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 元音老人:转六识、七识才能断除习气
四智呢?是由八识转的,叫转识成智。即转第八识为大圆镜智,转第七识为平等性智,转第六识为妙观察智,转前五识为成所作智。八识转为四智,要分四步,就是“六、七因中转,八、五果上圆”。我们现在在事境中做断除习气的功夫,就是转六识、七识。转第六识就是把我们的分别心,转成不分别而只观察的心。我们生来就喜欢分别,这个怎么样,那个怎么样,好的要,坏的就不要,人我是非太多,一天到晚都在分别当中生活,所以妄念纷飞、生死不了。第七识是传送识,就象我们单位的门房,把六识送来的信息都传到第八识里去。第八识是储藏识,就象我们单位的仓库,接受第七识传来的信息,把它藏在里面。第八识的种子多得不得了,多生历劫的种子都在里面。要把这些种子都断掉,这可不容易,要到十地菩萨才能断光。所以我们要加紧做功夫。“六、七因中转,八、五果上圆”,就是现在因地修行时须着力转换六、七识,才能进而转换八、五识,圆成佛果。也就是说,第八识和前五识要到后来才能转成大圆镜智和成所作智,从而圆证佛果。现在一切众生的第八识是昏暗的,它什么东西都要,不论好坏,它都抓住不放。到大圆镜智时,它就只照不动了,就不要了。前五识就是眼、耳、鼻、舌、身,他是对外的。有偈云:“兄弟八个一个痴,其中一个最伶俐,五个门前做买卖,一个往来传消息”。一个痴,是第八识,不管好坏它都接受。最伶俐,是第六识,它分别能力最强。门前做买卖的,就是眼、耳、鼻、舌、身,眼见色、耳闻声、鼻嗅香、舌尝味、身触境,都是对外的。往来传消息的,就是第七识,接受前面六识传给它的信息,送往第八识里藏起来。八识要转成四智,也就是说,要圆成三身四智,才能成佛,不是一悟道就成了,还差得远呢。要好好用功才行。
佛教的根本是大乘教,不是小乘教。小乘教是为自己,大乘教是为大家。“愿众生先我成佛”,是大心菩萨。你们大家都先成佛,我最后成佛。就要这样发心。现在的人不是这样想,别说成佛了,就是一点小利益,都争先恐后往前抢,哎哟!我第一个,我第一个,排队我站第一个,他要捷足先登,这就是凡夫心。所以学佛心量要大,越大越先成佛。要发大心,才合乎佛教为法为人的精神。
前面这些道理,都是佛教徒容易知道的,但是生死问题如何解决呢?学佛从何处下手呢?使很多学佛人都感到茫然。有一些老太公、老太婆只知道念佛烧香,对这个问题并不知道。还有一些人用功打坐得到点境界和消息,去向某些大师请教,大师说:“抱歉,我不知道,不敢瞎说”。他不敢讲,因为他自己未修法,没有功夫,怎么知道生死问题如何解决呢?实际上佛教把这些道理讲得很清楚。一个是竖出三界(欲界、色界、无色界),就是通过学禅、学密,把我们执着的习气,贪、嗔、痴都消了,就出去了。一个是横超三界,就是学净土宗——念佛。求佛慈悲接引往生西方极乐世界。所以很多人学禅、学净、学密等,这些人知道从何处入手,但对于成佛有什么把握?他们没有深入理解佛教的深奥道理,当然就不知道了。
至于有没有把握,其实是有办法测验的,就是两头取证:一个是顺境得意头,一切都顺当,符合自己心意的时候;另一个是逆境烦恼头,任何事情都不遂心,处处倒霉、失败。顺境时,心能不动,不喜而忘形,还是佛念当前;逆境烦恼时,也不忧忿难当,仍是佛念当前。这两样能做到,念佛人临命终时,往生西方就有十足把握。假如处顺境就得意忘形,忘乎所以,佛号一点也提不起,只知道开心、快活;处逆境烦恼时,又是痛苦不堪,提不起佛号,那么生西就没有把握了。可能有人会问:“恐怕不对吧!我们死后中阴身出来,佛要接引我们的,不是就有把握了吗?”唉!