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 饶宗颐:饶宗颐-简介,饶宗颐-学术年表
饶宗颐(1917年8月9日—),字伯濂、伯子,号选堂,又号固庵,广东潮州人。中国当代著名的历史学家、考古学家、文学家、经学家、教育家和书画家。长期潜心致力于学术研究,涉及文、史、哲、艺各个领域,精通诗、书、画、乐,造诣高深,学贯中西,著作等身,硕果累累。其学问几乎涵盖国学的各个方面,且都取得显著成就,并且精通梵文。饶宗颐和季羡林齐名,学界称“南饶北季”。2012年1月正式成为出缺六年之久的西泠印社社长。2012年12月当选法兰西学院铭文与美文学院外籍院士。2013年3月23日上午,第五届世界中国学论坛在上海展览中心举行。饶宗颐被授予“世界中国学贡献奖”。2013年4月四川雅安地震,饶宗颐捐款50万元港币。
饶宗颐书画_饶宗颐 -简单介绍

中国国学大师——饶宗颐
饶宗颐,1917年8月9日生于广东潮安。字固庵,号选堂,广东潮州人。幼耽文艺,18岁续成其父所著潮州艺文志,刊于领南学报。以后历任无锡国专、广东文理学院、华南大学等教授。1949年移居香港,任教香港大学,并先后从事研究于印度班达伽东方研究所,又在新加坡国立大学、美国耶鲁大学、法国高等研究院任职教授。1973年回香港,任香港中文大学讲座教授及系主任。饶教授于1962年获法国汉学儒莲奖,1982年获香港大学颁授荣誉文学博士,后任香港中文大学艺术系荣誉讲座教授。1993年为上海复旦大学顾问教授。2012年2月受聘为山东大学名誉教授和《泰山通志》主编。2012年12月当选法兰西学院铭文与美文学院外籍院士。
(www.61k.com]饶教授学术范围广博,凡甲骨、敦煌、古文字、上古史、近东古史、艺术史、音乐、词学等,均有专著,出版书40种,学术论文过三百篇。艺术方面于绘画、书法造诣尤深。绘画方面,擅山水画,写生及于域外山川,不拘一法,而有自己面目。人物画取法白画之白描画法,于李龙眠、仇十洲、陈老莲诸家之外,开一新路,影响颇大。书法方面,植根于文字,而行草书则融入明末诸家豪纵韵趣,录书兼采谷口、汀洲、冬心、完白之长,自成一格。
饶宗颐是学富五车,著作等身的学者。他知识渊博,精通多种外语。六十多年来,孜孜不倦,在文学,语言学,古文字学,敦煌学,宗教学及华侨史料等方面都取得了卓越的成就。除了专著六十多种外,尚有发表在世界各大学术期刊及各大书刊上的论文,短文和杂文约有四百篇。饶教授为国际汉学界及海内海外弘扬中华文化,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2012年1日,95岁高龄的饶宗颐接过聘书,正式成为出缺六年之久的西泠印社社长。 1904年创立的西泠印社,是中国现存历史最悠久的文人社团,也是海内外研究金石篆刻影响最大的学术团体,有“天下第一名社”之誉。吴昌硕、马衡、张宗祥、沙孟海、赵朴初和启功等六位大师先后任社长。
饶宗颐书画_饶宗颐 -学术年表
饶宗颐生平记载1917年8月9日(农历六月二十二日)生于广东省潮安县城(今潮州市湘桥区)。
1932年续成其先人饶愕先生之《潮州艺文志》。
1933年咏优昙花诗,一时惊诸老宿,竞相唱和。
1935年受詹安泰先生委托,代授国文课于韩山师范学校,旋被聘为中山大学广东通志馆纂修,同年加人“禹贡学会”。其间著《广东易学考》、《尚书地理辨证》。《说文古文考》、《金文平议》、《古史新证补》、《西汉节义传》,编《古史辨》第8册(仅存目)。
1938年中大迁云南。以病滞留香港。助王云五编《忡山大辞典》,撰《古籍篇名?提要》稿;又佐叶恭绰编定《全清词钞》初稿。出版《潮州丛著初编》。
1943年赴广西任无锡国专教授。成《瑶山诗草》。
1946隼任广东文理学院教授。《楚辞地理考》出版。复任汕头华南大学文史系教授、系主任,兼《潮州志》总纂,被推选为广东省文献委员会委员。
1948年入台考察高雄县潮州镇。
1949年移居香港。其间出版《韩江流域史前遗址及其文化》人海南岛之石器》。
1952年被聘为香港大学中文系讲师,后为高级讲师、教授。出版《明器图录》等。
1954年在日本东京大学教养学部讲授甲骨文。在广岛会斯波六郎、小尾郊一教授,与池田末利教授偕游宫岛,有诗纪行。
1955年再赴日本在京都大学人文科学研究所从事甲骨学研究,著《日本所见甲骨录》、《长沙出土战国楚简初释》、《潮瓷说略》、《〈人间词话〉平议》。
饶宗颐书法1956年在日本向神田喜一郎询日本填词史,与吉川幸次郎谈诗,与斯波六郎谈“文选”学,与水原琴窗、水原江渭父子谈词,到京都大原山听梵呗,听多纪颖信演奏日本雅乐。出席巴黎国际汉学会。出版《楚辞书录》、《巴黎所见甲骨录》、《敦煌本老子想尔注校笺》。
1957年《战国楚简笺证》出版。
1958年游意大利,在贝鲁特晤高罗佩。出版《楚辞与词曲音乐》、《长沙出土战国缯书新释》。
1962年获法兰西学院颁授“汉学儒莲奖”。主编《文心雕龙研究专号》,首次将敦煌本《文心雕龙》印刊。
1963年与汪德曼相识。应印度班达枷东方研究所之邀,赴天竺古梵文研究中心作学术研究,为永久会员。归途游锡兰等国,有《佛国集》记游踪。《词籍考》出版。
1964年再赴日本访学。
1966年在法国国立科学中心研究敦煌写卷。与戴密微教授偕游瑞士,有诗《黑湖集》纪游,后由戴密微先生译为法文。《白山集》出版。
1968年新加坡大学聘为中文系首位讲座教授、系主任。出版《固庵词》,《黑湖集》在瑞士印出。
1970年任美国耶鲁大学研究院客座教授。《香港大学冯平山图书馆善本书录》、《欧美亚所见甲骨录存》出版。
1971年与法国戴密微教授合著《敦煌曲》,分中、法2种文字在巴黎刊行。《晞周集》出版。
1972年任台湾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研究教授、法国远东学院院士。饶宗颐书画作品1973年任香港中文大学中文系讲座教授、系主任。
1975年出版《选堂赋语》、《黄公望及富春山居图临本》。
1976年在巴黎从博特罗习楔形文字及西亚文献,首次译出《西亚开辟史诗》。
1978年1月,香港中文大学艺术系在香港大会堂主办《饶宗颐书画展》;8月,举行个人书画展于曼谷。《选堂诗词集》、《敦煌白画》出版。从香港中文大学退休后,应聘为法国高等研究院宗教部客座教授,主讲“中国古代宗教”。
