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 体育教案-蒋建强的乒乓球课教案
乒乓球课教案
任务 | 1、乒乓球运动简介 2、握拍方法 3、熟悉球性 4、教学比赛 5、提高学生学习乒乓球兴趣,培养学生身体灵敏性,机智的品质 | |||
部分 | 时间 | 内 容 | 组 织 教 法 | 备注 |
开始部分 | 3分钟 |
1、集合整队 2、师生问好 4、宣布课的任务,讲本节课的安排 5、安排见习生 |
1、集合队形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 2、课堂要求 服装整齐,注意听讲气氛活跃、认真练习,见习生随班听讲。 |
|
准备部分 | 10分钟 |
1、沿球台变向跑 2、徒手操 1)关节运动 2)扩胸运动 3)体侧运动 4)弓步压腿 5)腰腹压腿 6)前后踢腿 3、游戏 |
1、沿球台跑 向后←x x 向 ↓ 左 向 侧 右 ↑ 侧 x x→向前 方法:喊口令,喊“一”表示继续前跑,喊“二”表示转头往后跑,“三”表示原地跑。 2、徒手操队形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 3、徒手操要求 1)动作规范、到位 2)动作放松、舒展 3)每节做4×8拍 4、游戏 要求:全班分成两组,进行托乒乓球球接力比赛,球从哪掉下从哪捡起继续往前。
|
|
部分 | 时间 | 内 容 | 组 织 教 法 | 备注 |
基本部分 | 30分钟 |
1、乒乓球运动简介,乒乓球常识 2、学习乒乓球握拍方法 1)直拍快攻型握拍 拍前:以食指第二指节和拇指第一指节扣拍。 拍后:其他三指自然弯屈,中指第一指节贴于拍的背面。 2)直拍削球握拍
拍前:大拇指弯屈紧贴拍柄的左侧,并用力压拍。 拍后:其他四指自然分开,托住拍的后面。 3)横拍握拍 中指、无名指和小指自然地握住拍柄 拇指在拍的正面轻贴在中指旁边;食指自然伸直斜放于球拍的背面。 |
1、讲解、示范队形: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 2、介绍球拍性能 3、讲解、示范直拍、横拍握拍方法 4、指导学生持拍动作 5、持拍练习 1)练习队形: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 2)持拍向内、向外旋腕练习各10次×3组 3)持拍抖腕练习10次×3组 4)持拍前臂前推练习10次×3组 |
|
部分 | 时间 | 内 容 | 组 织 教 法 | 备注 |
基本部分 | 30分钟 |
3、熟悉球性 1)托球练习 2)持拍向上颠球
3)对墙击球
(距墙 4、教学比赛 |
6、球性练习 1)托球走练习 ←x
x ↑ ↓ x
x→
四人一组,沿球台走10圈 2)持拍颠球100次 3)对墙击球10次×3组
7、教学比赛:全班分成8个小组,每组一个球台进行比赛,打3分制,输的下台,赢的做庄。新上台的先发球,每人轮换发一球。 |
|
结束部分 | 2分钟 |
1、放松练习 2、课后小结 3、布置作业 4、师生再见 |
1、结束队形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 2、调整呼吸,同时两臂向两侧放松摆动10次 3、作业 :推档球模仿动作各100次
|
二 : 体育教案-蒋建强的乒乓球课教案
乒乓球课教案
任务 | 1、乒乓球运动简介 2、握拍方法 3、熟悉球性 4、教学比赛 5、提高学生学习乒乓球兴趣,培养学生身体灵敏性,机智的品质 | |||
部分 | 时间 | 内 容 | 组 织 教 法 | 备注 |
开始部分 | 3分钟 | 1、集合整队 2、师生问好 4、宣布课的任务,讲本节课的安排 5、安排见习生 | 1、集合队形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 2、课堂要求 服装整齐,注意听讲气氛活跃、认真练习,见习生随班听讲。 | |
准备部分 | 10分钟 | 1、沿球台变向跑 2、徒手操 1)关节运动 2)扩胸运动 3)体侧运动 4)弓步压腿 5)腰腹压腿 6)前后踢腿 3、游戏 | 1、沿球台跑 向后←x <?xml:namespace prefix =v ns ="urn:schemas-microsoft-com:vml" />x 向 ↓ 左 向 侧 右 ↑ 侧 x x→向前 方法:喊口令,喊“一”表示继续前跑,喊“二”表示转头往后跑,“三”表示原地跑。 2、徒手操队形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 3、徒手操要求 1)动作规范、到位 2)动作放松、舒展 3)每节做4×8拍 4、游戏 要求:全班分成两组,进行托乒乓球球接力比赛,球从哪掉下从哪捡起继续往前。 | |