要知道佛是不说谎话、假话、不打妄语的。佛是一定要来接引我们的。但是由于我们颠倒烦恼执着的缘故,就象喝醉了老酒,昏昏迷迷的,佛来接引我们,我们却看不见,那我们怎么去呢?所以莲池大师说:“念佛者多,生西者少”。莲池大师是净土宗的大德,他是不会说谎话吓人的。为什么“念佛者多,生西者少”呢?就是念佛心不痛切故。嘴上念佛,脑筋、思想却在不断地乱转,想这想那,我们看见很多老太婆、老太公一面念佛,一面还在说张家长,李家短,这样念佛能起什么作用?没有一心念佛,思想还很乱。所以,释迦牟尼佛教导我们:执持名号,若一日、若二日……乃至七日,一心不乱,彼佛现前。我们若能一心不乱,就看见佛现在我们面前了,我们心乱糟糟的,佛即使来了也看不见哪!永明寿禅师说得很清楚:“念佛人的心,好比一盆水,佛就等于天上的月亮。水清净了,月亮就现在里面了。我们心乱,即如这盆水浑浊,月亮就现不出来。我们也看不见佛。佛是无所从来,亦无所去的,只不过在我们心中现出形像叫如来。净土宗的行人,净业成熟,快要往生时,佛就在他心中现起形像,我们念阿弥陀佛,佛就在西方现形应我们,故名感应道交。说到佛现象接引众生也有等级,因为功夫不同,所见相就不同。所以往生西方分九品。下品人只能见到化身佛,中品人看见报身佛,上品人才能见到法身佛,也就是常寂光佛。
修法、了生死,有三种实证功夫。
第一种我们真能做到念起不随,念头一起就化去,毫不停滞,就象水上画图一样,在水上一划,水就合拢了。没有一点影子,没有一点痕迹。如鸟过长空,无有行迹,就能于生死岸头得自在,要到哪里就能到哪里,不为业力所支配,就是受生自在。
第二种,我们能够于前面讲过的两种境界,好的一头,坏的一头,都是平平常常,一点也不波动。我们的心没有好的喜欢,不好的就烦恼,那么分段生死就了了。所以说,参禅刚开悟的人分段生死并没有了。为什么呢?因为习气重,还未消除,心还不能不逐境生情,教下说为思惑未除,分段生死未了,所以净土宗的人批评禅宗,说禅宗人虽然开悟了,但分段生死未了,不如净土稳妥,即是这思惑未断之故。教下将无明粗分为见惑与思惑。思惑就是思想对境而生心;见惑就是知见。认识了什么是正路,什么是邪路,什么是真,什么是妄,再不走错路,再不颠倒执着,就是见惑断了。见惑容易断,思惑难断哪!人的习气总是见到好的爱,见到坏的就厌恶、烦恼,心不平衡,总在妄动,住执难舍,所以生死不能了,还是要在六道中轮回,出不了生死。
做到第一种,念起不随,就能做到受生自在。“受生”,就是投胎能作主了,要到那里就到那里,要到西方就到西方,要到东方就到东方,不受业力的牵缠,自己能作主了。做到第二种,心不随境牵,即能变化自在,了脱生死了。
第三种是微细流注断灭,一切化空,唯有圆觉大智现前,就能现百千万亿化身,度百千万亿众生了。这就是一切用功人修法证道的真实验证。
我们修心中心法和参禅一样,都是从第八识下手,在心地上用功。这和其它密法不同,所以有人称之为禅密,和禅宗同一鼻孔出气,但在入手修法时略有不同。心密是用六个手印一个咒语打开本来,然后再用禅宗的保任方法,勤除习气,时时观心,处处觉照,而与禅合辙。一俟观照圆熟,证成寂而常照,照而常寂,归家稳坐,就不用觉,不要观了。这方是做一切功夫的真正最后把握。这样的功夫,讲起来容易,要真正做到,还是要费点力气的。不费点力气你也做不到。说到做不到,只懂理,事上做不到,没有用处。所以在修法的途程上,分事法界、理法界、理事无碍法界和事事无碍法界四个不同的过程。事事无碍法界,就是做任何事情都无妨碍,不管哪里都能去得,还要更进一步,连事事无碍的意境也不立!这样才是真正的禅和子、真正的明心见性者。这是解决生死问题的根本、成佛的关键!