1979年应中山大学之邀,首次回内地参加中国古文字学会议,会后赴湖南考察马王堆出土文物。为香港中文大学中国文化研究所荣誉高级研究员。是年4月,游瑞士,过阿尔卑斯山入意大利,有《古村词》纪游。

饶宗颐书画作品
1980年讲学于日本京都大学、九州大学、北海道大学。选为巴黎亚洲学会荣誉会员。聘为澳门东亚大学文学院讲座教授。10月,在武昌参加全国语言学会后,历时三月,参观国内博物馆3三个,足迹遍14省市。
1981年参加太原古文字学讨论会。出版《远东墓志:远东学院藏拓片图录》。
1984年出版《选堂选集》。于马来西亚举行个人书画展。为澳门东亚大学研究院创办中国文史学部,并任该学部主任。
饶宗颐1986年经倡议,汕头大学、韩山师专、潮州韩愈研究会联办的“首届国际韩愈学术讨论会”在汕头召开。
1987年任香港大学中文系荣誉讲座教授。
1990年《中印文化关系史论集——悉昙学绪论》、《词学秘笈之一——李卫公望江南》、《敦煌琵琶谱》出版。
1991年“饶宗颐书画展”在香港大学冯平山博物馆举行。《近东开辟史诗》(编译)、《敦煌琵琶谱论文集》、《〈老子想尔注〉校证》、《文辙——文学史论集》(“中国精神史研究之一”)出版。10月,应香港中华文化促进中心和中文大学中国文化研究所之邀,作《广州南越王墓的发现及其重要价值》和《香港与广东大陆的历史关系》演讲。11月,参加温州市举办的“谢灵运与山水文学国际研讨会”。12月,到河内参加远东学院90周年的庆典,介绍牙璋在国内外的分布,引起越南考古界的兴趣。

饶宗颐
1992年《词集考——唐五代宋金元编》出版。5月,任复旦大学顾问教授。
1993年广州中山大学聘为中华文化研究中心名誉主任兼名誉教授,广州美术学院聘为名誉教授,泰国华侨崇圣大学聘为中华文化研究院院长。应邀任台湾故宫博物馆主办之“张大千、溥心畲诗书画国际学术讨论会”主席。出版《梵学集》、《楚地出土文献3种研究》(与曾宪通合作)、《法藏敦煌书苑精华》、《饶宗颐史学论著选》、《新加坡古事记》、《甲骨文通检》(二)。12月,由其倡议召开之“潮州学国际研讨会”在香港中文大学举行。26日,赴巴黎接受索邦高等研究院颁予的人文科学博士学衔和法国文化部颁授之文化艺术勋章。
1994年获潮汕历史文化研究中心颁授之“潮学研究奖”。2月,参加香港中文大学中国文化研究所举办的“南中国及邻近地区古文化研究”第二次国际学术会议,作《由牙璋分布论古史地域扩张问题》专题演讲。
1995年《甲骨文通检》(三)出版。3月,参加在香港大学冯平山博物馆举办的“东南亚考古学术研讨会”。北京《续修四库全书》、上海《全明文》编委会聘为顾问。11月,潮州市“饶宗颐学术馆”落成。
1996年1月,参加由港穗澳三家博物馆联合举办之“南海贸易二千年展览”暨学术研讨会。《澄心论革》(胡晓明编)、《饶宗颐潮学论文集》(黄挺编)、《中国史学上之正统论》由上海再版。8月,由广东韩山师范学院主办、潮州市教育局、文化局协办之“饶宗颐学术研讨会”召开。
2010年8月,饶宗颐先生到北京是为了赴敦煌出席“敦煌学国际学术研讨会”,并举办“莫高余馥:饶宗颐敦煌书画展”。2010年8月6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总理温家宝昨天来到中央文史研究馆,亲切会见著名学者饶宗颐先生。温总理祝愿研讨会和画展成功。
2013年10月,香港国学大师饶宗颐经印社理事会选举,连任社长。
饶宗颐书画_饶宗颐 -艺术年表

饶宗颐挥毫作画
饶宗颐书法1929年从金陵杨栻习书画,攻山水及宋人行草,开始抵壁作大幅山水及人物。
1952—1968年任教香港大学,期间屡至台北,参观故宫博物院所藏书画。
1959年著作《敦煌写卷之书法》附《敦煌书谱》。
1963年从事研究于印度班达伽东方研究所,其间访问印度及东南亚各国佛教史迹,并作写生。
1965——1966年从事研究于法国国立科学中心,研究巴黎及伦敦所藏敦煌画稿。著《敦煌白画》。
1968——1973年任新加坡大学中文系首任讲座教授,其间创作大量山水画,其时多师法元代黄公望,倪云林两家。
1970——1971年任美国耶鲁大学研究院客座教授,其间至美国加拿大各地写生。
1972——1973年任台湾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研究教授。发表《词与画》论文。
1973——1978年任香港中文大学中文系讲座教授。连续四年参加日本南画院书画年展。
1978年香港中文大学艺术系主办“饶宗颐书画展”于香港大会堂。新加坡香雪庄出版《选堂书画集》。举办个人书画展于泰国曼谷。
1978——1979年任教法国高等实用研究院,其间创作《青天歌论书》长卷。
1980年讲学于日本京都大学、九州大学、北海道大学。日本二玄社主办“饶宗颐教授个人书画展”于东京。日本近代书道研究所《书道俱乐部》月刊出版《饶宗颐教授个展作品》特辑。
1981年举行个人书画展于新加坡。
1982年任香港中文大学艺术系荣誉讲座教授。获香港大学颁授荣誉文学博士学位。
1983年编纂《敦煌书法丛刊》,由日本东京二玄社出版,全书29册。出席于兰州召开的首次全国敦煌吐鲁番学会会议,被聘为顾问。
1984年举行个人书画展于马来西亚太平。
1985年香港三联书店主办“饶宗颐书画展”。香港芥子居出版《选堂扇面册》。韩国东方研究会于汉城利马美术馆主办“选堂韩国书画展览”。举行个人书画展于马来西亚吉隆坡。
1986年香港中华文化促进中心主办“饶宗颐教授从事艺术、学术活动50周年纪念——七10大寿书画展”。任香港艺术馆名誉顾问。
1987年香港《书谱》杂志出版《饶宗颐专辑》。任中国敦煌研究院名誉研究员。

“南饶北季”中的饶宗颐
1989年香港中文大学出版社出版《饶宗颐书画集》。
1990年任香港博物馆名誉顾问。
1991年香港大学冯平山博物馆主办“饶宗颐书画展”。
1994年任北京广播学院名誉教授。中国美术家协会、中国书法家协会、中央美术学院、中国艺术研究院、中国画研究院联合举办“饶宗颐书画展”于北京中国画研究院展览馆。
1995年泰国华侨崇圣大学、泰国潮州会馆联合举办“饶宗颐书画展”。
1996年香港大学美术博物馆举办“饶宗颐八十回顾展”,同时出版《选堂书画》。