部分 | 时间 | 内 容 | 组 织 教 法 | 备注 |
基本部分 | 30分钟 | 1、乒乓球运动简介,乒乓球常识 2、学习乒乓球握拍方法 1)直拍快攻型握拍 <?XML:NAMESPACE PREFIX =O /> 拍前:以食指第二指节和拇指第一指节扣拍。 拍后:其他三指自然弯屈,中指第一指节贴于拍的背面。 2)直拍削球握拍 拍前:大拇指弯屈紧贴拍柄的左侧,并用力压拍。 拍后:其他四指自然分开,托住拍的后面。 3)横拍握拍 中指、无名指和小指自然地握住拍柄 拇指在拍的正面轻贴在中指旁边;食指自然伸直斜放于球拍的背面。 | 1、讲解、示范队形: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 2、介绍球拍性能 3、讲解、示范直拍、横拍握拍方法 4、指导学生持拍动作 5、持拍练习 1)练习队形: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 2)持拍向内、向外旋腕练习各10次×3组 3)持拍抖腕练习10次×3组 4)持拍前臂前推练习10次×3组 | |
部分 | 时间 | 内 容 | 组 织 教 法 | 备注 |
基本部分 | 30分钟 | 3、熟悉球性 1)托球练习 2)持拍向上颠球 3)对墙击球 (距墙<?xml:namespace prefix =st1 ns ="urn:schemas-microsoft-com:office:smarttags" /> 4、教学比赛 | 6、球性练习 1)托球走练习 ←x x ↑ ↓ x x→ 四人一组,沿球台走10圈 2)持拍颠球100次 3)对墙击球10次×3组 7、教学比赛:全班分成8个小组,每组一个球台进行比赛,打3分制,输的下台,赢的做庄。新上台的先发球,每人轮换发一球。 | |
结束部分 | 2分钟 | 1、放松练习 2、课后小结 3、布置作业 4、师生再见 | 1、结束队形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 2、调整呼吸,同时两臂向两侧放松摆动10次 3、作业:推档球模仿动作各100次 |
三 : 《藏戏》教学课例及分析
课文简介:
《藏戏》一文系人教课标版六(下)的一篇略读课文。这篇课文是一篇知识性、人文性、趣味性都较强的民俗散文,作者按说明事物(藏戏)的不同方面为序,以总—分—总的关系结构文章。
先用三个排比句概括介绍了藏戏的主要特点,接下来描述了藏戏开山鼻祖——唐东杰布开创藏戏的传奇历程,紧接着介绍藏戏的重要特征和主要特色,最后用一句话总结全文,点明藏戏这一民族戏剧艺术靠师传身授传承和发展。
本文语言丰富多样,生动传神,作者行文脉络清楚,点面结合,详略得当,颇具文学色彩。
学情分析:
农村六年级学生在语言积累、阅读能力上已有一定水准,但受限于经济文化条件,孩子们眼界尚不开阔,文化风俗、地理人情了解博度不够,而阅读习惯(方法)、独立阅读、个性阅读这些方面尚不成熟,仍待加强,因此教学本文,须借助一些媒体资源,丰富学生对藏戏的文化内涵的感受和把握,以期达到对文本的深层理解。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读通课文,积累言语中的好词佳句。
2、理解课文内容,了解藏戏以及藏戏的形成过程。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过程与方法]
以学生自读为主,了解藏戏的特点以及艺术特色。同时,借助媒体资源帮助学生感受藏戏的艺术魅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激发学生对藏戏的喜爱之情,了解藏族文化。
重难点、教学关键:
1、引领学生了解本文的表达方法及语言特点,学习作者生动形象地表达。
2、通过了解藏戏的形成及特色,感受藏戏的艺术魅力和文化内涵。
教学准备:
学生:预习课文。
教师:藏戏面具图片、藏戏《诺桑王子》录像剪辑。
教学时间:一课时
课 例 纪 要
一、播放录像,悬疑导入
1、播放《诺桑王子》短片断(2分钟)。
师:这是一种什么戏?
