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 中国股神林园
主要事迹:
从8千到10亿 的中国股神
林园资产配置
主要有17只股票,按所占比重大小分别是: 贵州茅台(600519) 每股净资产6.17元 年度收益1.5900元/股招商银行(600036) 每股净资产3.90元 年度收益0.4834元/股 五粮液(000858) 每股净资产2.37元年度收益0.3083元/股黄山旅游(600054)、云南白药(000538)、铜都铜业(000630)、上海机场(600009)、深发展(000001)、瑞贝卡(600439)、马应龙(600993)、江中药业(600750)、赣粤高速(600269)、云天化(600096)、工商银行(601398)、千金药业(600479)、丽江旅游(002033)和宇通客车(600066)以上资料来自2006年12月《证券市场红周刊》林园,一个中国式的证券奇迹。有人说,在道琼斯,巴菲特赚钱并不意外,而在中国股市,像林园这样从不失手地赚钱,要么他是神,要么他就是个放卫星的托,此外别无可能。没错,这是个躁动的市场,它单向存在,只能买涨不能买跌,生或死,熊或牛,泡沫或是蒸发,谎言或是重典。在很多看尽风云的中国股民眼中,中国股市不像一个正常人,更像个疯癫的赌庄。但是,在这样残酷到类似原始丛林的投资环境中,林园出现了。公开资料称,他炒股18年,8000元变成了10亿元。 茅台奇迹 林园作为中国“股神”高调现身,是在2006年。这一年,历经五年低迷的中国股市开始了新一轮起涨,至今已持续一年有余。当股指从2000点到3000点,最终冲破4000点时,股市各种现象也纷纷涌现。从牛市初期即开始领涨的“贵州茅台”,因其奇佳的市场表现,在这一年也获得了众多关注,有股民因此称2006年为“茅台年”。“贵州茅台”股票自2001年上市以来,面对数年熊市仍上涨近5倍,成为沪深两市“第一高价股”。2006年,“贵州茅台”多次涨停板,其市值一年增值近400亿元,是全年营业利润的十多倍。4年前就开始以20多元价位建仓的林园,个人资产也随着茅台酒的醇香扩了又扩,创造了在股民中流传甚广的“林园神话”。林园称,他至今已持有1700万股“贵州茅台”,以此推算,10亿元也只是一个保守的估计。尽管他的创富传奇后来引发不少质疑,但他的股票投资理念还是得到了相当多股民的认可。就像之前的几次牛市一样,领涨的上市公司往往会被流言击中,不幸的是,很多流言最终会被证实。这次似乎也不例外。5月10日,各大财经媒体头条新闻的内容只有一个:贵州茅台股份公司的高管有变。仅仅几个小时过后,网络媒体便曝出茅台总经理乔洪被双规,“贵州茅台”随即停盘。对于因持有1700万股“贵州茅台”而名满江湖的林园来说,这关系到他的核心利益,然而在接到记者电话时,他仍然表示自己的对应策略是满仓持有。用他的话来说,他买的是茅台集团的长期效益而不是管理层的精明。林园曾放过这样的“狂言”:“我的一个选股方法,就是傻瓜能够经营的公司,才是好公司。”他有自己的一套标准:“你一去这个企业(调研),他老给你谈困难,我们逆境中怎么挣扎,怎么赚钱,他老说他的管理,这一看,我至少把这个公司作为一个二流的公司。”林园说,自己喜欢的公司就是“来了(指他去企业调研而言)吃,来了玩,从不给你谈工作”。“这种公司你不用怕,他吃那么点算什么,能把这几十亿的盈利吃穷?我才不信。但这种公司肯定是能赚钱的。好的公司都是吃吃喝喝的,这不会错。”乔洪被双规的传言出现后,茅台酒公司和贵州国资委先后出面进行澄清,但外界关于乔洪被调查的传闻仍未平息。不过,林园对“贵州茅台”的信心仍然没有动摇,他一如既往地“吹捧”这只股票,毫不理会别人的看法。“对于白酒行业,我一直是看好的。虽然有人认为喝白酒的人越来越少,但我认为,白酒是中国人的国酒,商人请客都是喝白酒的多,喝高档白酒比喝其他酒档次高,我相信五粮液、茅台有一天可卖到1000元一瓶。而且茅台、五粮液已经有相对稳定的客户群,随着中国的强大,中国商人会把这种酒文化带到国外,我对‘贵州茅台’、‘五粮液’未来三年业绩复合增长20%或以上是有信心的。”林园多次对不同的媒体这样宣扬。而不管是真是假,虽然仍然有不少人指责林园是茅台的“托”,但股市依旧在涨,林园用自己名号创设的私募基金也每天在膨胀,甚至连这位“股神”讲课的门票都涨到了3000元一张,这一切都是因为一个原因。林园声称,自己做的每只股票都赚钱,从来没赔过。曾像卖菜一样炒股
今年44岁的林园喜欢笑,好似在他眼里,股票市场是那么的简单明了。但在18年前,林园对于股市还一无所知。从陕西一所卫生技术学校临床医学专业毕业之后,林园就被分配到深圳红十字会医院工作,后又调到深圳博物馆。做的工作不但和股市无关,甚至和经济都全无瓜葛。林园声称自己起初是响应政府号召炒股。1989年下半年,他怀揣从老娘那里借来的8000元进入股市,经常在凌晨二三点起来拿着股票交易。在林园的记忆中,当时交易所的条件特别简陋,大厅中间有一块黑板,上面写着股票名称和价格,看有没有人要。价格在不断地变,有人要,林园就一手交钱一手交货,他自称和菜市场买卖猪肉没什么两样。这样来回倒几次,就可以赚不少钱。在那个时候,如果有些朋友要买哪只股票,又刚好有人想卖,林园还居中介绍,每笔可以赚到100多元的“中介费”。这和如今彻底电子化的股市几乎是两个世界。“深圳那时就4个网点。委托和交易都不是电脑化。这里深发展卖88块,别的地方卖86块(记者注:1989年3月‘深发展’派息分红,使上一年还只有每股20元的这只股票在1989年达到80多元;1989年5月,股价一度涨到120元)。我就整天骑个自行车转,出86块买了,再挂88块卖出去。一天赚一百来块钱。那会儿有人坐万科的庄,我这倒来倒去的,尽给庄家捣乱,他卖7块8,我就卖7块6,人家都买我的。庄家看了很生气,说你这小子跑得比兔子还快。他说干脆你帮我干这事好了,你把我的股票拿去倒。我就赚他的钱,赚差价,嘿嘿,就像卖菜一样。”林园说。后来,林园前往上海继续炒股,按他的话讲是哪里有钱赚就到哪里。