二 : 2006年中考语文总复习·文言文·七年级(下)第六单元课文梳理
一、黔之驴1.寓言是一种文学体裁,是含有劝喻或讽刺意味的故事,结构大都短小,主人公多为动物,也可以是人或非生物,多用借喻手法,借此喻彼,借小喻大,富于智慧哲理,素材多起源于民间传说。
2. 文章通过述写老虎惧驴、识驴、戏弄驴、吃掉驴的过程,启示人们应该认识事物本质、克服对未知事物畏惧的心理,从而驾驭并征服客观事物;也告诫人们掌握真本领、真才干的重要。课文一共两段,第一段写驴虎较量之前的状况,第二段写驴虎较量的过程及结果。
3.《黔之驴》的寓意
(1)从虎的角度:不被对方气势吓倒,或注意观察,知己知彼。
(2)从驴的角度:徒有其表,无真本领是行不通的。
4.成语:庞然大物 黔驴之技 黔驴技穷:比喻就是虚有其表,本领有限的人。
二、陋室铭
1.铭是古代刻在器物上用来警戒自己或者称述功德的文字,后来成为一种文体。这种文体一般都是用韵的。这种文体,或歌颂赞美,或有所警诫。
2. 本文是作者用来自述其志的。通过对居室情景的描绘,极力形容“陋室”不陋,表达了一种高法伟岸的情操和安贫乐道的情趣。
3.思考
(1)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运用什么修辞手法?在文中起什么作用?运用比喻、对偶起兴,以虚衬实,以山水引出陋室。
(2) “斯是陋堂,惟吾德馨。”这两句在文中起什么作用?深刻含义是什么?
“陋室”二字扣题。“德馨”二字统领全篇,是全文的核心。用“惟”字加强语气。这两句包含两层意思,一层是由于人的品德高尚,就忘却了室陋,另一层意思是由于人的品德高尚为陋室增光添采。
(3) “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是写什么? 写陋室幽雅恬静的自然环境。
(4) “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是写什么?
写陋室来往客人之高雅。可知堂中人也是一样的高雅。
(5) “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这几句写什么?
写室中事。可见主人高雅脱俗的情致,怡然自得的神情。
(6) “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这两句写什么? 运用类比,引古贤之名定证“陋室”,意在以古代名贤自比,表明自己也具有古代名贤的志趣和抱负。
(7) “孔子云:何陋之有?”是写什么? 语见《论语·子罕》:“子欲居九夷,或曰;‘陋,如之何?’子曰:‘君子居之,何陋之有?’“孔子认为,九夷虽然简陋,但是有君子住在那里,就不简陋了。此处引用孔子的话证“陋室”说明“有德者居之,则陋室不陋。”与前文“斯是陋室,惟吾德馨”遥相呼应。把个“陋”字彻底翻了过来,达到“不陋”的最完美的境界,这是全文的点睛之笔。突出表明了作者高洁伟岸的情操和安贫乐道的情趣。
三、爱莲说
1.“说”是古代一种文体,可以记事,也可以议论,都是为了说明一个道理。
2. 这篇短文,将花的形象比拟为人的品质,以莲的形象比拟不慕名利、洁身自好的生活态度,以爱莲之情来表达自己对这种生活态度的赞赏和追慕,表达自己对追名逐利、趋炎附势的恶浊世风的鄙弃。
3.思考
(1)作者描写莲花,为什么要先写陶渊明爱菊,世人爱牡丹?这样写有什么作用?