2、简介藏戏。
藏戏是藏族的传统剧种,在祖国的百花艺苑中独具特色。藏戏艺术有600年历史比誉为国粹的京剧还早400多年,被称为藏文化的“活化石”。藏戏是怎样形成的呢?又有着怎样的特色呢?请同学们自读课文,我们一起来揭戏藏戏!
3、板书课题。
【短片播放,旨在艺术感染让学生获得对藏戏的初步感受;藏戏简介目的在丰富对藏戏文化的了解同时为引读课文,铺垫情感,设置悬疑。】
二、自读课文,理清文脉
1、生浏览全文,带笔阅读——圈词标段,记感受(注重阅读习惯的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
2、汇报读书听课。
师:藏戏都有哪些艺术特点呢?也就是不同于其他剧种的地方?
生汇报。(戴面具、没有舞台。一部戏可以演出三五天)
师:除了藏戏的这些艺术特点外,你在读中还发现了什么?
引导学生简述藏戏形成过程。
【此环节旨在让学生充分自读,整体感悟,让学生在自读中有所发现,有所获得,以逐步养成学生自我阅读,读中思、读中疑的读书习惯。】
三、研读藏戏特色,感悟表达特点
(一)出示研读主题
(1)( )的面具 (2)( )的舞台 (3)( )的演唱风格
要求:反复阅读相关段落,把藏戏的某一特点用一句话或几个词概括出来。
(二)阅读交流展示
面具:
1、生交流面具特点(多样、夸张、形象鲜明)。
2、师拓展其它剧种中面具或脸谱。
(1)展示藏戏面具图片。(2)出示京剧概念化脸谱。
舞台:
1、指名读相关词句。
2、交流特色(没有固定舞台,与大自然融为一体)。
演唱:
1、生生交流演唱特色(没有固定舞台与大自然融为一体)。
2、结合“不要……不要……不要……只要……”
体会藏戏以广阔的大自然为背景,道具更具简陋到了极点。
(三)对照开头,体会表达
1、再读8-19段,请你试着用几句话概括藏戏特色。
2、指名读1-3段,体会作者是怎样概括的?
3、评一评这样开头的好处。
【研读主题出示从一定程度上引导了学生的阅读,对学生自行阅读是一种目标,也是一种指引;交流环节旨在呵护学生独特的阅读体验和感受,倡导的是植根文本的个性化阅读。】
四、了解藏戏形成,积累魅力语言
1、小组讨论:唐东杰布开创藏戏有哪些传奇色彩?
2、交流生发:
○艺术的传奇:一位僧人→开山鼻祖
○艺术力量的传奇:一无所有→58座铁索桥
○勇敢的传奇:伟大的宏愿→凶险的自然
…………
重点体会“数不清的牛皮船,被掀翻在野马脱缰般的激流中,许多试图过江的百姓,被咆哮的江水吞噬。”
【仍然以自学、自读、自悟为主,师生剖析少许重点语句,挖掘语言深层魅力,体悟文本后文化内涵,以达到训练学生语感的目的。】
五、总结
1、师:时至今日,藏戏如雪原上一朵雪莲花盛开不衰深深扎根在高原人民的心灵深处?
她是怎样永葆艺术生命的呢?