1997年香港艺术发展局颁发第一届终身成就奖。
1999年9月香港艺术馆举办“澄心选萃——饶宗颐的艺术”展览,同时出版《澄心选萃》书画集。
饶宗颐书画_饶宗颐 -主要贡献

“东洲鸿儒”饶宗颐
一)饶宗颐的研究领域甚广,时间跨度很宽,上至先秦下至明清,并且著作甚多,仅仅其中的《20世纪饶宗颐学术集》便有十二卷,超过一千多万字,专著逾八10种;论文五百多篇。除此之外,他通晓英语、法语、日语、德语、希伯来文、印度语、伊拉克语等6国语言及文字,还精通甲骨文、梵文及楔形文字。
二)由于1949年至1978年的特殊时代因素所造成的闭关锁国状况,尤其是文革十年动乱对于中国文化的疯狂践踏,中国人文学术研究缺乏应有的成就与活力。而这一段时期,正是饶宗颐学问生命的精进期,也正是他成长为中国与海外汉学研究不多的桥梁人物之一的时期。譬如,一九五六年,饶宗颐发表《敦煌本老子想尔注校笺》,将伦敦所藏这部反映早期天师道思想的千载秘籍,全文录出,兼作笺证,阐明原始道教思想。其后不久,法国的中国宗教学权威康德谟即以此书教授诸生,以至引发后来欧洲道教研究的长期计划。在二十一世纪的“东学西渐”史中,饶宗颐是1个重要的开风气的人物。
三)饶宗颐书画。饶宗颐在学术上与艺术上的造诣均达到相当高的水准,他集学问与艺术为一身,以其博洽周流、雅人深致的境界,成为当代罕有的国学宗匠。同时,他的文化世界具有自信、自足、圆融、和谐的特点。整个二十世纪,一般知识人都觉得一定要在东方与西方、传统与现代、“新派”与“旧派”之间做选择之际,他却没有1种焦虑与困惑。他的世界里,东方与西方没有鸿沟,古代与现代之间没有裂罅。饶宗颐的学问、艺术与文化人格、与香港一地有极为重要的相似性。是特殊的地缘所造就的学术文化史现象。这一范式所树立的标格,将对于未来的中国学术具有重要启示意意义。
饶宗颐书画_饶宗颐 -艺术造诣
除了诗词和书画,饶宗颐在音乐上也有着一定造诣。音乐文学以及中国音乐史的研究,是饶宗颐的重要学问领域,于此建树甚多。然他不仅是1个音乐史方面的学者,还是1个资深的古琴家。饶宗颐蓄有古琴数张,其中一张是北宋郭之所藏“万壑松”琴,关于这琴他曾有《凄凉犯》词咏其事。
早年由于研究词曲音乐的关系,饶宗颐对于古琴艺术渐渐入迷,20世纪50年代从岭南古琴名家容心言先生习指法,终有所成就。并对琴谱、琴史产生研究兴味,在这方面也有大成,最重要的研究成果就是《宋季金元琴史考述》,此文可谓中国近现代第一部系统论述古琴艺术发展的断代史,发表后为海内外学者和古琴家所传诵。
饶宗颐书画_饶宗颐 -治学四论

左起:蒋勤、周义、王国华、陈进玉、饶宗颐、乔宗淮、蔡来兴等,在饶老家中合照。右一及右二为饶老女儿饶清芬及女婿邓伟雄
一是“奇正论”。饶宗颐说,别人说他是奇人,其实只说对了一半。老子讲“正以治国,奇以用兵”,他则是“正以立身,奇以治学”。立身做人要正,但做学问要出奇制胜,做别人没想过、没做过的。
二是“蜡烛论”。学者曾将饶宗颐与清末两位大学者龚自珍、王国维并论。饶宗颐说:与上述二位比较,自不敢当;但我的好处是活得长命,龚自珍只活到49岁,王国维先生五十岁,以他们五十岁的成绩,和我80岁的成绩比较,是不够公平的。人的生命就像同蜡烛,烧得红红旺旺的,却很快熄灭,倒不如用青青的火苗,更长久地燃烧,来得经济。
三是“守株论。”别人一辈子在不停追逐机会,饶宗颐笑说自己则比较“偷懒”,坐在树下做好准备、耐心待兔,一见到兔子就以最快的速度扑上去,这样一辈子总能抓到几只兔子的。他研究佛教,一直想学梵文,后来在一次国际会议碰到印度专家,就以甲骨文与他交换传授,学会了人称“天书”的梵文。又以同样的方法,学会了中东的楔形文字。
四是“旁移论”。他说,别人总结我学问有8大门类、10大门类,看似涉猎繁杂,之间好像没什么关系,其实每次我只是往旁边移了一小步。像一开始继承父志编撰《潮州艺文志》,是搞方志学,就得懂一点碑记,进而研究考古学、古文字学,接着机缘凑合就到了敦煌学,1步步都很紧凑,很扎实。
饶宗颐书画_饶宗颐 -荣誉

2008年4月21日,香港特区行政长官曾荫权为最高荣誉“终身成就奖”得主国学大师兼汉学家饶宗颐教授颁奖祝贺
1946年广东省文献委员会委员;
1962年法国法兰西学院汉学儒莲奖;
1963年印度班达伽东方研究所永久会员;
1974年法国远东学院院士;
1979年香港中文大学、中国文化研究所荣誉高级研究员;
1980年巴黎亚洲学会荣誉会员,该会是欧洲最古老亚洲学会;
1982年香港大学荣誉文学博士;1982年香港中文大学中文系荣休讲座教授;
1982年香港中文大学艺术系荣誉讲座教授;
1986年香港中文大学中国文化研究所荣誉讲座教授;
1987年香港大学中文系荣誉讲座教授;
1993年12月法国索邦高等研究院人文科学博士,为该院建院125年颁授的第一位人文科学博士;
1993年12月法国文化部文学艺术勋章;
1994年汕头市潮汕历史文化研究中心潮学研究特别奖,饶教授将全部奖金捐赠香港中文大学敦煌吐鲁番研究中心;
1997年北京大学开设之原校长汤用彤学术讲座首位主讲教授;
1998年香港海外文学艺术家协会中华文学艺术家金龙奖、国学大师荣衔,香港中文大学崇基学院首任荣誉院务委员。
2000年,获香港特别行政区政府授予大紫荆勋章,以表彰他在学术领域的杰出成就。
2001年,他获得俄罗斯国际欧亚科学院院士。2005年,由饶宗颐教授书写《心经》,并由当代著名篆刻家唐积圣先生鑴刻,“心经简林”树立于大屿山昂平一址。
2009年,获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总理温家宝聘请为中央文史研究馆馆员,并得到香港艺术发展局颁发终身成就奖。
饶宗颐书画_饶宗颐 -著作

饶宗颐生平记载书籍
《潮州艺文志》岭南大学《岭南学报》专号1935-1937年第五、六合卷
《潮州丛著初编》广州市立中山图书馆出版1938年初版台湾文海出版社有限公司1971年重印
《楚辞地理考》上海商务印书馆1946年初版台北九思出版社有限公司1978年重印
《潮州志》汕头潮州修志馆发行1949年初版
《韩江流域史前遗址及其文化》香港1950年初版
《海南岛之石器》国泰印刷所1951年1月稿(新加坡大学图书馆藏编号2148—1843)
《明器图录?中国明器略说》(附英译)香港大学东方文化研究院印1953年