当时,林园住在上海百乐门酒店,上海人把股票卖给他,他押一段时间再倒出去。两年多时间里,经过深圳、上海两地折腾,林园起初的8000元变成了12万,到1992年就成了1000万。就在上个月,这位高调的“股神”在回答一位大学生的提问时也承认,“我从8000到12万元,那时候谁知道股票是怎么回事。那时候股票是一个稀缺资源,你买了它就涨。当时我二十几岁,也是糊里糊涂的。”东方不亮西方亮 从林园的经历来看,他简直太“幸运”了。在中国股市几次大熊市来临之际,他都撤出了,躲过了一个又一个黑色的日子。1990年代中期,林园怀揣自己从股市赚来的钱,一头扎进了西安市的房地产业,而这一转变差点让中国股市错过这位“股神”。回头看来,林园认为如果当初自己不去西安做两年房地产,林园可能就不是现在的林园。“也许我现在的资产还要多10倍。它耽误了我整整两年时间,让我和朋友的距离一下子拉开了。”人们清楚地记得,中国股市在1994年7月底已经跌到325点。而林园认为,他赚钱和牛市熊市并没有什么关系,“我即便在熊市也能赚钱。”林园认为,自己的自信来源于他对资产的配置方法。“我的强项是资产配置,这是我最拿手的。很多人说我熊市为什么离开股市,实际上我也不知道。每次熊市,确实我都在股市以外活动,那时候我已经退出了股市。我说满仓,可能我又到别的便宜市场买去了。我经历了大概三次熊市,三次熊市都出来了。实际上当时我也是糊里糊涂的,我只是通过资产配置。”“我现在强迫在12个月内,把我的30%资产配置到A股市场之外,比如港股。我算的账这30%资产未来三年至少涨五倍,三年以后,这30%产生的效益包括本金,相当于我现在总资产的150%。哪怕我现在的70%全部亏完,这150%还是足以保证我的资金是增长的。”“实际上2001年熊市开始时,我在1997还是1996年已经做这个工作了。我也是强迫我自己干的,这种大的资产配置非常重要。它带来的效益就是老百姓讲的东方不亮西方亮。它能够把我现在的利润锁死。我这个办法这么多年就没错过。”“股神”看泡沫对于中国股市现在到底是不是泡沫,有没有可能瞬间崩盘,林园表现出来的态度于其说是不置可否,不如说是漠不关心。在接受采访时,他多次用了“我也不知道”,“现在谁也说不好”这种辞令。但在最近的一次公众讲座中,林园曾经总结过他自己认为的泡沫股市的几个特征。林园认为,股市是否泡沫首先要看估值是否非常高。“高和低的标准是什么?一个就是和国际市场同类公司比;再一个,在这个市场我都找不到能够投资的公司了,就觉得都高了。”他以台湾人在泡沫股市来临前的行为作为例子,因为他认为台湾当时的情形和大陆非常相似。“我记得1990年的时候,因为我在深圳可以看到香港电视,那时候采访妓女,台湾的妓女都不愿意做了,说我们不做妓女,赚钱的速度太慢。妓女这么说的,然后证券公司门口的滑梯都有小孩在滑,家长都去炒作股票了。”“今天你问我中国股市今后会怎么样,我只能告诉你我不知道。因为我确实不知道,我不能说假话吹牛糊弄人,现在没有人能说得准会怎么样。”林园顿了顿,说,“当初牛市刚启动,2200点时,罗杰斯(与索罗斯、巴菲特齐名的世界级投资者,量子基金创始人)都说会跌,现在4000点了,再看看他的话,就很可笑,不只是可笑,我觉得就是放屁。”“选我自己的股票,有价值的股票,至于股市怎么走,和我无关。”他说。 牛市大潮退去后,曾经受到股民们万般膜拜的民间股市“大佬”们纷纷经历着不同的“搁浅”命运。 继去年年末江湖雅号“金手指”的北京首放董事长汪建中因涉嫌操纵股市而被捕后,曾被誉为“中国巴菲特”的超长线私募林园,在牛年开市之初也被传受到相关部门调查,甚至坊间有传闻说林园“正被通缉”。 昨日,接受早报记者采访的时候,林园正忙于应付各方前来慰问的社会人士:“放心吧,我没事的。” 虽然林园旗下3个信托产品均出现大比例浮亏,但他仍然坚称:“2003年建仓至今没有买卖过任何股票。” 在风雨飘摇之际被传“正被通缉”,这让在阳光私募界属于“低调”派的林园颇感无奈。 “请大家放心,我很好。”林园昨日接受早报记者采访时,正在忙着接受社会各界人士对此事的询问,“我很少上网,关于我被逮捕的事情,也是几分钟前我刚从你们这里得知的。” 林园告诉早报记者,他现在在深圳,“我一直很少和外界主动接触。你们来找我吃饭喝酒可以的,其他的就不聊了。” 林园眼下管理的3只信托产品,业绩可用惨不忍睹来形容。从其发行机构华润深国投信托网站上公布的净值可见,“林园”截至2009年1月20日,净值为71.2元,累计增长率为-28.8%,近半年增长率为24.59%;“林园2期”和“林园3期”截至1月15日,净值分别为42.43元和42.54元,累计增长率-57.57%、-57.46%;近半年增长率为-27.1%和-28.35%,在深国投已发行83款信托产品中,排名分列倒数第四和倒数第五。 称自己的操盘状态非常“游离”的林园表示:“如果你现在来买我的信托产品,我也建议你不要买。因为我从2003年满仓开始,就没卖出任何的股票,也没买入新的。”林园称他当时买入的上市公司是做了一辈子持有的准备。 可查资料显示,入选林园投资池的上市公司包括贵州茅台(174.42,1.61,0.93%)(600519)、五粮液(29.96,0.76,2.60%)(000858)、云南白药(52.96,-0.13,-0.24%)(000538)、招商银行(17.49,0.12,0.69%)(600036)等。 林园称目前他的投资收益就来自这些公司的分红。“成本已经收回了,现在就是赚多赚少的问题。”据他表述,这三只信托产品的资金来源绝大部分是他的自有资金。最早成立的“林园”也大多来自周围朋友亲戚的钱,“即便是净值跌到零,他们也不会赎回的。” 新闻背景 “民间股神”林园 林园的神奇,在于他的资本从1989年的8000元猛增至2005年的4亿元,找到最适合的投资模式和优质的股票,让他成为牛市中笑傲大盘的赢家。 不过,在一年多的熊市中,林园的光环迅速退去,挂着“林园”名字、由其亲自管理的私募基金,净值已经缩水大半,成绩实在差强人意。