生:师传身授,言传身教。
2、进一步引导,让学生明晰,艺术只有植根于人民,植根于生活,才会长盛不衰,才会永褒魅力。
【总结中再整体领悟文本文化精髓;质疑中再追究艺术生命源泉。】
板书设计:
藏 戏
为民造福 戴面具 师传身教
开创 特色 没有舞台 传承
(唐东杰布)
开创藏戏 三五天没结束 长盛不衰
课例分析
本课例教学,充分关注农村学生学情特点,借助图片、录像等媒体资源,丰富学生对藏戏的感情认识,在理脉络、读文本,品词句中强化感受,升华认识,引导学生深刻体悟藏戏的艺术魅力和文化内涵。
作为略读课文教学,教者奉行“用教材教”—“以学生为本”的理论观点,以学生自读自悟为主,教师适时引读。教学环节中以悬疑导入引发学生自读课文,在自读中理清文脉,整体把握后再突破“藏戏特色的感受”和“藏戏形成的了解”两大难点。
自读中,通过1-3段与8-17段的对比阅读,感受文章总—分—总的结构及详、略不同的表现手法,努力实现读写结合,整个课堂设计力求层进,力求自主,力求简约。
同时,教者在组织教学中,重视学生阅读习惯的培养,以个人自读,小组交流,师生研读等形式充分关注学生的阅读感受,充分尊重学生阅读体验,同时,不蔓不枝,立足文本。注重阅读过程的圈点批画,与注重阅读结果的品词析句,有效结合,将培养学生语文素养的目标落到课文字里行间的实处。
四 : 第20课《山市》导学、例析、训练立体教学案
(建议安排2课时)[学法引导]
《山市》是一篇文言文。本文以时间为序,用精练生动的语言,具体详细地描绘山市虚幻奇丽的景象和山市从形成、发展、高潮和消失的全过程。
学习本课主要以诵读为主,以积累材料培养文言语感为重点,整体感知、理解课文内容。可以查阅相关资料,对本文所涉及的“山市”这一科学现象(与“海市蜃楼”相似),进行适当的研究。应学会观察自然景观的变化,借助丰富的想像力,按时间先后的顺序描绘景物的画面。
[典型例析]
例题:解释下列句子中虚词“然”的意义及用法。
⑴神游其中,怡然自得。( ) ⑵然数年恒不一见。( )
⑶忽大风起,尘气莽莽然。( ) ⑷忽有庞然大物,拔山倒树而来。( )
解析:本题意在指导学生对虚词“然”的意义及用法的理解和掌握。
①连词,表示转折关系,可译为“但是”、“可是”。
②词尾,常附于形容词之后,有“……的样子”的意思。
参考答案:⑴“……的样子”⑵“但是”、“可是”⑶“……的样子”⑷“……的样子”
[课时训练]
训练一
一、填空:
《山市》选自 作者 ,字留仙,世称“ ”, 代文学家。本文描写了变幻莫测的 ,作者行文以“忽见、 、 忽、 、 、倏忽”等表时间性的词语来贯穿全文,使文章层次显得很清晰。
请你写出你所熟悉的一则《聊斋志异》中的故事。
二、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1、青冥( ) 2、飞甍( ) 3、高垣( ) 4、禅院( )
5、逾时( ) 6、连亘( ) 7、倏忽( ) 8、窗扉( )
三、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字词:
1、然数年恒不一见( ) 2、高插青冥,相顾惊疑( )( )
3、往来屑屑 ( ) 4、一切乌有惟危楼一座( )( )
5、连亘六七里 ( ) 6、或凭或立,不一状 ( )( )
