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 弹射升空
在一些国家的海军中,装备着大小和功能不同的航空母舰。虽然在名称上有所区别,但其共同的特点就是舰上都装备着不同数量和类型的飞机。由于平时经常需要进行训练及进行巡逻观察警戒,而在战争状态下要出动飞机来夺取战区上空的制空权,所以这些舰载机必须能够在需要时随时起飞升空。
考虑到轻型或是中型航空母舰的携载能力和适航性,以及建造和使用的成本,同时兼顾到舰载机的起飞时的安全需要,因此在舰身的前半部铺设了有弧形跑道的滑跳式飞行甲板。铺设这种甲板的目的是增加舰载机起飞时滑跑的长度,使舰载机在滑跑的最后阶段能够出现一个较大的仰角,在升空时能保持在相对安全的高度,以便在出现紧急情况时让飞行员有比较充裕的时间进行处理或是应急跳伞逃生。虽然这种跑道看起来不够美观,然而与效率虽然很高但却复杂又显得笨重的蒸汽弹射器相比,采用轻便简单的滑跳式飞行甲板可以使航空母舰减轻舰体的重量,有利于增加武器装备的携载量和增加航程。
舰上左侧的斜角甲板除了供舰载机着舰和复飞以外,也可以供舰载直升机和某些轻型飞机起飞时使用。然而重达几十吨的重型舰载机由于机身很重,则无法在这里直接起飞升空。而当需要多架舰载机升空执行任务的时候,仅靠在滑跳式飞行甲板上的滑行来实现机群的快速升空,显然会有很大的难度。
由于以前的飞机在重量上要比现在的飞机轻得多,所以可以在航空母舰全速迎风行驶时,借助迎面气流使机翼产生较大的升力,让飞机以滑跑的方式起飞升空。然而一旦遇上了无风的天气,舰载机便由于机翼的升力不足而无法升空,在当年的马岛战争中便出现了这样的情形。而在性能更好却更大更重的重型舰载机出现以后,再让其使用传统的迎风滑跑起飞方式就变得不再可行,而必须要借助舰上的弹射器或是滑跳式飞行甲板,才能让飞机顺利的升空。
目前在重型航空母舰上使用的是以高压蒸汽为动力的蒸汽弹射器。锅炉中产生的高压蒸汽通过管道进入汽缸,推动其中的活塞快速运动,将已经进入弹射状态的舰载机依次送入空中。由于蒸汽弹射器弹射时所需的高压蒸汽有固定的来源,并且可以通过改变阀门的工作状态使活塞的运动受到控制,所以对于不同的起飞重量和起飞速度有较好的适应性。紧急状态下,使用舰上装备的四台弹射器,可以有效的增加升空飞机的数量,使己方在交战中处于有利的地位。蒸汽弹射器的明显缺点就是具有较大的体积和重量,并且要消耗一定数量的蒸汽才能正常工作,在使用和维护方面也有一些技术上的要求。但是对于排水量很大的核动力航空母舰来说,优先要考虑的则是舰上航空兵的作战效能,只要能够完成相应的作战任务,即便是增加一些重量也不是太大的事情。
在电磁炮的研究工作取得了令人关注的结果以后,武器研发部门的人员就在考虑研制电磁弹射器,采用已经能够获得的电磁力,代替蒸汽动力来完成弹射起飞的过程。由于电磁弹射器在工作时需要大量的电能,所以在电能的储存和结构的优化方面还需要继续研究,短时间内还难以进入实用化阶段,达到正式装备和使用的状态。在将来的阶段,具有实用性和强大助推功能的电磁弹射器将会逐步取代现有的蒸汽弹射器,而在许多领域得到更加广泛的应用。( 文章阅读网:www.61k.com )
二 : 神州六号的发射比神州五号进步在哪里?有没有神州一号,二号,三号呢?
神州六号的发射比神州五号进步在哪里?有没有神州一号,二号,三号呢?
神州六号的发射比神州五号进步在哪里?还有,有没有神州一号,二号,三号呢?
10月12日上午9时0分0秒,神舟六号载人航天飞船发射升空,并成功进入预定轨道,开始为期3天的太空旅行。
执行此次航天任务的两名飞行员分别是费俊龙和聂海胜。
继神舟五号成功执行飞行任务之后,神舟六号载着两名航天员再次叩问太空。从神五到神六,是中国载人航天事业的又一次进步,飞行人数从一人到两人,飞行天数从一天到多天,航天员活动范围从返回舱进入轨道舱……神五发射实现了我国载人航天事业的历史性突破,此时此刻正在太空中飞行的神舟六号,则标志着中国的载人航天进入了真正有人参与的空间科学试验新阶段。
2003年冬天,独自一人在太空中飞行了21小时的杨利伟,虽然进行了200多项操作,但却没有一项科学实验操作,也没有走出返回舱。而这一次,费俊龙、聂海胜两人将飞行3天(预定计划为5天),而且要脱下航天服,从返回舱首次进入轨道舱进行空间科学实验和日常生活活动,航天员的参与使空间科学试验实现质的飞跃。这是中国人真正尝试太空生活的开端,是中国载人航天工程承上启下的重要一步。
人是载人航天的核心,人能否在空间安全地进行多天工作和生活,应该是整个载人航天工程的中心问题。此次神舟六号飞行任务的又一大特点就是,更加关注航天员在飞行过程中和在太空的舒适性。用于此次航天飞行的火箭与飞船型号相同,但舒适性、安全性都更高了。与神舟五号飞船相比,神舟六号飞船作了110项的技术改进,长征二号F型运载火箭也有75项技术改进。
这些改进,多数是依据杨利伟首次太空飞行中获得的感受做出的——作为中国太空飞行的先行者,杨利伟的首次太空之行,为中国载人航天事业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可以预见的是,神舟六号载人飞船的成功发射以及两名英雄般的航天员都会再一次振奋大多数国人的心,也将向世界表明,中国在航天航空领域甚至军事领域里占有的是实实在在的、举足轻重的地位。值得一提的是,神舟六号的发射紧临中共十六届五中全会,这无疑也是为该会做了一个最好的注脚。
当然,成功并不等于成熟。中国的空间探索采取的是跨越发展,虽然落后美俄40年,但并非采用的是40年前的技术,没有按照美俄的步骤走。目前的神六,已经达到了美俄的近轨道空间技术的先进水平。但是,对于神秘的太空,对于自己的空间技术,中国仍然需要长期努力。
三 : “神舟”六号飞船发射升空后不久,将在离地面某一高度上
“神舟”六号飞船发射升空后不久,将在离地面某一高度上沿着圆轨道运行,运行中需要进行多次“轨道维持”.所谓“轨道维持”就是通过控制飞船上发动机的点火时间和推力的大小、方向,使飞船能保持在预定轨道上稳定运行.如果不进行轨道维持,由于飞船受轨道上稀薄空气的摩擦阻力,轨道高度会逐渐降低,在这种情况下飞船的动能、重力势能和机械能的变化情况将会是(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