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 《春游湖》徐俯阅读答案
《春游湖》是宋代诗人徐俯的一首七言绝句。下面小编给大家带来《春游湖》阅读答案。希望能够帮到大家。
(www.61k.com。春游湖
徐 俯
双飞燕子几时回?夹岸桃花蘸水开。
春雨断桥人不度,小舟撑出柳阴来。
译文:
双飞的燕子啊,你是什么时候回来的呢?湖边的桃花就像是沾着水开放的。在那小桥上,由于春水上涨,游人不能过去了,正在犯愁的时候,恰好从那柳阴深处,撑出一只小船来。
试题
(1)“夹岸桃花蘸水开”一句中最传神的字是哪一个?请简要分析。
(2)富有理趣是宋诗的一大特色,请简要分析“春雨断桥人不度,小舟撑出柳阴来”中蕴含的理趣。
(3)首句的提问表达出作者怎样的心情?
(4)“夹岸桃花蘸水开”是一种怎样的景象?
(5)诗题是“春游湖”,但是诗中并没有出现“游”字,说说诗歌是怎样表现“游”的含义的。
【阅读答案】
(1)“蘸”字。一方面生动形象地写出桃花开得繁密,把树枝压弯后贴着水面的情景(或:桃花倒映在水中,岸上、水中的桃花连成一片,充满了生机的情景)。另一方面也表明刚下过春雨,桃花是湿的,形象地表现了“桃花带雨”的动人神态、意趣;表达了作者喜悦的心情。
(2)春水上涨,没过桥面,正当游人无法“度”过之际,一只小船从柳阴深处撑过来。诗句告诉人们,困境中仍然蕴含着希望,也道出了世间事物消长变化的哲理,体现了宋诗特有的理趣。
(3)惊讶和喜悦的心情。
(4)春天多雨,湖水上升,视觉中觉得离花枝更近了。桃花倒映在水中,波光荡漾,岸上水中的花枝连成一片,远处望见,仿佛蘸水而开。
(5)在“春雨断桥”的小溪上面,架着一条小木桥。雨后水涨,小桥被淹没,游人不能度过去。怎么办呢?凑巧得很,柳阴深处,悠悠撑出一只小船来,这就可以继续游赏了。经过断桥的阻碍,这次“游”更富有情趣了。前进中遇到了障碍,又在障碍中前进:这个“游”字就这样在“不度”和“撑出”中被表现出来了。
《春游湖》徐俯阅读答案
二 : 徐俯《春游湖》
几
夹
岸
断
舟
春游湖 (宋)徐俯 双飞燕子几时回? 夹岸桃花蘸水开。 春雨断桥人不渡, 小舟撑出柳荫来。
徐俯
徐俯(1075~1141)宋代官员,江西派著名 诗人之一。字师川,自号东湖居士,原籍 洪州分宁(江西修水县)人,后迁居德兴 天门村。工诗词,著有《东湖集》,不传。
双飞燕子几时回?
双飞的燕子什么时候才飞回来?
夹岸桃花蘸水开。
湖边绽放的桃花紧贴着湖面,就像蘸着水开放
春雨断桥人不渡,
在那小桥上,由于春水上涨,游 人不能过去了,
小舟撑出柳阴来。
正在犯愁的时候,恰好从那柳阴深处,撑 出一只小船来
三 : 徐俯名句名句
徐俯名言名句
1、青蒻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
2、清池过雨凉,暗有清香度。
3、旧来好事浑如梦,年少风流付与君。
4、春雨断桥人不渡,小船撑出绿荫来。
5、柳外重重叠叠山,遮不断、愁来路。
6、小小钿花开宝靥,纤纤玉笋见云英。
7、娇不语,易生嗔,尊前还是一番春。深杯百罚重拚却,只为妖饶醉得人。
8、素景将阑,黄花初笑。登高一望秋天杳。邀宾携妓数能来,醉中赢得闲多少。
9、对影三人聊痛饮,一洗闲愁千斛。
10、七泽三湘碧草连,洞庭江汉水如天。
11、皓齿明眸,肌香体素。恼人正在秋波注。因何欲雨又还晴,歌声遏得行云住。
12、脸边红入桃花嫩,眉上青归柳叶新。
13、笛中已自多愁怨,雨里因谁有泪痕。
14、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
15、双飞燕子几时回?夹岸桃花蘸水开。
16、满眼纷纷恰似花,飘飘泊泊自天涯。雨中添得无穷湿,风里吹成一道斜。
17、水碧无穷,山青未了。
18、心空道亦空,风静林还静。
19、梅花元自江南得,还醉江南客。雪中雨里为谁香,闻道数枝清笑。
20、天生百种愁,挂在斜阳树。绿叶阴阴占得春,草满莺啼处。不见生尘步。
四 : 徐俯《春游湖》赏析
春游湖 (宋)徐俯双飞燕子几时回?夹岸桃花蘸水开。
春雨断桥人不度,
小舟撑出柳阴来。