7、数至八层裁如星点( ) 8、倏忽如拳如豆,遂不可见( )( )
9、见山上人烟市肆( ) 10、尘气莽莽然,城市依稀而已( )( )
四、下列加点词意思不相同的一项是 ( )
a、见宫殿数十所 b、 层层指数
然数年恒不一见 数至入层
c、忽见山头有孤塔耸起 d、或凭或立不以状
又闻有早行者 则或千或百,果然鹤也
五、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见宫殿数十所,碧瓦飞甍,始悟为山市。
2、中有楼若者,堂若者,坊若者,历历在目。
3、而楼上人往来屑屑,或凭或立,不一状。
4、倏忽如拳如豆,遂不可见。
训练二
一、下列句子朗读停顿按音节划分正确的一项是 ( )
a、然数年恒/不一见。
b、忽/见/山头有孤塔耸起。
c、倏忽如拳/如豆,遂不/可见。
d、又/其上,则/黯然缥缈,不可/计其层次矣。
二、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字词。
a、 然数年恒不一见( ) b、 见宫殿数十所( )
尘气莽莽然 ( ) 数至八层,裁如星点( )
c、 始悟为山市 ( ) d、又闻有早行者( )
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 中有楼若者,堂若者( )
三、把下列这段话中省略的内容补写在括号中。
孙公子禹年同人饮( )楼上,( )忽见山头有孤塔耸起,( )高插青冥,( )相顾惊疑,( )念近中无此禅院。
四、请用课文原句填空。
《山市》是以 为顺序,描绘了变幻莫测的山市蜃景,条理清晰,语言简洁,请填写出山市变化的几个阶段:(也可以用自己的话复述)
“山市”的形成阶段:
“山市”的发展阶段:
“山市”的高潮阶段:
“山市”的消失阶段:
五、本文用精练生动的语言描述了山市的生成和消失的全过程,极富有想象力。请在研读课文的基础上,再次开启你智慧的大门,展开你想象的翅膀。
想一想:孤塔的低部在什么地方?周围有哪些事物?城上有楼吗?城中街道怎样?危楼上有多少人?都在干什么?……
根据上述提示,以课文的描写为基础,展开合理的想想,用白话文扩写山市变化的任
何一个阶段。(只选一个)字数不少于200字。
【探索时空】
[热点话题]
当今世界科学技术发展日新月异,加强对学生的科学思想和科学精神的教育,成为语文教育责无旁贷的任务。第四单元的五篇课文围绕“自然.•科学•人文”这一主题,选取了各类文质兼美的文章。
学了本单元的课文,你学会了什么?掌握了哪些知识本领?获取了什么信息?了解到
哪些当今正在探索的科学领域?……请结合自己的学习体验,大胆地发表你的见解。
[研究与思考]
一、千百年来,我国劳动人民在生产实践中根据云的形状、来向、移速、厚薄、颜色等的变化,总结了丰富的“看云识天气”的经验。
1、请你连续观测一周天上的云彩,同时写下自己对天气的判断与实际的天气情况,以培养自己“看云识天气”的能力。
星期一:
星期二:
星期三:
星期四:
星期五:
星期六:
星期日:
2、查阅资料,搜集有关天气方面的谚语。(不少于10条)
①
②
③
④
⑤
⑥
⑦
⑧
⑨
⑩
二、在动物世界里,人们总是认为不少动物有冬眠的习性。而很少有人知道有些动物却在夏天睡大觉,有夏眠的习性。请认真阅读下文,你能从中了解哪些动物夏眠。你还能写出4—5个冬眠的动物吗?