《战国楚简笺证》(油印本)京都1954年
《人间词话》平议香港1955年初版
《长沙出土战国楚简初释》(油印本)京都1955年
《楚辞书录》选堂丛书香港1956年1月初版
《巴黎所见甲骨录》香港1956年12月初版
《敦煌本老子想尔注校笺》
《选堂丛书》香港1956年初版
《战国楚简笺证》(长沙仰天湖武国楚简摹本)香港上海出版社1957年初版
《词乐丛刊》(与赵尊岳、姚志伊合著)
《香港坐忘斋》1958年10月初版楚辞与词曲音乐
《选堂丛书》香港1958年初版

饶宗颐书画作品
《长沙出上战国缯书新释》选堂丛书香港1958年初版
《九龙与宋季史料》
《选堂丛书》香港1959年11月初版
《殷代贞卜人物通考》
香港大学出版社1959年11月初版《词籍考》
香港大学出版社1963年2月初版
《文心雕龙研究专号》(主编)
香港大学中文学会庆祝金喜纪念特刊1963年又台北明伦出版社1971年2月初版
《景宋乾道高邮军学本淮海居士长短句》香港龙门书店1965年5月初版
《潮州志汇编》香港龙门书店1965年7月初版
《欧美亚所见甲骨录存》新加坡1970年初版
《敦煌曲》、《选堂赋话》香港万有图书公司1975年5月初版又见辑于何沛雄编《赋话6种》内香港万有图书公司1975年5月初版
《黄公望及富春山居图临本》香港中文大学文物馆专刊之一1975年9月初版1976年5月增订再版
《中国史学上之正统论》香港龙门书店1977年9月初版上海远东出版社《学术集林》丛书1997年再版
《敦煌白画》法国远东学院考古学专刊巴黎1978年初版
《香雪庄藏砂壶?供春壶考略》(编著)新加坡1978年
《唐宋墓志?远东学院藏拓片图录》
《香港中文大学中国文化研究所史料丛刊(二)》(法国远东学院共同出版列该院期刊127号)1981年初版
《选堂集林·史林》香港中华书局1982年1月初版台湾明文书局重印
《云梦秦简日书研究》(与曾宪通合著)香港中文大学中国文化研究所中国考古艺术研究中心专刊之三1982年初版
《虚白斋书画录》东京二玄社1983年初版
《选堂选集》现代佛学大系第53册第273-538页台北弥勒出版社1984年2月出版
《楚帛书》香港中华书局1985年第1版
《随县曾侯乙墓钟磬铭辞研究》(与曾宪通合著)香港中文大学中国文化研究所中国考古艺术研究中心专刊之四1985年初版
《敦煌书法丛刊》(共29册编)《东京二玄社》1983年至1986年
《固庵文录》台北新文丰出版公司1989年9月初版
《甲骨文通(一):先公、先王、先妣、贞人》(主编)香港中文大学出版社1989年出版
《中印文化关系史论集——悉昙学绪论》

饶宗颐书法作品
香港中文大学中国文化研究所、香港三联书店联合出版1990年4月初版《敦煌琵琶谱》(编)香港敦煌吐鲁番研究中心丛刊之一台北新文丰出版公司1990年12月台一版
《词学秘笈之一——李卫公望江南》台北新文丰出版公司1990年初版
《近东开辟史诗》(编译)台北新文丰出版公司1991年1月台一版
《敦煌琵琶谱论文集》(编)香港敦煌吐鲁番研究中心丛刊之二台北新文丰出版公司
《老子想尔注校证》上海古籍出版社1991年11月第一版
《文辙——文学史论集(上、下)》台湾学生书局1991年11月初版
《词集考——唐五代宋金元编》北京中华书局1992年10月初版
《广济桥史料汇编》(与张树人合编)香港新城文化服务有限公司1993年2月第一版
《画(左)宁(右)页——国画史论集》台北时报文化出版企业有限公司1993年6月20日初版
《梵学集》上海古籍出版社1993年7月第一版
《楚地出土文献3种研究》(与曾宪通合著)北京中华书局1993年8月第一版
《法藏敦煌书苑精华》(编纂)广东人民出版社1993年11月第一版
《饶宗颐史学论著选》上海古籍出版社1993年11月第一版
《甲骨文通检:地名(二)》(主编)香港中文大学出版社1994年初版
《潮州本草》排印本
《楚辞参考资料》(又名《楚辞别录》)(编)油印本
《澄心论萃》(胡晓明编)上海文艺出版社1996年版
《敦煌曲续论》台北新文丰出版社1996年版
《选堂文史论苑》复旦大学出版社1994年版
《文化之旅》牛津大学出版社1997年版辽宁教育出版社1998年版
《华学》(主编)中山大学出版社1997年
《符号?初文与字母——汉字树》香港商务印书馆1998年版
《选堂书画集》香雪斋1978年1月
《选堂扇面册》芥子居1985年1月
《饶宗颐书画集》香港中文大学出版社1989年
《选堂书楹联初集》香港艺苑出版社1992年6月
《饶宗颐翰墨》香港艺苑出版社1992年8月
《饶宗颐书画》广州岭南美术出版社1993年10月
《瑶山诗草》
《固庵词》(排印本)1968年于香港
《晞周集》(线装)1971年3月另有排印本
《宋元吟韵继声十首》香港明报月刊1973年6月第48-52页

饶宗颐书画作品
《宋元行吟图题诗》香港明报月刊1973年7月第48-52页
《选堂诗词集》选堂教授诗文编校委员会1978年1月
《佛国集》、《欧游杂诗》油印本、《浙东游草》香港明报月刊1985年2月第61-64页
《古村词》香港明报月刊1985年3月第16-17页
《题日本五山僧所著书五首》香港明报月刊1986年1月第134页
《九州诗槁》香港明报月刊1986年10月第69-70页
《揽辔集——日本纪行诗稿》
饶宗颐书画_饶宗颐 -文化艺术馆
饶宗颐学术馆

潮州饶宗颐学术馆
1、位于中国广东省潮州市湘桥区下水门街西巷19号,1993年11月12日奠基,1995年11月10日开幕,投资110万圆人民币。馆藏饶在2005年1月捐赠的70余件个人书法作品。2006年进行第二期扩建,在同年11月底峻工。
2、位于香港香港大学大学道2号2楼,2003年11月8日开幕,馆内特辟特藏室,收藏饶数十年来的个人书籍、珍贵线装善本千多册,其他学术书刊共两万多册;另珍藏个人著作书画等;周一至五开放。
饶宗颐文化馆
位于香港九龙荔枝角青山道800号,由前荔枝角医院改建,预计2012年开幕。
饶宗颐书画_饶宗颐 -公益活动