作者徐俯(1075-1141) 字师川,号东湖居士,生于北宋卒于南宋,洪州分宁(今江西修水)人。北宋文学家黄庭坚之外甥。因徐俯之父死于国事,徐俯被朝廷授予通直郎。绍兴二年(1132),赐进士出身。三年,迁翰林学士,擢端明殿学士。签书枢密院事,官至参知政事,累至右谏议大夫。后以事提举洞宵宫。工于诗词,语言秀丽,意境开阔。有《东湖集》,今已不传。属“江西诗派”。
宋徽宗初年,吕本中作《江西诗社宗派图》,序曰:“歌诗至于豫章,始大出而力振之。后学者同作交和,尽发千古之秘,无馀蕴矣。录其名字,曰江西宗派。其源流皆出豫章也。”并尊黄庭坚为该诗派鼻祖,下列二十五人:陈师道、潘大临、谢逸、洪朋、洪刍、饶节、祖可、徐俯、林敏修、洪炎、汪革、李錞、韩驹、李彭、晁冲之、江端本、杨符、谢过、夏倪、林敏功、潘大观、王直方、善权、高荷、何觊。
徐俯传世作品不多,但这一首《春游湖》却很有名气。这大概应该归功于这首诗在构思上的别出心裁、意境上的清新脱俗、语言上的通俗易懂吧!然而,也正是这看似通透明白、一览无余的一首小诗,自它出世以来就开始有了不少的争论。并且至今仍在争论。争论的焦点主要集中在诗中的三个字上:“断”、“度”、“蘸”。争议最大的就是这个“断”字了!传习下来的观念竟然是说:春雨涨潮,淹没了桥;更有甚者说,洪水冲断了桥梁!人们渡不了河了。呵呵,好惊险!好恐怖!好让人伤心!好让人失望啊!这哪里是在“春游湖”呀?这分明就象是在“春伤湖”、“春怨湖”,甚至可以说是“春逃荒于湖”、“春摧残着湖”了!
让我们再回过头来看看,比他稍早一些的北宋大诗人苏轼,是怎样描写“雨中的西湖”的吧!
饮湖上初晴后雨二首(宋) 苏轼
朝曦迎客艳重冈,晚雨留人入醉乡。
此意自佳君不会,一杯当属水仙王。
(注:湖上有座水仙王庙)
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
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你看人家苏轼描写的“西湖雨景”——“晚雨留人入醉乡”、“山色空蒙雨亦奇”,那才真正地叫个美呢!让人觉得温柔、亲切、滋润!让人感到温馨、舒畅、惬意!就这,还是没有直接挑明就一定是春雨呢!夏雨啊、秋雨啊,有时还尚且温馨、滋润!何况一向温存、细腻的春雨呢?要是拧着脸、艮着头,一个劲地直往歪处、坏处想,您就不怕春姑娘生气?您就不怕读者朋友们迷茫?您就不怕误人子弟吗?!思维或想象从来都不可能有完全无边无际的绝对化了的自由!森然临渊须勒马,将撞峭壁当回头!
在这首《春游湖》中,“春雨”既淹没不了桥!更不可能冲垮桥!那它是什么意思呢?我劝人们也别绞尽脑汁、挖空心思地胡思乱想了,我看它简单得不得了!“春雨断桥”就是说“春雨阻断了行人或游客,桥上失去了人的踪影”。为什么不说“到处都失去了人踪”?而单单说“桥上”呢?那是因为西湖美景——廊桥一绝啊!平时的西湖上,廊桥之上的游人要比别处密集许多!另外,一个人站在低处,眺望以广阔的天空为背景的桥面时,远比别的犄犄角角、旮旮旯旯的地方更引人注目,更清晰可辨一些!
可不是吗?诗人徐俯此时正值小船之上,并且兴致正浓着呢!你看你看,春雨阻人阻不尽,“小舟撑出柳荫来”啦!
当这个“断”字搞明白以后,“人不度”的“度”字,哪里还会有“度”“渡”之纷争呀!“度”字何其准确无误啊!此处指的是“在桥上走动”,陆上、旱地当然该用“度”字啦!水上才用“渡”字呢!其实,原诗本来就是用了个“度”字,这是文学大师钱钟书先生在其《管锥篇》里早就考证过了的!证据确凿,毋庸置疑!
最后再来说说这个“蘸”字。诗人徐俯在此用了个“蘸”,不见的就一定是说夹岸的桃花低垂得“蘸入”到了湖水之中!您可以想象着——夹岸的桃花倒映在清澈的西湖水中,虚虚实实、难辨真假了!也可以想象着——春雨中的桃花上,雨珠晶莹、娇艳欲滴了!
言无确训,诗无达诂!在不损于江西诗派“练字精严,超凡脱俗”的一向的风格派头时,在不损于诗人徐俯徜徉在春雨西湖中的惬意、欢快的雅致心情时,让我们透过诗歌的字里行间,展开我们想象的翅膀吧!去发现、去发掘那——
生活真实的美、睿智理性的美、飘忽若仙的美……
五 : 春游湖到底是徐俯的还是晁冲之的
春游湖到底是徐俯的还是晁冲之的
春游湖到底是徐俯的还“犇_嫑”是晁冲之的的参考答案
徐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