夏眠动物
庄炎
在动物世界里,不少动物冬眠。而有些动物却在夏天睡大觉,有夏眠的习性。
蜗牛不仅以冬眠来度过严寒,而且还用夏眠来抵御酷暑和干旱。在非洲大沙漠里的蜗牛,每当盛夏来临时,它就缩进壳内,钻到沙砾中藏起来睡大党。待到天气转凉时,它才从沙砾中爬出来活动。
在撒哈拉沙漠里有一种大蜘蛛,夏季来临,它会自己挖一口直径2.5厘米、深40厘米的井,并吐丝在井口处结一张大网,以遮挡夏天炽烈的阳光,然后躲进井底酣然入睡。
非洲的一些沼泽里生活着一种奇怪的鱼——肺鱼,它既有鳃,还有肺。每当夏天旱季到来时,降水稀少,沼泽干涸了。这时,肺鱼便立即钻进泥地里,它体表皮上渗出一层粘液,使自己的身体同泥洞间覆上了一层衬里。嘴的四周留有一个小孔,直通外面,让空气进到里面,就依靠这个孔,用肺进行微弱的呼吸。肺鱼能在泥洞里生活上好几个月,不吃不喝,依靠自己体内储备的脂肪维持生命。雨季再次到来,沼泽地带充满了水,肺鱼重新回到水里,恢复过去的生活。
生活在多瑙河沿岸水域里的泥鳅,到了夏天河水干涸时,它就钻进泥浆里进入夏眠状态,只靠它那特殊的肠子来呼吸空气,维持其生命。
热带河流和沼泽中的蜥蜴、蟾蜍、陆生龟类,在炎热的夏季,就钻进淤泥底下或岩石洞穴中,不吃不动,睡上两三个月。西班牙有的乌龟和草原龟,在缺食少水的夏季,会蛰伏在岩石的窟窿里不吃不食达数月之久。
鳄鱼虽有水陆两栖的本领,但在非洲,当夏季河流干涸的时候,也只好躲进泥土里不再出来,一直要到大雨降落之后,再回到河中翻波掀浪。
兽类中也有夏眠的。中亚有一种以植物为生的黄鼠,一旦发觉植物机体内严重缺水,马上连睡8个月,人们称之为贪睡的“懒汉”。在非洲东部的马达加斯加岛上,有一种箭猪,素以蚯蚓为食,到了炎夏,蚯蚓几乎绝迹,它只得用夏眠来熬过艰苦炎热的日子,直到夏天过去,才醒来觅食。马达加斯加有一种狐猴,由于夏季炎热无雨,它只得以夏眠来躲过酷暑。在南非西部,有一种个头肥大的野兔,它体内脂肪丰富,畏暑怕热,所以,它在盛夏两个多月,几乎不吃东百,整日躺在洞里睡大觉。非洲有一种夏眠狗,十分怕热,在三伏天里,它总要找一个凉爽的避暑地,一觉睡上二十多天。
在北美洲,每当酷暑到来的时候,某些地区的花粟鼠和带有斑纹的松鼠,一反蹦蹦跳跳的常态,将身蜷缩起来,躺在自己用树叶铺成的“卧室”中酣睡不醒。这时候,它们的身体冰凉,仿佛死了一般。过了一段时间,当暑威渐消、天气转凉的时候,这些小家伙又活跃如常了。
上面提到这么多的夏眠动物,奇怪的是海水鱼类是没有夏眠的。
从以上事例可以看出,高温、干旱和缺少食物,是造成动物夏眠的外界因素。那么,动物夏眠有没有体内的内部因素呢?科学家用肺鱼做实验,试图在这种动物体内找到一种能引起睡眠的激素。结果,科学家在肺鱼的脑组织中提取到一种物质,将它注射到老鼠体内,老鼠很快进入睡眠状态。目前,科学家正在深入研究这种物质,使之能帮助千百万人摆脱失眠的痛苦。
请你举出冬眠的动物,至少四种。
《山市》训练一
一、《聊斋志异》 蒲松龄 聊斋先生 清 山市蜃楼 无何 未几 既而 逾时(略)二、mīng méng yuán chán yú gèn shū pìnì 三、经常 青天、天空 你看着我,我看着你 匆匆 同“无” 高 连绵不断 有的人 靠着 同“才” 突然 于是 店铺 广大 隐隐约约 四、d 五、1.看见几十座宫殿,青绿色的屋顶,高高的屋脊好像要飞起来的样子。2.城中有像楼一样的、像厅堂一样的、像街巷一样的,景象清晰地出现在眼前。3.楼上的人来来往往、忙忙碌碌,有的人倚靠着、有的人站立着,形状各不一样。4.突然间变得像拳头、像豆粒,于是什么都看不见了。
《山市》训练二
一、d 二、a.但是、可是 ……的样子 b.几 点数、计算 c.是 当作、成为 d.的人 的 三、于 他们 孤塔 孙公子与同人 他们 四、时间 “忽见山头有孤塔耸起,……始悟为山市。” “未几,高垣睥睨,……城市依稀而已。” “既而风定天清,……不一状。” “逾时,楼渐低……遂不可见。” 五、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