一年来,林园的山寨本色显露无遗。 林园的选股铁律是:一、选股时要买跟踪3年以上的企业;二、选自己熟悉的行业;三、选未来3年“账好算”的企业,不买未来盈利不确定的公司。 林园炒股守则有五条:一、选中个股,主动做“乌龟”。发现被低估的公司后买入,“猫”在里面,等着上涨;二、心态是赚大钱的关键;三、投资一定有时赚钱,有时赔钱,波动会有的,道路会非常曲折,因此在痛苦中赚钱;四、投资组合中所选公司,都是行业中的龙头老大,如果有老大,就不选择老二;五、不会选择在成交清淡时卖出手中的股票,要看市场上有没有人接受,有没有人买进。采取“你不买,我也不卖”的投资方法。 怎么看,怎么觉得林园就是冲着巴菲特的那套思路来的。哪怕他总结的所谓选股铁律,也是巴老粉丝们挂在嘴巴的投资圣经。 平心而论,只要有长线持股的决心,加之有调研的精神,批量生产类似林园一样的股神并不难。关键是,如何在牛股最牛时懂得全身而退,“卖”才是“买”的“师傅”。记者观察
你相信“林园”吗? “不操盘”的林园,用满仓迎接了2008年的暴跌,旗下信托亏损至几近原来的6折。 “所谓阳光私募,也就是公布了净值,可以公开买卖产品。到底该产品是怎么操作的,单凭管理人两三句话,他说他司机的年薪几位数,你就能相信?”林园的“低调表白”并不能获得沪上私募界的认同。 在2007年大牛市中,贵州茅台(174.42,1.61,0.93%)2007年末每10股分红8.36元;五粮液(29.96,0.76,2.60%)2007年不转增不分配;云南白药(52.96,-0.13,-0.24%)每10股分红1元;招商银行(17.49,0.12,0.69%)每10股分红2.8元。如果仅靠这些分红来获益的话,那么林园的年化收益率并不高。而他的司机也绝拿不到2000万元的年薪。 林园、但斌、赵丹阳、李驰、殷保华、李振宁、汪建中……这些曾经的炒股冠军、坐庄主力们,经过2008年熊市刷洗后,有的关张,有的逃亡,有的消失,有的一度盛传遭到客户的老拳相向。 也难怪坊间传言会此起彼伏。 去年底,一度被誉为“三秦炒股第一高手”的陕西鑫鹏掌门人阮杰被投资者告上法庭,原因是其管理的“鑫鹏一期”单位净值实际增长率为-68.28%,在深国投旗下70余只阳光私募当中排名倒数第一。今年初,江湖雅号“金手指”的北京首放董事长汪建中被证监会处以1.25亿元天文数字罚款后,再因涉嫌操纵股市而被捕。 “英雄”的头衔频繁地在不同时间,加冕在不同的私募头上。 2008年伊始宣布集体清盘的赵丹阳,也确实被2008年上半年的牛蹄踏在了脚下。深国投数据显示,“赤子之心”2007年下半年净值增长率仅为8.61%,这与同期偏股型开放式基金动辄超过100%的年收益率相去甚远。有不少深圳私募界人士曾不屑一顾地表示赵丹阳根本不懂投资,他是私募界的一个失败者,3500点以上全部踏空。 不过时至今日,检视退潮后沙滩上的尸体时,其中并没有赵丹阳。 在资本市场活下去才是硬道理。 同样与林园一样标榜“价值投资”的但斌与李驰的日子似乎也并不好过。甚至有传但斌在去年底遭到投资人的袭击。李驰管理的“同威1期”信托产品,根据朝阳永续统计,截至2008年12月19日,单位净值0.788元,下跌21%。 但这都不是最终的英雄榜。在瑞富信息副总经理彭亚轩看来,同威是一个价值投资与趋势投资结合得很好的公司。因为下一轮牛市何时到,谁都不知道。他们目前输的也许只是资金的使用效率。
二 : 中国股神林园
原文地址:中国股神林园作者:正规军主要事迹:
从8千到10亿 的中国股神![[转载]中国股神林园](http://p.61k.com/cpic/d8/a0/dc92ce320bb8c0558ede6824a692a0d8.jpg)
林园资产配置
主要有17只股票,按所占比重大小分别是: 贵州茅台(600519) 每股净资产6.17元 年度收益1.5900元/股招商银行(600036) 每股净资产3.90元 年度收益0.4834元/股 五粮液(000858) 每股净资产2.37元年度收益0.3083元/股黄山旅游(600054)、云南白药(000538)、铜都铜业(000630)、上海机场(600009)、深发展(000001)、瑞贝卡(600439)、马应龙(600993)、江中药业(600750)、赣粤高速(600269)、云天化(600096)、工商银行(601398)、千金药业(600479)、丽江旅游(002033)和宇通客车(600066)以上资料来自2006年12月《证券市场红周刊》林园,1个中国式的证券奇迹。有人说,在道琼斯,巴菲特赚钱并不意外,而在中国股市,像林园这样从不失手地赚钱,要么他是神,要么他就是个放卫星的托,此外别无可能。没错,这是个躁动的市场,它单向存在,只能买涨不能买跌,生或死,熊或牛,泡沫或是蒸发,谎言或是重典。在很多看尽风云的中国股民眼中,中国股市不像1个正常人,更像个疯癫的赌庄。但是,在这样残酷到类似原始丛林的投资环境中,林园出现了。公开资料称,他炒股18年,8000元变成了10亿元。 茅台奇迹 林园作为中国“股神”高调现身,是在2006年。这一年,历经五年低迷的中国股市开始了新一轮起涨,至今已持续一年有余。当股指从2000点到3000点,最终冲破4000点时,股市各种现象也纷纷涌现。从牛市初期即开始领涨的“贵州茅台”,因其奇佳的市场表现,在这一年也获得了众多关注,有股民因此称2006年为“茅台年”。“贵州茅台”股票自2001年上市以来,面对数年熊市仍上涨近5倍,成为沪深两市“第一高价股”。2006年,“贵州茅台”多次涨停板,其市值一年增值近400亿元,是全年营业利润的十多倍。4年前就开始以20多元价位建仓的林园,个人资产也随着茅台酒的醇香扩了又扩,创造了在股民中流传甚广的“林园神话”。林园称,他至今已持有1700万股“贵州茅台”,以此推算,10亿元也只是1个保守的估计。尽管他的创富传奇后来引发不少质疑,但他的股票投资理念还是得到了相当多股民的认可。就像之前的几次牛市一样,领涨的上市公司往往会被流言击中,不幸的是,很多流言最终会被证实。这次似乎也不例外。