘿,这里我先挖个坑,不做过多关于“不同扫描仪对胶卷的颜色影响”这个问题的解释。
那我们先来看看传统认知的胶卷色,以下是我选了一些近几年用胶卷拍摄的照片
所谓胶片的味道,我认为最直观的感受就是“厚重”,那这样的厚重的秘密是什么呢?答案其实就在暗部。除了sp3000的扫描出来的颜色,也给大家看一下其他扫描仪如哈苏、爱普生扫完经过较色的图。
-----------
我在数码调色过程中,会在两种情况下调胶片色,一种是阴天片,一种是静物。先给大家用数码片转胶片色:
因为没有玩过知乎,所以犯了一点小错误导致这条回复被封了两天,不过并不影响我要完成这篇教程的心情。毕竟,我只是来知乎分享一些干货的,不希望你们当初跟我一样被误导。
昨天晚上,一个朋友发了一张最近在雨天拍的一组写真,我手痒跟他要了原片花了3min在LR里转了一下,正好非常符合这篇教程的主题“如何为数码片调出胶片色”
老规矩,上原图和最终效果图。
继续往下说之前我要先声明几件事情:
1、绝大多数人认知的胶片色都是一台叫富士sp3000自带的预设扫出来的最终结果;
2、胶片色没有统一的颜色标准,是根据不同卷的发色决定的,想看真正的胶片色可以试一下哈苏、爱普生这一类扫描仪,不过你可能会失望;
3、所谓暗部发xxx色,高光发xxx色就是胶片色是骗人的;
OK,我们继续说
我当初玩胶片的初衷非常简单,我不会后期,我觉得用胶片拍出来的“原片”就那么好看。不知道有多少人跟我当初一样,是这样进的胶片坑?
可是到后来我发现,所谓胶片的原片就是bullshit,不要骗自己了,你只是把你的后期交给了店家或者说交给了一台叫SP3000的机器
那有人要问,到底什么是胶片色?从我个人的拍摄胶片的经验和数码后期的经验来看,要为数码片调出胶片色,最核心的问题不在“色”,而是“暗部”的灰度。
胶片色后期的最重要原则“暗部要厚重”
老规矩,先分析一下原片问题,曝光不足,简单,提曝光。提完曝光后找回暗部信息,找回高光信息,记住“高光不曝,暗部不死”。
如果你看了我第一篇教程,你可能会记得我那张图没有动曲线,也听到有人说用hsl就能出教程了?哎呀呀,算我怕了你了,那这次我就请出我们的调色之王——曲线。牛X的人,只用曲线就能调出任何颜色,我不牛x,只能告诉你,数码片胶片色的核心步骤就是曲线。
原理有,需要基于胶卷的原理来说,这里不赘述,如果有机会能做live(话说live怎么做?)或开公开课,我会多说一些。
你需要记住一点的是“暗部加灰”,为什么要加灰,我说下我的理解。加灰是为了让照片的暗部信息更加靠近中间调,中间调的信息更接近暗部。再简单点说,如果正常照片的高光、中间调、暗部信息值是1,1,1的话。加灰之后,暗部的值可能就是1.5(懂没懂?我好像都没看懂说的是啥?哈哈哈哈哈)
再记住第二点,“灰中要找回对比”,所以RGB曲线也是一个小的's'。
你们可以看一下自己LR里vsco的胶片预设的曲线是不是也差不多是这样?(这里肯定有人要问,为什么我套完胶片预设片子好脏,嘿嘿,关于怎么用好预设我也会在后面跟大家聊聊)
请再记住第三点,“颜色曲线的形状一致”,这一步是为了让暗部的颜色更加丰富、更加厚重,至于为什么形状要一样,主要原因是曲线控制某一种颜色的精细化程度太高,如果想要暗部偏某一种颜色可以通过分离色调和相机校准来实现。
好了,到了这一步,再来看看片子的问题,我看到的是“人物和后面的树腻歪在了一起”,整体像一个平面,缺少空间感,下一步用HSL来把他们的层次拉开些。