喜爱哪一种花,是人的思想感情的表现。作者用“菊”和“牡丹”来作正衬和反衬,含蓄而突出地表达了文章的主旨。
(2)文章用了两个“独”字,表现了作者什么样的生活态度。
两个“独”字,都表现出倚世独立,决不随波逐流的生活态度。但“我”爱莲又与陶渊明的爱菊又有所不同。
(3)具体地说说作者写莲的哪些美好形象。
①从生长环境方面:写她“出淤泥而不染”的高洁,“濯清涟而不妖”的质朴;
②从体态香气方面:写她“中通外直,不蔓不枝”的正直,写她“香远益清”的芳香;
③从风度方面:写她“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的清高。这些描写,是将莲人格化了,是把她作为一种高贵品质的象征。
(4)文章第二段作者把“菊”“牡丹”“莲”比喻象征哪三种人?
作者把菊花比喻象征成隐士,把牡丹比喻象征成富贵的人,把莲花比喻象征成君子。
(5)作者对“爱菊”“爱莲”“爱牡丹”的态度分别是什么?
爱不同的花象征不同的生活态度。菊花秋天开花,独抗寒霜,被人比作不与统治者同流合污的隐士,作者对爱菊并不反感,只是慨叹真正的隐士极少。牡丹雍容艳丽,比作富贵之人,作者对爱牡丹是厌恶鄙弃,讽刺贪图富贵,追求名利的世态。而对爱莲同气相求。作者托物言志,在莲的形象中寄寓了自己不慕名利、洁身自好的操守和感情。
四、口技
1.通假字 满坐寂然 (“坐”通“座”,读zuò。)
2.一词多义
3.古今异义
会宾客大宴 (会,恰逢。今义为聚集,见面,理解,集会等。)
中间力拉崩倒之声 (中间:中间夹杂,间读jiàn。“中间”是方位名词“中”与动词“间”连用。力拉:拟声词。)
两股战战,几欲先走 (走,跑。今常用义为“行”。)
4.词类活用
京中有善口技者 (善,擅长,形容词用作动词。)
妇抚儿乳 (乳,喂奶,名词用作动词)
不能名其一处也 (名,说出,名词用作动词。)
5.三个场景
第二段:一家人由睡到醒的过程;第三段:由醒又睡的经过;第四段:失火,救火的经过。
6.主题
文章通过描写一场生动逼真的口技表演,表现出我国民间艺人的高超技艺。
7.全文正面描写了口技表演者的高超技艺,那么侧面描写听众的神态又起什么作用?
(1)反衬“抚尺一下”所形成的肃静而紧张的气氛,“满”“无”点明人人如此。这八字既说明了宾客对这位名嗓京城的表演者的向往之情,又反衬出他那令人叹服的艺术魅力,为即将开始的演出创造了静寂的氛围,为下文千奇万状的声响埋下伏笔,
(2) “伸颈”“侧目”说明观众听得入了神,唯恐有所遗漏,同时还想了解其中的奥妙所在,“微笑”表示观众对表演心领神会,感到满意,“默叹”写听众为表演者的技艺折服,但又不便拍案叫好的神态,
(3)写听众情绪随着表演而起伏变化“正坐”和“伸颈”侧目“对照”“少舒”和“正坐”写宾客由紧张而松了一口气,
(4)写宾客的神色、动作、情感、心理,犹如身临火场一般,“先走”写出宾客以假为真,惊慌欲逃的神态。这样正、侧描写相结合,就把口技者的表演和它的效果有机联系起来,突出表演口技的“善”。
五、诗词五首
1.饮酒
主旨:通过对眼前景物的叙写,说明“心远地自偏”的道理,表达作者从自然景物中寻得乐趣的恬适之情和丰富的精神生活。
全诗可分为两个层次。前四句为第一层,从哲理的高度来表达自己的人生态度。第五句以下为第二层,写诗人从对自然界的欣赏中,得到美的享受和哲理的启迪。
名句“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欣赏
这“悠然”不仅属于人,也属于山。人闲逸而自在,山静穆而高远。在那一刻,似乎有共同的旋律从人心和山峰中一起奏出,融为一支轻盈的乐曲,同时也体现了全诗的宗旨,归复自然。
2.《次北固山下》
主旨:《次北固山下》是一首写景诗。因长江的风景引起旅途的乡愁,它既写了作者客游他乡的羁旅之情,又写出了作者放眼山川的宽阔博大胸襟。
名句“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欣赏