5月10日,各大财经媒体头条新闻的内容只有1个:贵州茅台股份公司的高管有变。仅仅几个小时过后,网络媒体便曝出茅台总经理乔洪被双规,“贵州茅台”随即停盘。对于因持有1700万股“贵州茅台”而名满江湖的林园来说,这关系到他的核心利益,然而在接到记者电话时,他仍然表示自己的对应策略是满仓持有。用他的话来说,他买的是茅台集团的长期效益而不是管理层的精明。林园曾放过这样的“狂言”:“我的1个选股方法,就是傻瓜能够经营的公司,才是好公司。”他有自己的一套标准:“你一去这个企业(调研),他老给你谈困难,我们逆境中怎么挣扎,怎么赚钱,他老说他的管理,这一看,我至少把这个公司作为1个二流的公司。”林园说,自己喜欢的公司就是“来了(指他去企业调研而言)吃,来了玩,从不给你谈工作”。“这种公司你不用怕,他吃那么点算什么,能把这几十亿的盈利吃穷?我才不信。但这种公司肯定是能赚钱的。好的公司都是吃吃喝喝的,这不会错。”乔洪被双规的传言出现后,茅台酒公司和贵州国资委先后出面进行澄清,但外界关于乔洪被调查的传闻仍未平息。不过,林园对“贵州茅台”的信心仍然没有动摇,他一如既往地“吹捧”这只股票,毫不理会别人的看法。“对于白酒行业,我一直是看好的。虽然有人认为喝白酒的人越来越少,但我认为,白酒是中国人的国酒,商人请客都是喝白酒的多,喝高档白酒比喝其他酒档次高,我相信五粮液、茅台有一天可卖到1000元一瓶。而且茅台、五粮液已经有相对稳定的客户群,随着中国的强大,中国商人会把这种酒文化带到国外,我对‘贵州茅台’、‘五粮液’未来三年业绩复合增长20%或以上是有信心的。”林园多次对不同的媒体这样宣扬。而不管是真是假,虽然仍然有不少人指责林园是茅台的“托”,但股市依旧在涨,林园用自己名号创设的私募基金也每天在膨胀,甚至连这位“股神”讲课的门票都涨到了3000元一张,这一切都是因为1个原因。林园声称,自己做的每只股票都赚钱,从来没赔过。曾像卖菜一样炒股
今年44岁的林园喜欢笑,好似在他眼里,股票市场是那么的简单明了。但在18年前,林园对于股市还一无所知。从陕西一所卫生技术学校临床医学专业毕业之后,林园就被分配到深圳红十字会医院工作,后又调到深圳博物馆。做的工作不但和股市无关,甚至和经济都全无瓜葛。林园声称自己起初是响应政府号召炒股。1989年下半年,他怀揣从老娘那里借来的8000元进入股市,经常在凌晨二三点起来拿着股票交易。在林园的记忆中,当时交易所的条件特别简陋,大厅中间有一块黑板,上面写着股票名称和价格,看有没有人要。价格在不断地变,有人要,林园就一手交钱一手交货,他自称和菜市场买卖猪肉没什么两样。这样来回倒几次,即可赚不少钱。在那个时候,如果有些朋友要买哪只股票,又刚好有人想卖,林园还居中介绍,每笔可以赚到100多元的“中介费”。这和如今彻底电子化的股市几乎是2个世界。“深圳那时就四个网点。委托和交易都不是电脑化。这里深发展卖88块,别的地方卖86块(记者注:1989年3月‘深发展’派息分红,使上一年还只有每股20元的这只股票在1989年达到80多元;1989年5月,股价一度涨到120元)。我就整天骑个自行车转,出86块买了,再挂88块卖出去。一天赚一百来块钱。那会儿有人坐万科的庄,我这倒来倒去的,尽给庄家捣乱,他卖7块8,我就卖7块6,人家都买我的。庄家看了很生气,说你这小子跑得比兔子还快。他说干脆你帮我干这事好了,你把我的股票拿去倒。我就赚他的钱,赚差价,嘿嘿,就像卖菜一样。”林园说。后来,林园前往上海继续炒股,按他的话讲是哪里有钱赚就到哪里。当时,林园住在上海百乐门酒店,上海人把股票卖给他,他押一段时间再倒出去。两年多时间里,经过深圳、上海两地折腾,林园起初的8000元变成了12万,到1992年就成了1000万。就在上个月,这位高调的“股神”在回答一位大学生的提问时也承认,“我从8000到12万元,那时候谁知道股票是怎么回事。那时候股票是1个稀缺资源,你买了它就涨。当时我二十几岁,也是糊里糊涂的。”东方不亮西方亮 从林园的经历来看,他简直太“幸运”了。在中国股市几次大熊市来临的时候,他都撤出了,躲过了1个又1个黑色的日子。1990年代中期,林园怀揣自己从股市赚来的钱,一头扎进了西安市的房地产业,而这一转变差点让中国股市错过这位“股神”。回头看来,林园认为如果当初自己不去西安做两年房地产,林园可能就不是现在的林园。“也许我现在的资产还要多10倍。它耽误了我整整两年时间,让我和朋友的距离一下子拉开了。”人们清楚地记得,中国股市在1994年7月底已经跌到325点。而林园认为,他赚钱和牛市熊市并没有什么关系,“我即便在熊市也能赚钱。”林园认为,自己的自信来源于他对资产的配置方法。“我的强项是资产配置,这是我最拿手的。很多人说我熊市为什么离开股市,实际上我也不知道。每次熊市,确实我都在股市以外活动,那时候我已经退出了股市。我说满仓,可能我又到别的便宜市场买去了。我经历了大概三次熊市,三次熊市都出来了。实际上当时我也是糊里糊涂的,我只是通过资产配置。”“我现在强迫在十二个月内,把我的30%资产配置到A股市场之外,比如港股。我算的账这30%资产未来三年至少涨五倍,三年以后,这30%产生的效益包括本金,相当于我现在总资产的150%。哪怕我现在的70%全部亏完,这150%还是足以保证我的资金是增长的。”“实际上2001年熊市开始时,我在1997还是1996年已经做这个工作了。我也是强迫我自己干的,这种大的资产配置非常重要。它带来的效益就是老百姓讲的东方不亮西方亮。它能够把我现在的利润锁死。我这个办法这么多年就没错过。”“股神”看泡沫对于中国股市现在到底是不是泡沫,有没有可能瞬间崩盘,林园表现出来的态度于其说是不置可否,不如说是漠不关心。在接受采访时,他多次用了“我也不知道”,“现在谁也说不好”这种辞令。但在最近的一次公众讲座中,林园曾经总结过他自己认为的泡沫股市的几个特征。林园认为,股市是否泡沫首先要看估值是否非常高。“高和低的标准是什么?1个就是和国际市场同类公司比;再1个,在这个市场我都找不到能够投资的公司了,就觉得都高了。”