--------------
我在这张调色的过程中,调色顺序并不是按照我陈述的这样,这张我记得没错的话真正的调色过程是
基本参数>曲线>基本参数>HSL>分离色调>HSL>相机校准>HSL>分离色调
文字化的教程尽量让大家看的简单,大家重点关注一下思路即可,如果有机会,希望能做一次公开课或live,这样会有一个实时的互动交流。
关于上面的静物和扫街的片子调色思路跟人像稍有不同,但整体方向基本一致,如果你们想继续看,我也会继续写下去。
微博:我是陈星星_(有下划线),微信:61237841
欢迎交流~
四 : Olympus XA家族成员——XA2 | 胶片的味道
不论是现在数码市场上兴起的无反相机或是高质素的小型DC,厂商在推销的时候都不忘把重点放在其轻便又不失高画质的特点上,如果袖珍的相机能拍出媲美单反的质素,谁还要托起那台重两公斤重的相机。
提起「迷高」(迷你高质)一族,胶片界又有什么代表?也许大家第一时间会想到T3、TC-1、GR1等等,无错,他们都是其中的表表者。
不过今天不谈这些贵价的迷高,只谈价钱相宜的选手,毕竟高价换来高画质是天经地义的事,没什么好说咀的。
今天的主角是O??lympus XA2。
XA后继机种包括XA1、XA2、XA3、XA4,详细的分别不说了,反正GOOGLE得到,但所有的后继机型均没有叠影对焦及光圈优先模式的功能,包括XA2。
XA整个系统,除了XA4,小编都有用过,XA系列有个特点就是快门钮相当轻(除了XA1),很多朋友在借用的时候,九成时间都会一下子就按下去,然后一句「咦,拍了吗?!」??,这个算是优点吗?也许吧,因为除了按一下去感觉好轻,连声音也是很轻的,非常适合抓拍。
传统口袋胶片相机一直被视作日光机,除了那台f1.9 的Natura Black (传说中的月光机,咦??? ),也许是要迁就细机身的关系,镜头造得比较小,f3.5的光圈值是很普遍的,f2.8 已经算是大光圈机了。
半身: 0.9m – 1.8m
全身: 1.2m – 无限远
远景: 6.3m – 无限远
咦,这个「全身」不就很方便了吗? ! 1.2M至无限远耶!
对的,基本上这台机都是超焦距拍摄,什么对焦不对焦的,在XA2面前根本就是笑话,简直就是掴了它的大哥XA一巴掌天才的设计。
而且,每当大家把镜头盖推回的时候,它的对焦杆都会自动回复到「全身」的位置。
有这么好的对焦功能,轻巧的快门,有什么场景特别适合?没错,就是在晚间抓拍。
通常我们晚间拍摄的时候,会把光圈开大一点(f/1.2、f/1.4那些),景深自然浅一点,对喜欢抓拍的朋友来说,对不准焦常常让我们头痛非常,如果能够在晚间拍摄之余,也能有很长的景深,那有多好呢?
嗯,这样不就违返了我们认识的光学原理了吗?其实这样焦距的镜头,要有1.2m-无限远的景深,应该需要f/11左右的光圈,那么它有晚间拍摄时,用的光圈到底是有多小?这我就不知道了…但实际拍摄下来,也的确能够造出一条颇长的景深。
这些小相机大部份都有内置的闪光灯,但XA系列有点不同,既没有内置闪光灯也没有热靴,只能使用四款专用闪光灯:A1L,A9M,A11 和A16闪光灯。
不同的闪光灯代表着不用的gn值,当中最强的是A16,一般搭配的是A11。
米谷美久的XA2不但有出色的画质表现、恍如无物的重量和轻巧细小的外型,绝对是一台适合长摆口袋的机款之一。“www.61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