残夜还未消退之时,一轮红日已从海上升起;旧年尚未逝去,江上已呈露春意。写景逼真,叙事准确,表现出具有普遍意义的生活哲理,给人以乐观、积极、向上的艺术鼓舞力量。
3.《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
这首小诗,赞美京城长安的早春景色。
4.《雁门太守行》
主旨:本诗描绘的是将士们在*近北方边境地区奋勇杀敌的壮烈场面,赞颂了将士们的战斗意志和誓死报国的决心。
全诗描绘了两个场景。前四句写的是日落边关将士守城的情景。后四句写援军的活动。
5.《天净沙·秋思》
主旨:这是一首散曲,选自《全元散曲》。它抒发了一个飘零天涯的游子在秋天思念故乡、倦于漂泊的凄苦愁楚之情。
前三句全是写景,但又句句写出游子的客愁与乡思。最后两句是第二层,作者直抒胸臆,道出天涯游子之悲。
名句欣赏“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夕阳西下”写时间,“断肠人在天涯”写旅人,旅人的心情。秋天本来就容易使旅人发生悲凉之感,特别是在苍然暮色中,对着荒郊萧瑟的景物,骑着疲惫的瘦马,孤独地走向天涯异域,他更会想到故乡的人,眼望漫长的前路。因而触动情怀,引起悠悠的哀愁。作者只说了“断肠人在天涯”六个字,但蕴含着这许多的意思。
三 : 11、第七单元乘法:复习 第1——6题(1)
教学目标:
1、巩固三位数乘以一位数的乘法,熟练计算乘数中间有0及末尾有0的乘法。
2、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计算正确率与计算速度。
3、在数学活动中获得成功体验,进一步增强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在计算过程中,认真细致、有错就改的态度。
教学重点:三位数乘以一位数的乘法,熟练计算乘数中间有0及末尾有0的乘法。
教学难点:提高计算正确率与计算速度。
教学对策:让学生在不断的练习中积累一定的经验。
教学准备:补充题。
教学过程设计:
一、复习口算p86 第1题。
学生口算,再集体订正,说一说乘数末尾有0的口算简便方法。
二、用竖式计算。
1、出示:498×6 303×2 909×8 398×7
289×4 210×3 680×5 709×5
(1)学生先估计一下,他们的值大约是多少,再进行计算
(2)指名学生进行板演
(3)集体订正。说说各是怎么进行计算的。特别指出:0乘以任何数都得0。
(4)指出:三位数乘以一位数,积有可能是三位数,也有可能是四位数。
2、完成p84 第4题。
(1)学生估计并连线。
(2)指名说说你是怎么估计的?
(3)小结:将接近整百的数看成是整百进行估计,如果比整百大,则积比这个估计的结果大,反之,则小。
(4)以496×5为例,估计的结果是大约为2500而且比2500小,那你知道具体比2500小多少呢?
指名学生说说你的想法。
教师指导:把496×5看成500×5,原来是496个5,现在是500个5,多了4个5,因此多看了20,496×5的积应该比2500小20,是2480。
(5)你会用这样的方法计算剩下的题目吗?
3、p84 第3题。
(1)学生进行计算。
(2)观察上下一组题目,有什么发现?(指名学生说说)
(3)你能举出类似的题目吗?
(4)教师举例:120×12
你会计算吗?你能用刚才的这个知识进行计算吗?
指名说说你的想法。
根据学生回答板书:120×2×6或120×3×4
你会计算吗?(学生计算)
(5)小结:看来我们可以将暂时不会的题目转化成我们已经学会的知识进行解答。
(6)你能快速地回答:398×5×2的结果是多少吗?
指名回答,并说说你是怎样想的?(398×10=3980)
(7)小结:我们可以将刚才的知识倒过来使用,将题目的计算简便化。
三、应用题复习
1、完成4第5题。
(1)读题,理解题意:“来回”是什么意思?要求学生实地模拟一下,强化对“来回”的认识。
(2)解题。说说不同的解题方法,强调这样列式的含义。
2、完成p84第6题。
(1)学生读题,并说说题目的意思。说说你读懂了什么?