他以台湾人在泡沫股市来临前的行为作为例子,因为他认为台湾当时的情形和大陆非常相似。“我记得1990年之际,因为我在深圳可以看到香港电视,那时候采访妓女,台湾的妓女都不愿意做了,说我们不做妓女,赚钱的速度太慢。妓女这么说的,然后证券公司门口的滑梯都有小孩在滑,家长都去炒作股票了。”“今天你问我中国股市今后会怎么样,我只能告诉你我不知道。因为我确实不知道,我不能说假话吹牛糊弄人,现在没有人能说得准会怎么样。”林园顿了顿,说,“当初牛市刚启动,2200点时,罗杰斯(与索罗斯、巴菲特齐名的世界级投资者,量子基金创始人)都说会跌,现在4000点了,再看看他的话,就很可笑,不只是可笑,我觉得就是放屁。”“选我自己的股票,有价值的股票,至于股市怎么走,和我无关。”他说。 牛市大潮退去后,曾经受到股民们万般膜拜的民间股市“大佬”们纷纷经历着不同的“搁浅”命运。 继去年年末江湖雅号“金手指”的北京首放董事长汪建中因涉嫌操纵股市而被捕后,曾被誉为“中国巴菲特”的超长线私募林园,在牛年开市之初也被传受到相关部门调查,甚至坊间有传闻说林园“正被通缉”。 昨日,接受早报记者采访之际,林园正忙于应付各方前来慰问的社会人士:“放心吧,我没事的。” 虽然林园旗下三个信托产品均出现大比例浮亏,但他仍然坚称:“2003年建仓至今没有买卖过任何股票。” 在风雨飘摇的时候被传“正被通缉”,这让在阳光私募界属于“低调”派的林园颇感无奈。 “请大家放心,我很好。”林园昨日接受早报记者采访时,正在忙着接受社会各界人士对此事的询问,“我很少上网,关于我被逮捕的事情,也是几分钟前我刚从你们这里得知的。” 林园告诉早报记者,他现在在深圳,“我一直很少和外界主动接触。你们来找我吃饭喝酒可以的,其他的就不聊了。” 林园眼下管理的3只信托产品,业绩可用惨不忍睹来形容。从其发行机构华润深国投信托网站上公布的净值可见,“林园”截至2009年1月20日,净值为71.2元,累计增长率为-28.8%,近半年增长率为24.59%;“林园2期”和“林园3期”截至1月15日,净值分别为42.43元和42.54元,累计增长率-57.57%、-57.46%;近半年增长率为-27.1%和-28.35%,在深国投已发行8三款信托产品中,排名分列倒数第四和倒数第五。 称自己的操盘状态非常“游离”的林园表示:“如果你现在来买我的信托产品,我也建议你不要买。因为我从2003年满仓开始,就没卖出任何的股票,也没买入新的。”林园称他当时买入的上市公司是做了一辈子持有的准备。 可查资料显示,入选林园投资池的上市公司包括贵州茅台(174.42,1.61,0.93%)(600519)、五粮液(29.96,0.76,2.60%)(000858)、云南白药(52.96,-0.13,-0.24%)(000538)、招商银行(17.49,0.12,0.69%)(600036)等。 林园称目前他的投资收益就来自这些公司的分红。“成本已经收回了,现在就是赚多赚少的问题。”据他表述,这三只信托产品的资金来源绝大部分是他的自有资金。最早成立的“林园”也大多来自周围朋友亲戚的钱,“即便是净值跌到零,他们也不会赎回的。” 新闻背景 “民间股神”林园 林园的神奇,在于他的资本从1989年的8000元猛增至2005年的4亿元,找到最适合的投资模式和优质的股票,让他成为牛市中笑傲大盘的赢家。 不过,在一年多的熊市中,林园的光环迅速退去,挂着“林园”名字、由其亲自管理的私募基金,净值已经缩水大半,成绩实在差强人意。一年来,林园的山寨本色显露无遗。 林园的选股铁律是:一、选股时要买跟踪3年以上的企业;二、选自己熟悉的行业;三、选未来3年“账好算”的企业,不买未来盈利不确定的公司。 林园炒股守则有五条:一、选中个股,主动做“乌龟”。发现被低估的公司后买入,“猫”在里面,等着上涨;二、心态是赚大钱的关键;三、投资一定有时赚钱,有时赔钱,波动会有的,道路会非常曲折,因此在痛苦中赚钱;四、投资组合中所选公司,都是行业中的龙头老大,如果有老大,就不选择老二;五、不会选择在成交清淡时卖出手中的股票,要看市场上有没有人接受,有没有人买进。采取“你不买,我也不卖”的投资方法。 怎么看,怎么觉得林园就是冲着巴菲特的那套思路来的。哪怕他总结的所谓选股铁律,也是巴老粉丝们挂在嘴巴的投资圣经。 平心而论,只要有长线持股的决心,加之有调研的精神,批量生产类似林园一样的股神并不难。关键是,如何在牛股最牛时懂得全身而退,“卖”才是“买”的“师傅”。记者观察
你相信“林园”吗? “不操盘”的林园,用满仓迎接了2008年的暴跌,旗下信托亏损至几近原来的6折。 “所谓阳光私募,也就是公布了净值,可以公开买卖产品。到底该产品是怎么操作的,单凭管理人两三句话,他说他司机的年薪几位数,你就能相信?”林园的“低调表白”并不能获得沪上私募界的认同。 在2007年大牛市中,贵州茅台(174.42,1.61,0.93%)2007年末每10股分红8.36元;五粮液(29.96,0.76,2.60%)2007年不转增不分配;云南白药(52.96,-0.13,-0.24%)每10股分红1元;招商银行(17.49,0.12,0.69%)每10股分红2.8元。如果仅靠这些分红来获益的话,那么林园的年化收益率并不高。而他的司机也绝拿不到2000万元的年薪。 林园、但斌、赵丹阳、李驰、殷保华、李振宁、汪建中……这些曾经的炒股冠军、坐庄主力们,经过2008年熊市刷洗后,有的关张,有的逃亡,有的消失,有的一度盛传遭到客户的老拳相向。 也难怪坊间传言会此起彼伏。 去年底,一度被誉为“三秦炒股第一高手”的陕西鑫鹏掌门人阮杰被投资者告上法庭,原因是其管理的“鑫鹏一期”单位净值实际增长率为-68.28%,在深国投旗下70余只阳光私募当中排名倒数第一。今年初,江湖雅号“金手指”的北京首放董事长汪建中被证监会处以1.25亿元天文数字罚款后,再因涉嫌操纵股市而被捕。 “英雄”的头衔频繁地在不同时间,加冕在不同的私募头上。 2008年伊始宣布集体清盘的赵丹阳,也确实被2008年上半年的牛蹄踏在了脚下。