得知舟曲发生特大泥石流灾害后,正在敦煌庆贺95华诞的著名香港学者饶宗颐决定将160万寿礼捐赠灾区。 2010年8月8日,来自中国内地和香港、台湾、澳门地区的500多名学者及日本、法国等国的学者,在敦煌莫高窟为饶宗颐庆贺95华诞。同日,甘肃省舟曲县发生特大泥石流灾害,造成严重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在敦煌的饶宗颐得知这一消息后,当晚决定将160万寿礼捐赠给舟曲灾区,以表达自己的一份心意。
饶宗颐书画_饶宗颐 -评价
1、香港大学副校长曾这样评价饶宗颐:“香港如果出了1个饶宗颐,就不会是文化沙漠了。”
2、饶宗颐先是与钱钟书并称“北钱南饶”,钱钟书去世以后,又与季羡林并称“北季南饶”。
3、学术界称饶宗颐为:“国际瞩目的汉学泰斗”、“整个亚洲文化的骄傲”。
二 : 饶河黑蜂简介
饶河黑蜂简介
东北黑蜂是20世纪初由乌苏里江东引入的远东蜂,经长期的自然选择和人工选择形成的适应黑龙东气候和蜜源特点,具有世界上四大著名蜂种的主要优良性状的地方良种。(www.61k.com]具有表现在耐低温、维持大群、采集力强、配合力好,具有较高的经济和科研价值。本区地处完达山区,是东北黑蜂发源地,现有东北黑蜂原种6000余群。同时保护区具有得天独厚的自然屏障和良好的山地隔离条件,野生植物种类繁多,达1074种,其中以椴树,毛水苏等为主要蜜源的蜜源植物200多种,是保护东北黑蜂基因库的最佳环境。
蜜蜂的种类
世界上蜜蜂的种类分为东方蜜蜂和西方蜜蜂两大类。经专家鉴定,东北黑蜂属西方蜂种,是喀尼阿兰蜂的一个变种。其性状、抗逆性和各项经济指标,均明显优于世界四大著名蜂种,是其它蜂种不可比拟的,是我国乃至世界不可多得的极其宝贵的蜜蜂基因库。
生态环境
黑龙江省饶河东北黑蜂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是中国乃至亚洲唯一的国家级蜂种保护区。区内不仅生态环境良好,蜜源胶源植物丰富,而且三面环山一面环水,具有得天独厚的良好自然屏障隔离条件,大部分地貌仍然保持原始状态。在蜂产品生产过程中,严格按照欧盟有机食品组织制定的“有机食品生产操作规范”组织生产,自1996年
黑蜂牌 饶河黑蜂简介
以来,被欧盟ECOERT有机食品组织认证为有机食品,是中国主要优质蜂产品之一,并在国际第33届养蜂大会暨蜂产品博览会上分别获金奖和铜奖。[www.61k.com]
里程碑
1997年,中国养蜂业进入了一个具有划时代意义的里程碑:国务院颁令保护中国优良蜂种东北黑蜂,在中俄边界、乌苏里江中下游地区的黑龙江省饶河县,建立了“中国东北黑蜂自然保护区”。这是中国保护地域性优良蜂种唯一的国家行为,也是迄今为止,亚洲地区专为蜜蜂设立的唯一的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地理位臵
位于小兴安岭余脉完达山地带的东北黑蜂自然保护区核心面积6765平方公里,是亚洲最大的蜜蜂绿色生态王国。保护区内的原始森林杳无人迹,至今仍然保持着原始自然的生态环境,天然植被覆盖率80%以上,野生植物种类达1074种,其中蜜源植物达400余种。得天独厚的自然屏障和良好的山地隔离条件,成为保护东北黑蜂基因库的最佳选择。世界权威的欧盟有机食品认证组织,将保护区列为有机蜂产品生产区。1998年,饶河县被国家环保总局批准为全国生态示范区建设试点地区。20世纪90年代,在中美俄三国联合制定的《乌苏里江流域持续性土地利用和布局规划》中,认定饶河属于全球生物地理区域的最好代表,具有相对清洁性,生物多样性,全球生物地理
黑蜂牌 饶河黑蜂简介
区域代表性等特点。(www.61k.com)
政府职能化管理
6765平方公里的自然保护区由国家东北黑蜂管理局执行政府职能化管理,确保黑蜂蜜源植物的生态环境和蜂种的纯度。养蜂专家认为:纯种东北黑蜂采集力强、耐寒性强、抗病性强、生理活性成分含量高,集中了世界著名四大蜂种的主要优良性状。黑蜂产品从养蜂、采集、存储、运输、加工等整个流程完全按照欧盟有机条例EEC2091/92进行,确保各个环节产品品质达到国际顶级质量标准。1999年起“黑蜂牌”蜂产品连续九年获得欧盟有机食品组织认证,成为国内首家并连续每年获得欧盟组织认证的有机蜂产品。
东北黑蜂享受到像大熊猫一样的待遇,并陆续获得国内国际多项殊荣,而黑蜂蜂胶等系列产品作为真正的东北大森林产品,历来被国际上视为“生态健康的典范”。
黑蜂产品
概述资料
黑蜂蜂胶、蜂王浆、花粉、蜜等系以国宝级蜂种-东北黑蜂采集自面积达6765平方公里的国家级东北黑蜂自然保护区内的纯天然、无污染的原料加工而成的系列有机蜂产品,是目前中国唯一国家原产地域保护蜂产品,并连续九年通过以标准苛刻著称的欧盟有机食品认证组织认证,产品纯天然、无污染、无药残和农残,采用高新技术标
黑蜂牌 饶河黑蜂简介
准研制加工,以其蜂种及蜜源环境保障、原料保障、质量及功效保障而享誉国内外。[www.61k.com)取得欧盟有机食品认证意味着该产品不仅食用安全及养生功效有了保障,而且也为产品出口取得了冲破欧盟等发达国家的技术性贸易壁垒最重要的“通行证”。
蜂胶软胶囊
蜂胶软胶囊以我国唯一的国家级蜂种自然保护区内东北黑蜂采集之蜂胶为原料,结合国际先进的“瞬间还原技术”研制而成,彻底去除蜂胶原料中重金属铅等有害物质,最大限度保留氨基酸、维生素、脂类、黄酮类、酶类和矿物质等天然营养成分。主要成分黄酮类含量为每100g含总黄酮4.7g。
目标人群:针对高血压、高血脂、高血糖“三高”人群。
产品作用:调节血糖、提高免疫(纯天然抗生素)修复胰岛素功能、降血糖、抗菌抗病毒、增强免疫功能、降血脂、改善血液循环、抗氧化。
王浆软胶囊
以中国唯一的国家级蜂种自然保护区特有的东北黑蜂鲜王浆为原料,结合国际先进的“速冻保鲜技 术”和现代生物工程技术研制而成,最大限度保留氨基酸、王浆酸、维生素、脂类、酶类和矿物质等天然活性成分不被破坏。质量高于国家一级标准以上,获得国家“七五”星火计划成果博览会金奖和国家“八五”星火计划项目成果奖。
黑蜂牌 饶河黑蜂简介
目标人群:针对中老年体质虚弱者、亚健康人群。(www.61k.com]产品作用:延缓衰老,增强机体免疫力和耐受力,促进组织再生和生长发育,延年益寿,增进食欲、改善睡眠、使人精力旺盛,活力充沛。
花粉软胶囊