(2)学生根据分析列出式子。
(3)学生看着式子先估计一下,并重点说说你为什么这么估计。再进行解答,同时进行验证。
四、练习小结。
通过练习,你又有什么收获?
五、课堂作业。
复习第2、5题。
板书设计: 复 习
496×5 500×5
496个5 500个5
课前思考:
这部分内容主要复习本单元教学的乘法计算以及相关的简单实际问题。1~4题依次复习口算、笔算和估算。第1题让学生口算的题目包括整百数乘一位数、不进位的两位数乘一位数以及不进位的几百几十乘一位数。第2题目的是让学生通过计算和比较,自觉整理三位数乘一位数的笔算方法,体会根据题目的不同特点合理进行计算的必要性。第2题通过题组对比,让学生初步体会乘法的结合律,加深对乘法运算方法的理解,不断提高计算乘法的能力和水平。第4题引导学生进一步明确:估算三位数乘一位数时,通常可以把三位数看作相应的整百数,再应用整百数乘一位数的口算得出积大约是多少。第5、6题都是用学过的乘法计算解决实际问题。解决这些问题时,需要学生联系生活经验正确理解题意。
课后反思:
本课继续复习三位数乘一位数的口算、笔算和估算。我认为让学生在计算前养成先估算的好习惯,可以对自己的计算结果作初步的检验。今天所练习的估算,除了要估算积是几位数外,还在估算的基础上,补充新的计算方法,可以将计算简便化。对于一个数连续乘两个数,可以将后面两个乘数先乘,再与第一个乘数相乘,当然,反之是两数相乘,可以将其中一个数写成两数相成,分别与第一个乘数相乘,也就是以后所要学习的乘法结合率。这一练习的处理,是先让学生按照原来的计算顺序计算,再进行比较,很多学生都能发现其中的规律,并将学生的发现用题目的形式利用起来,让学生觉得这种规律能给他们带来方便。通过练习,进一步体验估算的策略与方法。
课后反思:
口算时,我让学生说一说像500×6这样的算式如何口算,学生大部分都是先想5×6=30,再想500×6=3000的。第3题是一道比较好的练习题,学生通过观察和计算105×2×4和105×8这两个算式,可以知道由于2×4=8,所以这两个算式的得数肯定是一样的,通过比较,学生感受到要算105×2×4的结果先算105×8会比较简单方便,于是我让学生马上说出398×5×2的结果,学生说出先算5×2=10,然后算398×10=3980。第5题主要让学生知道“来回”的意思,并且明确在50米长的游泳池游4个来回表示要算8个50米。第6题是一题综合性较强的应用题,首先让学生弄明白小华和小芸每天走了几个来回,然后让学生列竖式并估算,最后让学生算出精确答案。由于估算出来的结果都是约等于1600米,有的学生就不知道到底怎样比较了。
课后反思:
本课主要是对整百数乘一位数口算以及笔算的巩固练习,并且利用估算的方法来验算笔算,本次练习中的第3题重点让学生结合具体的计算和比较,体会算式之间的内在联系,并帮助学生进一步巩固计算方法。练习还安排了5、6两题解决实际问题,重要帮助学生理解一个来回的实际意义,通过讲解、演示,利用对一个来回含义的理解,学生基本能独立解题。
课后反思:
本课继续复习三位数乘一位数的口算、估算以及笔算。第1题让学生快速的口算,其中选了一个乘数末尾有0的乘法,让学生说说是怎么口算的;然后出示几道普通的和特殊的(乘数中间有0或末尾有0)三位数乘一位数的笔算,先让学生估算乘积大约是多少,再计算,帮学生巩固了一下估算的方法以及笔算时要注意的地方;第3题是通过计算和比较,让学生再次体会每组两道算式之间的内在联系,根据学生的掌握情况,我补充了一道120×12,让学生根据刚才所学的算一下,虽然三位数乘两位数学生还没学,但根据我们所学的乘数末尾有0的乘法的简便计算,从而想到,0先不参与运算,所以可以先算12×12,最后添0。12×12可以写成12×2×6或12×3×4。第5、6题,最主要的是让学生知道“来回”的的意思,题目就迎刃而解了。
四 : 七、八单元复习
关于2002—2003学年度第二学期小学英语五年级复习重点
第七、八单元教学要求:
1.第七单元What does she do?