深国投数据显示,“赤子之心”2007年下半年净值增长率仅为8.61%,这与同期偏股型开放式基金动辄超过100%的年收益率相去甚远。有不少深圳私募界人士曾不屑一顾地表示赵丹阳根本不懂投资,他是私募界的1个失败者,3500点以上全部踏空。 不过时至今日,检视退潮后沙滩上的尸体时,其中并没有赵丹阳。 在资本市场活下去才是硬道理。 同样与林园一样标榜“价值投资”的但斌与李驰的日子似乎也并不好过。甚至有传但斌在去年底遭到投资人的袭击。李驰管理的“同威1期”信托产品,根据朝阳永续统计,截至2008年12月19日,单位净值0.788元,下跌21%。 但这都不是最终的英雄榜。在瑞富信息副总经理彭亚轩看来,同威是1个价值投资与趋势投资结合得很好的公司。因为下一轮牛市何时到,谁都不知道。他们目前输的也许只是资金的使用效率。![[转载]中国股神林园](http://p.61k.com/cpic/c5/8e/de24eb4373599f77010204c1d7ae8ec5.jpg)
三 : 中国股神林园的风采
18年来,从8000元起家到身价超过10亿,他谱写了中国股市最具传奇色彩的一部“神话”,被人们誉为“股市第一奇人”。
以下是林园与记者的对话精选:
林园:如果你的投资是不能够确定的,你就不可能利用证券市场这种能让你的资产实现复合式增长的好处。那么你只能仅仅是1个整天忙进忙出的炒股者,其结果当然是未知的。只有把确定性放在首位,才能够实现我们追求的复合式增长。我们认为有了这种思维,它要比一次赚多少钱,或者抓到1个“大黑马”重要得多。
林园:要做1个清楚的人,聪明的人。我反复强调“今天做什么事最重要”。你这个人十几岁干什么,20岁干什么,30岁干什么,你一定要清楚。你该读书之际,你就到学校读书嘛,该赚钱了你要去赚钱。有的人四50岁了,像我们这么大年龄还去读书,我说你这个人不清楚,该读书时你干啥去了?现在该养家糊口了,该享受了,你要去读书了,这不是胡闹吗?讲什么活到老学到老,尽瞎扯!人生就这么回事,读书时你要读书,该挣钱时你要挣钱,不同阶段做不同的事,就这么个基本道理。做股票也和人生一样,根据市场不同情况,你要策划好,就不会糊涂。干啥事它都有规律。今天该抓西反,你去捡芝麻,那你肯定不行。1996年1997年深发展、长虹就是西瓜,你不抓西瓜偏捡芝麻,就是神仙也赚不到钱啊。
林园:技术分析只对一时投机有用,股市有它自身规律,最终影响股价的一定是它的经营状况。如果基金卖了,股价就下跌了,那这公司的股票就不该买!你说茅台,哪个走了,这股价就要跌?我不信。我记得2003年开股东大会时,社(www.61k.com)保基金的人说茅台不分红他就要卖了,我说你卖我就要买,你做个大宗交易给我,他不哼声了。后来,茅台的董秘对社保基金的人说,林园可不是跟你开玩笑,你要卖他真给你买了。我不是瞎说,你要卖,我还正愁买不到货呢,我真的会一下子给你端走了,我管你哪个基金,对我没影响!
林园:你看,2003年10月29日,这一笔就买了20多万股,记得有一次我最大一笔买了400多万股五粮液,它挂着我一把就给吃了,你看,买入全是买入。
林园:股票经过大幅上涨后,随时都有下跌可能,人性的弱点就是贪嘛。但我就是不卖出,因为这些公司随着时间推移,其盈利能力也在增加,它们又会重新被低估,而股票上涨或下跌都是会在很短时间完成的,我自认为不会反应那么快。十七八年的股市经历,从我对股票跌不关心,练到对股票的涨也能用平常心对待。可能有人会在短期内,股价下跌20%会非常害怕,但我觉得即使这样也非常正常,我对这样的结果也没多大反应。同样,有的人持有的股票涨了一点,就急于抛出不敢再赚,而我却很平静地拿着。
林园:2003年我买入五粮液,平均成本9.5元左右,2004年分红后(10股送10股)我的成本应为4.25元左右,而在2004年到2006年初,一年时间里五粮液股价都在5元至8元间涨涨跌跌,每次涨到7.9元又跌回到6元。我只是看着,没有买卖,就像1个“乌龟”在里面猫着。2006年五粮液一举突破8元,再也不回头了。我有1个朋友,当时也买了很多五粮液股票,而涨到8元时,他都卖掉了,6元多又买回来,但最后一次股价突破8元时,却没有买回来。现在五粮液已翻了几翻了,他当初为了2元的差价,却少赚了几十万元,我说他是占小便宜吃大亏。
四 : 中国股神林园
原文地址:中国股神林园作者:正规军主要事迹:
从8千到10亿 的中国股神![[转载]中国股神林园](http://p.61k.com/cpic/f5/79/ebaa7736b4638d064016038b36d179f5.jpg)
林园资产配置
主要有17只股票,按所占比重大小分别是: 贵州茅台(600519) 每股净资产6.17元 年度收益1.5900元/股招商银行(600036) 每股净资产3.90元 年度收益0.4834元/股 五粮液(000858) 每股净资产2.37元年度收益0.3083元/股黄山旅游(600054)、云南白药(000538)、铜都铜业(000630)、上海机场(600009)、深发展(000001)、瑞贝卡(600439)、马应龙(600993)、江中药业(600750)、赣粤高速(600269)、云天化(600096)、工商银行(601398)、千金药业(600479)、丽江旅游(002033)和宇通客车(600066)以上资料来自2006年12月《证券市场红周刊》林园,一个中国式的证券奇迹。有人说,在道琼斯,巴菲特赚钱并不意外,而在中国股市,像林园这样从不失手地赚钱,要么他是神,要么他就是个放卫星的托,此外别无可能。没错,这是个躁动的市场,它单向存在,只能买涨不能买跌,生或死,熊或牛,泡沫或是蒸发,谎言或是重典。在很多看尽风云的中国股民眼中,中国股市不像一个正常人,更像个疯癫的赌庄。但是,在这样残酷到类似原始丛林的投资环境中,林园出现了。公开资料称,他炒股18年,8000元变成了10亿元。 茅台奇迹 林园作为中国“股神”高调现身,是在2006年。这一年,历经五年低迷的中国股市开始了新一轮起涨,至今已持续一年有余。