黑蜂花粉软胶囊是以我国唯一的国家级蜂种自然保护区内东北黑蜂采集之纯天然、无污染的花粉为原料,采用国际先进的花粉“完全破壁技术”等现代生物工程技术研制而成的花粉高含量浓缩物,有效避免了对人体胃肠的刺激,彻底解决花粉吸收等世界性难题,是国内首创产品,质量达到国际标准以上,并于1999年起连续九年获得欧盟有机食品组织认证,没有任何农药、抗生素及其它有害杂质残留,是中国唯一获原产地域保护的花粉高科技产品,乃现代女性美容养颜和中老年男性养生之珍品。2006年10月中国蜂产品协会召开“中国蜂产品消费者满意十佳产品和最具影响力十大品牌”评选活动中,黑蜂牌花粉软胶囊被评为中国十佳消费者最受欢迎产品。
61阅读提醒您本文地址:
目标人群:现代成熟女性群体
产品作用:天然全营养素,有效避免肠胃刺激,完全破壁,彻底解决吸收问题,浓缩的维生素是养颜佳品,治疗便秘有效,无副作用,刺激骨髓造血功能,对痤疮有很好的疗效,对内分泌失调和更年期综合症的治疗有很好的疗效。
有机椴树蜜
黑蜂牌 饶河黑蜂简介
有机椴树蜜 为蜂蜜之尊品,由东北黑蜂采集自然保护区内原始森林椴树花药配制而成。[www.61k.com)东北黑蜂自然保护区内拥有丰富的椴树资源,有中国“椴花之乡”的美誉。椴树高大、坚实,树冠蓬勃,在北国原始森林有王者之相:椴花小而密,七月花期,喷薄怒放,树冠灿若满天星斗,蜜汁晶莹饱满,芳香漫野,招致群蜂飞舞。椴树蜜含有更多的葡萄糖
、果糖、维生素、氨基酸、酶及脂类等营养素,是极为珍贵的天然滋补品。
黑蜂?硒力王浆宝
硒力王浆宝 以有机硒,新鲜王浆和有机椴树蜜为主要原料,采用现代生物技术精制而成。除王浆蜜的各种成分外,“黑蜂硒力王浆蜜“另外一个明显特征是有机硒含量比较普通蜂蜜高30倍(有机硒含量达到10V以上)。是补硒、确保身心健康的理想佳品,获得“八五”星火计划项目奖。
黑蜂?王浆宝
王浆宝 荣获“七五”全国星火计划成果博览会上金奖,第33届世界养蜂博览会铜奖。黑蜂牌王浆蜜以新鲜王浆为主要原料佐以荣获国际金奖的椴树蜜,运用现代科学技术精制而成。具有纯天然、无污染、清甜可口,同时具有良好的滋补性能,可在常温下保存,内含葡萄糖、果糖、铁、锌、钙、多种氨基酸,乙酰胆碱和维生素B1、B2、
黑蜂牌 饶河黑蜂简介
B6、B12、VE及天然活性酶和人体必须的多种微量元素,可助人体生肌活血,细胞再生,养胃增食,促进新陈代谢,激活和控制机体某些器官生理变化,对更年期综合症、性机能低落、食欲不振及十二指肠溃疡具有特殊滋补作用。[www.61k.com]具有美容功能,可促进皮肤细胞生命活力,防止皮肤弹力纤维硬化,滋润营养皮肤,延缓皮肤衰老等特点。既保证活性物质的活力和10—HDA的含量,又采用现代高科技手段达到了王浆保鲜的目的。
花粉宝
是以有机椴树蜜和东北黑蜂采集的天然花粉为主要原料,采用微电脑模糊技术,完全模拟了东北黑蜂长期进化过程中对食品储藏和消化的机制程序而开发的产品,彻底解决吸收问题,被誉为“天工灵秀,花粉极品”,
被星火计划实施十周年暨“八五”农业科技攻关成果博览会评为金奖。
花粉宝含有人体必需的蛋白质、多种氨基酸、脂类、对人体生理功能有特殊功效的微量元素、多种维生素及活性酶、多种有机酸和黄酮类化合物,易被人体消化吸收,故花粉是人类难得的“全营养”补品。《神农本草经》指出:久服务花粉可健身、益气、延年。长期服用花粉宝者,驻颜美容,能平衡人体机能,激活皮肤细胞,改善皮肤营养状态,消除或减轻素斑,使皮肤光泽、洁白细腻,保持自然红润。 花粉宝能迅速调解内分泌,增强免疫功能,改善脑功能,是儿童
黑蜂牌 饶河黑蜂简介
大脑发育及增强记忆力之佳品,对顽固性便秘者均有显著功效,可刺激骨髓造血,保护肝脏,预防辐射损伤,并有明显的抗炎作用。(www.61k.com)对更年期综合症及前列腺疾病患者有一定的治疗作用,因此花粉宝为男女老幼皆益的保健佳品。
主要荣誉
1999年获得欧盟有机食品组织认证,是国内蜂产品行业首家获得该项认证的企业。
2003年5月国家(国质检2003年第48号)对东北黑蜂系列产品实行原产地域产品保护,是国内蜂产品行业唯一获得此项殊荣的产品。
2003年中国产品质量协会:《21315重点保护产品》 2001年中国国际农业博览会:《名牌产品》
中国食品工业协会:《全国食品工业科技进步优秀项目》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市场经济研究所:《中华之最》 中国绿色食品发展中心认定:《有机食品》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市场经济研究所认定:蜂种遍布中国的大型东北黑蜂良种基地
第33届国际养蜂大会暨蜂产品博览会唯一《金奖》
星火计划实施十周年暨“八五”农业科技攻关成果博览会:《优秀项目》
61阅读提醒您本文地址:
三 : 饶毓泰简介
饶毓泰:我国近代物理学奠基人之一
宋增福
饶毓泰(1891—1968),物理学家、教育家,我国近代物理学奠基人之一。研究了气体导电过程,对低压汞弧放电机理研究做出了重要贡献。在倒斯塔克效应、分子光谱等方面取得很有意义的研究成果。毕生致力于我国物理学教学和科研事业。创办南开大学物理系;长期担任北京大学物理系主任,大力建设研究实验室,使北京大学物理系迅速位居国内物理教学和研究的前列。执教40余年,培养了吴大猷、马仕俊、马大猷、郭永怀、虞福春、黄昆等一批国内外知名物理学家,为我国物理学的发展做出了贡献。
饶毓泰,字树人。1891年12月1日生于江西省临川。幼年随叔父和舅父学习四书和经史。8岁后在北京、上海就学,1910年毕业于上海南洋中学。1912年曾任江西临汝中学英语教师半年,旋即考取江西省官费,于1913年2月到美国留学,初入加州大学,后转入芝加哥大学,1917年冬获芝加哥大学物理系学士学位。1918年入哈佛大学研究院,后转入耶鲁大学和普林斯顿大学。1921年获得普林斯顿大学硕士学位。1922年6月获得哲学博士学位。同年8月回国,创办南开大学物理系,任教授兼系主任,直至1929年8月。
1929年,获中华教育文化基金董事会奖助金,赴德国莱比锡大学波茨坦天文物理实验室进修,从事原子光谱线的倒斯塔克效应的研究。
1932年回国任北平研究院物理研究所研究员。一年后即到北京大学任物理系主任。自1935年起兼任理学院院长。抗日战争爆发后,他辗转跋涉,历尽艰苦,先到湖南长沙临时大学(西南联合大学前身)后到昆明西南联合大学任物理系主任。1944年,他休假到美国,与a.h.尼尔森(nielsen)等合作进行分子光谱研究。1947年初回国,继续担任北京大学理学院院长和物理系主任等职务,并开设多门课程。