重点句型(能读会写):问某人职业及回答:
⑴ What does he(Tom) do?他(汤姆)是什么职业?
He’s a driver. 他是司机。
⑵ What does she do? 她是什么职业?
She’s a singer. 他是唱歌家。
重点单词 (能读会写) :driver司机, nurse护士, worker工人, singer歌手
语音部分:暂不做要求
2. 第八单元(总复习)
1) 能读会写:
tape磁带, watch手表, rain雨,chess国际象棋, maths数学,rain雨,park公园, shop商店
2) 能读会认:
单词:whose谁的,sock短袜,computer电子计算机, purse钱包, letter信, rope绳, tape磁带, cap帽子, camera照相机, mine我的, yours你的,你们的, hers她的, his他的, Mary’s玛丽的, skate滑冰, swim游泳, song歌曲,lesson课,maths数学, art美术, P.E.体育, English英语,Friday星期五, Sunday星期日, Saturday星期六, Monday星期一,Tuesday星期二,Thursday星期四,weather天气, hot热的, sunny阳光灿烂的,music hall音乐厅, post office邮局driver司机, nurse护士, worker工人, singer歌手
短语: Mary’s father玛丽的父亲, my letter我的信, play chess下棋, play cards打牌, play the piano弹钢琴, skip rope跳绳, sing English sings唱英语歌, sing songs唱歌, speak English讲英语, fly a kite放风筝, use a computer用电脑,on Monday在星期一, go to school去上学,after school放学后
1) 问某物是谁的及回答:
①Whose is this cap? 这是谁的帽子?
It’s mine. 是我的。
②Whose jacket is it? 它是谁的夹克衫?
It’s hers. 是她的。
③It’s Mary’s watch.这是玛丽的手表。
④Is this tape his? 这个磁带是他的吗?
Yes, it is. 是的。
⑤Is that letter yours? 那封信是你的吗?
No, it isn’t. 不是。
⑥The socks are mine. 袜子是我的。
2) 问能力及回答:
① What can he do? 他能做什么?
He can play chess. 他会下棋。
② What can you do? 你能做什么?
I can fly a kite. 我会放风筝。
③ Can you sing English songs? 你会唱歌吗?
No, I can’t. 不会。
④ Can he play the piano? 他会弹钢琴吗?
No, he can’t. 不会。
⑤ She can’t skate. 她不会滑冰。
⑥ What can they do? 他们能做什么?
They can play football. 他们会踢足球。
⑦ Can they speak English? 他会说英语吗?
No, they can’t. 不会。
3) 问星期几及回答:
① What day is today? 今天是星期几?
It’s Sunday. 星期天。
② Today is Friday. 今天是星期五。
It’s Friday today. 今天是星期五。
③ Is it Saturday today? 今天是星期六吗?
Yes, it is. 是的。
④ What lessons do you have on Monday? 你们星期一上什么课?
We have P.E. on Monday. 我们星期一上体育。
4) 问天气及回答:
①What’s the weather like today? 今天的天气怎样?
It’s hot. 热。
5) 问某人要去哪里及回答:
①Where are you going? 你要去哪?
I’m going to the park. 我要去公园。
②Where is he going? 他要去哪?
He’s going to the shop. 他要去商店。
③Where is she(Mary) going? 她(玛丽)要去哪?
She’s going to school. 她要去上学。
6) 问某人职业及回答:
① What does he(Tom) do? 他(汤姆)是什么职业?
He’s a driver. 他是司机。
② What does she do? 她是什么职业?
She’s a singer. 她是唱歌家。
1)第一、二、三单元中Look and Say 部分涉及的单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