当股指从2000点到3000点,最终冲破4000点时,股市各种现象也纷纷涌现。从牛市初期即开始领涨的“贵州茅台”,因其奇佳的市场表现,在这一年也获得了众多关注,有股民因此称2006年为“茅台年”。“贵州茅台”股票自2001年上市以来,面对数年熊市仍上涨近5倍,成为沪深两市“第一高价股”。2006年,“贵州茅台”多次涨停板,其市值一年增值近400亿元,是全年营业利润的十多倍。4年前就开始以20多元价位建仓的林园,个人资产也随着茅台酒的醇香扩了又扩,创造了在股民中流传甚广的“林园神话”。林园称,他至今已持有1700万股“贵州茅台”,以此推算,10亿元也只是一个保守的估计。尽管他的创富传奇后来引发不少质疑,但他的股票投资理念还是得到了相当多股民的认可。就像之前的几次牛市一样,领涨的上市公司往往会被流言击中,不幸的是,很多流言最终会被证实。这次似乎也不例外。5月10日,各大财经媒体头条新闻的内容只有一个:贵州茅台股份公司的高管有变。仅仅几个小时过后,网络媒体便曝出茅台总经理乔洪被双规,“贵州茅台”随即停盘。对于因持有1700万股“贵州茅台”而名满江湖的林园来说,这关系到他的核心利益,然而在接到记者电话时,他仍然表示自己的对应策略是满仓持有。用他的话来说,他买的是茅台集团的长期效益而不是管理层的精明。林园曾放过这样的“狂言”:“我的一个选股方法,就是傻瓜能够经营的公司,才是好公司。”他有自己的一套标准:“你一去这个企业(调研),他老给你谈困难,我们逆境中怎么挣扎,怎么赚钱,他老说他的管理,这一看,我至少把这个公司作为一个二流的公司。”林园说,自己喜欢的公司就是“来了(指他去企业调研而言)吃,来了玩,从不给你谈工作”。“这种公司你不用怕,他吃那么点算什么,能把这几十亿的盈利吃穷?我才不信。但这种公司肯定是能赚钱的。好的公司都是吃吃喝喝的,这不会错。”乔洪被双规的传言出现后,茅台酒公司和贵州国资委先后出面进行澄清,但外界关于乔洪被调查的传闻仍未平息。不过,林园对“贵州茅台”的信心仍然没有动摇,他一如既往地“吹捧”这只股票,毫不理会别人的看法。“对于白酒行业,我一直是看好的。虽然有人认为喝白酒的人越来越少,但我认为,白酒是中国人的国酒,商人请客都是喝白酒的多,喝高档白酒比喝其他酒档次高,我相信五粮液、茅台有一天可卖到1000元一瓶。而且茅台、五粮液已经有相对稳定的客户群,随着中国的强大,中国商人会把这种酒文化带到国外,我对‘贵州茅台’、‘五粮液’未来三年业绩复合增长20%或以上是有信心的。”林园多次对不同的媒体这样宣扬。而不管是真是假,虽然仍然有不少人指责林园是茅台的“托”,但股市依旧在涨,林园用自己名号创设的私募基金也每天在膨胀,甚至连这位“股神”讲课的门票都涨到了3000元一张,这一切都是因为一个原因。林园声称,自己做的每只股票都赚钱,从来没赔过。曾像卖菜一样炒股
今年44岁的林园喜欢笑,好似在他眼里,股票市场是那么的简单明了。但在18年前,林园对于股市还一无所知。从陕西一所卫生技术学校临床医学专业毕业之后,林园就被分配到深圳红十字会医院工作,后又调到深圳博物馆。做的工作不但和股市无关,甚至和经济都全无瓜葛。林园声称自己起初是响应政府号召炒股。1989年下半年,他怀揣从老娘那里借来的8000元进入股市,经常在凌晨二三点起来拿着股票交易。在林园的记忆中,当时交易所的条件特别简陋,大厅中间有一块黑板,上面写着股票名称和价格,看有没有人要。价格在不断地变,有人要,林园就一手交钱一手交货,他自称和菜市场买卖猪肉没什么两样。这样来回倒几次,就可以赚不少钱。在那个时候,如果有些朋友要买哪只股票,又刚好有人想卖,林园还居中介绍,每笔可以赚到100多元的“中介费”。这和如今彻底电子化的股市几乎是两个世界。“深圳那时就4个网点。委托和交易都不是电脑化。这里深发展卖88块,别的地方卖86块(记者注:1989年3月‘深发展’派息分红,使上一年还只有每股20元的这只股票在1989年达到80多元;1989年5月,股价一度涨到120元)。我就整天骑个自行车转,出86块买了,再挂88块卖出去。一天赚一百来块钱。那会儿有人坐万科的庄,我这倒来倒去的,尽给庄家捣乱,他卖7块8,我就卖7块6,人家都买我的。庄家看了很生气,说你这小子跑得比兔子还快。他说干脆你帮我干这事好了,你把我的股票拿去倒。我就赚他的钱,赚差价,嘿嘿,就像卖菜一样。”林园说。后来,林园前往上海继续炒股,按他的话讲是哪里有钱赚就到哪里。当时,林园住在上海百乐门酒店,上海人把股票卖给他,他押一段时间再倒出去。两年多时间里,经过深圳、上海两地折腾,林园起初的8000元变成了12万,到1992年就成了1000万。就在上个月,这位高调的“股神”在回答一位大学生的提问时也承认,“我从8000到12万元,那时候谁知道股票是怎么回事。那时候股票是一个稀缺资源,你买了它就涨。当时我二十几岁,也是糊里糊涂的。”东方不亮西方亮 从林园的经历来看,他简直太“幸运”了。在中国股市几次大熊市来临之际,他都撤出了,躲过了一个又一个黑色的日子。1990年代中期,林园怀揣自己从股市赚来的钱,一头扎进了西安市的房地产业,而这一转变差点让中国股市错过这位“股神”。回头看来,林园认为如果当初自己不去西安做两年房地产,林园可能就不是现在的林园。“也许我现在的资产还要多10倍。它耽误了我整整两年时间,让我和朋友的距离一下子拉开了。”人们清楚地记得,中国股市在1994年7月底已经跌到325点。而林园认为,他赚钱和牛市熊市并没有什么关系,“我即便在熊市也能赚钱。”林园认为,自己的自信来源于他对资产的配置方法。“我的强项是资产配置,这是我最拿手的。很多人说我熊市为什么离开股市,实际上我也不知道。每次熊市,确实我都在股市以外活动,那时候我已经退出了股市。我说满仓,可能我又到别的便宜市场买去了。我经历了大概三次熊市,三次熊市都出来了。实际上当时我也是糊里糊涂的,我只是通过资产配置。”“我现在强迫在12个月内,把我的30%资产配置到A股市场之外,比如港股。我算的账这30%资产未来三年至少涨五倍,三年以后,这30%产生的效益包括本金,相当于我现在总资产的150%。