北平解放前夕,他拒绝南下,决定留任北平。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以实际行动投身于社会主义建设事业。
对原子光谱和分子光谱的研究
饶毓泰在普林斯顿大学师从k.t.康普顿(compton)教授研究气体导电过程,对低压汞弧的激发电压远小于汞的电离电势以及电弧的维持电压又远小于激发电压这一现象的机理进行了深入细致的研究,获得了理论与实验相一致的明确结论。在20世纪20年代初,气体导电在国际上属于前沿性研究领域,他的研究工作对这个领域做出了重要贡献。
1929年到1932年间,他在莱比锡大学波茨坦天文物理实验室,研究rb和cs原子光谱线的倒斯塔克效应时,观察到这2个元素主线系谱线的分裂和红移。20年代至30年代,正是对原子倒斯塔克效应进行深入研究的时期,用微扰理论处理和计算倒斯塔克效应是量子力学的重要应用之一,他的这项工作丰富了这个领域的实验数据,因此是很有意义的。
抗日战争前,饶毓泰积极购置和安装大型光谱仪器(色散较大的steinheil型摄谱仪以及分辨率高达180000的8米凹面光栅),建设了能自制仪器设备的金工车间。在他的领导下,北京大学物理系教师积极从事科学研究,在分子光谱理论和光谱学实验研究等方面取得了一些有价值的研究成果。他亲自与吴大猷、沈寿春一起用拍摄喇曼光谱和测定谱线退偏振度的方法研究clo3-、bro3-、io3-的结构,得出它们具有立体的金字塔形结构,而不是一般文献上所说的平面结构的结论(这篇论文于1937年2月在美国《物理评论》上发表)。
1944年饶毓泰在美国俄亥俄州立大学从事分子红外光谱的实验研究,曾与尼尔森合作研究了c12o216和c13o216分子的振-转光谱,采用分辨率达0.07cm-1的棱镜-光栅分光光度计,把含不同碳同位素的两种co2分子的ω3转动谱带同时清楚地记录下来。获得这一成果是很不容易的,这为研究含同位素的气体分子的振-转光谱提供了新的方法。他还用红外小阶梯光栅研究了丁二烯的吸收谱带。以上的研究成果均发表在美国《物理评论》上。
为发展物理教学和培养人才竭尽全力
饶毓泰于1922年回国,那时国内大学中设立物理系的学校不多。为了培养物理人才,他毅然在南开大学创办了物理系,并任物理系主任,直至1929年。当时南开大学物理系教师只有他和陈礼2人。陈礼讲授交流电和无线电等课程,其他物理学课程均由饶毓泰亲自讲授,包括普通物理学、力学、电磁学、光学、近代物理等。各门课程均采用国外著名的教材。他采用启发式教学方法,课堂讲授引人入胜。讲课能抓住本质,突出重点,基本概念反复阐述,有时还讲一些科学史上很有启发性的事例,所以学生受益匪浅。当时南开大学数学、物理、化学等系的学生,很多人曾受教于饶毓泰,其中不少人后来成为知名学者,如吴大猷、吴大任、江泽涵、申又振、陈省身、郑华炽等。吴大猷曾在回忆饶毓泰时说:“在大学四年中随饶师所习之物理学课程有大学物理、电磁学、近代物理、高等力学、光学、气体运动论、高等电磁学等。在二年级选习的近代物理学课使我开了对物理的窍和兴趣,渐为饶师毓泰注意。”在吴大猷与大村充合著的《散射量子理论》一书于1962年出版时,书上即有:“献给饶毓泰教授和randall教授。”(randall是吴大猷母校密歇根大学的教授)
1933年9月,饶毓泰受聘担任北京大学物理系教授和系主任,后兼任理学院院长。刚到校时,学校面临许多困难,他费尽心血,把全部精力投入到北京大学物理系的建设中。在北京大学,饶毓泰特别重视实验室建设和开展实验研究工作。十分强调高等学校教师只有认真进行科学研究,才能提高学术水平和教学水平。他还十分重视演示实验。他经常向年轻教师介绍德国泊尔(pohl)教授讲课时如何充分利用演示实验的情形。他把原北京大学理学院的一个小礼堂改为阶梯教室,建立了演示实验室,用以边讲课,边演示,把感性认识与理性认识结合起来。他还特别注意聘请教授到校任职,曾先后聘请了周同庆、张宗蠡、朱物华、吴大猷、郑华炽等教授,使得教师队伍阵容整齐,面貌一新。此时北京大学物理系不仅培养本科生,还招收研究生,开设了一系列研究生课程,如数学物理、电光及磁光学、量子力学、电动力学二、气体导电一、气体导电二、原子与分子光谱、喇曼效应与分子结构、电网络理论等。马仕俊、郭永怀就是当时的研究生,后来成为国际上的知名学者。
抗日战争爆发后,饶毓泰任西南联合大学物理系主任。当时他的健康状况不佳,学校条件也很差,但仍然坚持讲授三年级的光学课和研究生的光的电磁理论课程。
抗日战争胜利后,饶毓泰从美国回国后,积极筹划北京大学物理系的恢复和发展事宜。首先是延聘教授,从1946—1951年先后聘请了赵广增、马大猷、张宗燧、胡宁、朱光亚、黄昆、虞福春等到该系任教。他还通过英国文化委员会为系图书室补充了一批重要期刊,还通过当时的胡适校长向中华文化教育基金会借到10万美元,准备建立一个近代物理中心,并委托当时在美国的吴大猷和吴健雄共商购置仪器,并拟开辟除光谱学研究以外的一些新研究方向。此项计划后因时局变动而未能实现。
1952年院系调整后,饶毓泰不再担任物理系的领导,但仍关心系的发展,特别是光学专门化的建设工作。这时他已年逾花甲,且体弱多病,医生只允许他半天工作。他除指导研究生外,查文献,编讲义,先后开设原子光谱、光的电磁理论和气体导电基本过程等课程,为中青年教师和外校来北京大学进修的教师开设这方面课程提供了极大帮助。尤其令人感动的是,当激光问世时,饶毓泰为使后辈赶上这一新发展,讲授了“光的相干性理论”和“光磁双共振”等反映科学新进展的课程。这时他已年逾古稀,不仅讲课,还认真编写讲义,为后人留下了宝贵的资料。
饶毓泰一贯关心国家大事,长期担任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全国委员会委员或常务委员。他为人正直,刚正不阿,在“文化大革命”期间敢于坚持正确意见。他曾严肃地指出,学术问题不能一概否定。1968年10月饶毓泰受到冲击,于10月16日含冤逝世。素来沉默寡言的饶毓泰在逝世前两天的教研室会议上语重心长地说:“解放前我们看到祖国落后,被外国人看不起,很难过。如何使中国富强起来呢?当时想的是科学救国的道路。解放后学习了一些马列原著和毛主席著作,思想上受到很大教育,特别是毛主席关于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思想,对自己的教育最深刻。”最后他难过地说:“我们这样的人已经老了,没有用了。今后建设国家的担子落在你们年轻人身上。”这反映了科学界老前辈的真诚、殷切的希望。
饶毓泰是中国物理学会组织者之一曾任评议员、常务副理事长、名誉理事、《物理学报》编委等职。1955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数理化学部委员。他对中国物理学的发展做出了重要的贡献。中国物理学会为了纪念他,设立了饶毓泰物理奖,专门奖励在光学方面做出重大成就的物理学家。
简历
1891年12月1日 生于江西省临川。
1913—1922年 留学美国。获芝加哥大学理学学士学位(1918),后获普林斯顿大学哲学博士学位(1922)。
1922—1929年 任南开大学教授、物理系主任。
1929—1932年 在德国莱比锡大学、波茨坦大学天文物理实验室从事光谱学研究。
1932—1933年 任北平研究院研究员。
1933—1968年 任北京大学物理系教授、系主任(1933—1952)并兼任理学院院长(1936—1949)。
1937—1944年 任西南联合大学教授、物理系主任。
1944—1947年 先后在美国麻省理工学院、普林斯顿大学和俄亥俄大学从事分子红外光谱的实验研究。
1948年 当选为中央研究院院士。
1955年 当选为中国科学院数理化学部委员。
1968年10月16日 逝世于北京。
主要论著
1 k.t.compton,y.t.yao(饶毓泰).effect of initial emission velocitiesof electrons on the minimum arcing vo1tage in gases.phys.rev.,1922,20:105—106.
2 y.t.yao.uber den inverzen starkeffect bei denzweiten gliedern derhauptserien vonrubidium und caesium.zeit.f.physik.1932,77:307—316.
3 s.t.shen(沈寿春),y.t.yao,t.y.wu(吴大猷).depolarizationof raman lines and structure of chlorate,bromate and iodate ions.phys.rev.1937,51:235—238.
4 a.h.nielsen andy.t.yao.some new measurements on ω3 of c12o216andc13o216.phys.rev.,1945,68:99.
5a.h.nielsen and y.t.yao.the analysis of the vibration-rotationband ω3 for c12o216 and c13o216.phys.rev.,1945,68:173—180.
6 y.t.yao.absorption bands in the spectrum of butadiene.phys.rev.1945,68:99.
四 : 饶宗颐简介
饶宗颐 (1917~ ) 中国历史学家、古文字学家、古典文学家、书画家。字选堂,又号固庵。广东潮安人。 生于1917年8月9日(六月二十二)。幼承家学,早岁整理其父饶锷《潮州艺文志》,在《岭南学报》专号刊出,以此知名。后入中山大学广州通志馆任纂修,利用馆藏方志,拟撰古地辨,成《楚辞地理考》,即其一种。抗日战争爆发后,因病留居香港,为中山大辞典撰古籍篇名提要稿,又佐叶恭绰为编定《全清词钞》初稿,故有《词籍考》之作。又应顾颉刚之约,为齐鲁大学国学研究所编撰新莽史(后仅刊《新莽职官考》及《西汉节义传》)及《古史辨》第八册(地理部分未成)。香港沦陷,西奔桂林,任教无锡国专。抗日战争胜利后,任广东文理学院教授。继回汕头,主持《潮州志》总纂事宜,运用新观点,创若干新门类,印出二十册,翔实可观。旋任广东省文献委员会委员。自1952年至1968年,执教香港大学中文系共十六年。后移席新加坡(国立)大学,为首任中文系讲座教授。中间赴美,任耶鲁大学客座教授及台湾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研究教授。1973年至1978年为香港中文大学中文系教授、系主任。退休后,赴法国巴黎任高等研究院宗教部客座教授一年。后为香港中文大学中文系名誉教授,艺术系与中国文化研究所荣誉教授。1982年香港大学颁布为名誉文学博士。饶宗颐先后在若干不同国家学术研究机构工作,吸收各种治学方法,著述宏富。1963年在印度浦那班达伽东方研究所作研究工作,先后从帕拉尼普尔父子攻治婆罗门经典。1976年在巴黎从博特罗习楔形文字及西亚文献,首次译出《开辟史诗》(e-nu-ma e-lis)。其《敦煌典》及《敦煌白昼》二书也作于此时。1962年获法国儒莲汉学奖,1980年被选为亚洲学会荣誉会员。 饶宗颐治学特点在于能不断创新,极具开拓精神。所著如《楚辞书录》为第一部楚辞书目,《老子思想朱注校证》(上海古籍出版社)为首次研究张天师一家著述,尤有筚路蓝缕之功。治楚帛书、云梦日书、辑全明词,皆先人著鞭;始编录星马华文碑刻,开海外金石学之先河。其他著作如《殷代贞卜人物通考》,以贞人为纲,卜事为纬,突出殷史全貌。《词集考》为明以前词书包括总集、别集与有关参考资料,罗列具备。《敦煌白昼》专讨论唐代画稿,为前人所未接触之题目。《国史上之正统论》集中历代有关文献,极便读者。在东京印出《敦煌书法丛刊》二十九册,图版既精,考证又尽博综之能事。《选堂集林·史林》三册,尽量利用敦煌写卷中新资料,深入研讨历史上许多问题。北京大学季羡林教授为其《史学论著选》作序,称许在掌握材料、运用材料上“令人有化腐朽为神奇之感”。近著《丝绸之路》,采取“比较古文字学”方法与材料,探索远古中外文化交流,别开生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