哪怕我现在的70%全部亏完,这150%还是足以保证我的资金是增长的。”“实际上2001年熊市开始时,我在1997还是1996年已经做这个工作了。我也是强迫我自己干的,这种大的资产配置非常重要。它带来的效益就是老百姓讲的东方不亮西方亮。它能够把我现在的利润锁死。我这个办法这么多年就没错过。”“股神”看泡沫对于中国股市现在到底是不是泡沫,有没有可能瞬间崩盘,林园表现出来的态度于其说是不置可否,不如说是漠不关心。在接受采访时,他多次用了“我也不知道”,“现在谁也说不好”这种辞令。但在最近的一次公众讲座中,林园曾经总结过他自己认为的泡沫股市的几个特征。林园认为,股市是否泡沫首先要看估值是否非常高。“高和低的标准是什么?一个就是和国际市场同类公司比;再一个,在这个市场我都找不到能够投资的公司了,就觉得都高了。”他以台湾人在泡沫股市来临前的行为作为例子,因为他认为台湾当时的情形和大陆非常相似。“我记得1990年的时候,因为我在深圳可以看到香港电视,那时候采访妓女,台湾的妓女都不愿意做了,说我们不做妓女,赚钱的速度太慢。妓女这么说的,然后证券公司门口的滑梯都有小孩在滑,家长都去炒作股票了。”“今天你问我中国股市今后会怎么样,我只能告诉你我不知道。因为我确实不知道,我不能说假话吹牛糊弄人,现在没有人能说得准会怎么样。”林园顿了顿,说,“当初牛市刚启动,2200点时,罗杰斯(与索罗斯、巴菲特齐名的世界级投资者,量子基金创始人)都说会跌,现在4000点了,再看看他的话,就很可笑,不只是可笑,我觉得就是放屁。”“选我自己的股票,有价值的股票,至于股市怎么走,和我无关。”他说。 牛市大潮退去后,曾经受到股民们万般膜拜的民间股市“大佬”们纷纷经历着不同的“搁浅”命运。 继去年年末江湖雅号“金手指”的北京首放董事长汪建中因涉嫌操纵股市而被捕后,曾被誉为“中国巴菲特”的超长线私募林园,在牛年开市之初也被传受到相关部门调查,甚至坊间有传闻说林园“正被通缉”。 昨日,接受早报记者采访的时候,林园正忙于应付各方前来慰问的社会人士:“放心吧,我没事的。” 虽然林园旗下3个信托产品均出现大比例浮亏,但他仍然坚称:“2003年建仓至今没有买卖过任何股票。” 在风雨飘摇之际被传“正被通缉”,这让在阳光私募界属于“低调”派的林园颇感无奈。 “请大家放心,我很好。”林园昨日接受早报记者采访时,正在忙着接受社会各界人士对此事的询问,“我很少上网,关于我被逮捕的事情,也是几分钟前我刚从你们这里得知的。” 林园告诉早报记者,他现在在深圳,“我一直很少和外界主动接触。你们来找我吃饭喝酒可以的,其他的就不聊了。” 林园眼下管理的3只信托产品,业绩可用惨不忍睹来形容。从其发行机构华润深国投信托网站上公布的净值可见,“林园”截至2009年1月20日,净值为71.2元,累计增长率为-28.8%,近半年增长率为24.59%;“林园2期”和“林园3期”截至1月15日,净值分别为42.43元和42.54元,累计增长率-57.57%、-57.46%;近半年增长率为-27.1%和-28.35%,在深国投已发行83款信托产品中,排名分列倒数第四和倒数第五。 称自己的操盘状态非常“游离”的林园表示:“如果你现在来买我的信托产品,我也建议你不要买。因为我从2003年满仓开始,就没卖出任何的股票,也没买入新的。”林园称他当时买入的上市公司是做了一辈子持有的准备。 可查资料显示,入选林园投资池的上市公司包括贵州茅台(174.42,1.61,0.93%)(600519)、五粮液(29.96,0.76,2.60%)(000858)、云南白药(52.96,-0.13,-0.24%)(000538)、招商银行(17.49,0.12,0.69%)(600036)等。 林园称目前他的投资收益就来自这些公司的分红。“成本已经收回了,现在就是赚多赚少的问题。”据他表述,这三只信托产品的资金来源绝大部分是他的自有资金。最早成立的“林园”也大多来自周围朋友亲戚的钱,“即便是净值跌到零,他们也不会赎回的。” 新闻背景 “民间股神”林园 林园的神奇,在于他的资本从1989年的8000元猛增至2005年的4亿元,找到最适合的投资模式和优质的股票,让他成为牛市中笑傲大盘的赢家。 不过,在一年多的熊市中,林园的光环迅速退去,挂着“林园”名字、由其亲自管理的私募基金,净值已经缩水大半,成绩实在差强人意。一年来,林园的山寨本色显露无遗。 林园的选股铁律是:一、选股时要买跟踪3年以上的企业;二、选自己熟悉的行业;三、选未来3年“账好算”的企业,不买未来盈利不确定的公司。 林园炒股守则有五条:一、选中个股,主动做“乌龟”。发现被低估的公司后买入,“猫”在里面,等着上涨;二、心态是赚大钱的关键;三、投资一定有时赚钱,有时赔钱,波动会有的,道路会非常曲折,因此在痛苦中赚钱;四、投资组合中所选公司,都是行业中的龙头老大,如果有老大,就不选择老二;五、不会选择在成交清淡时卖出手中的股票,要看市场上有没有人接受,有没有人买进。采取“你不买,我也不卖”的投资方法。 怎么看,怎么觉得林园就是冲着巴菲特的那套思路来的。哪怕他总结的所谓选股铁律,也是巴老粉丝们挂在嘴巴的投资圣经。 平心而论,只要有长线持股的决心,加之有调研的精神,批量生产类似林园一样的股神并不难。关键是,如何在牛股最牛时懂得全身而退,“卖”才是“买”的“师傅”。记者观察
你相信“林园”吗? “不操盘”的林园,用满仓迎接了2008年的暴跌,旗下信托亏损至几近原来的6折。 “所谓阳光私募,也就是公布了净值,可以公开买卖产品。到底该产品是怎么操作的,单凭管理人两三句话,他说他司机的年薪几位数,你就能相信?”林园的“低调表白”并不能获得沪上私募界的认同。 在2007年大牛市中,贵州茅台(174.42,1.61,0.93%)2007年末每10股分红8.36元;五粮液(29.96,0.76,2.60%)2007年不转增不分配;云南白药(52.96,-0.13,-0.24%)每10股分红1元;招商银行(17.49,0.12,0.69%)每10股分红2.8元。如果仅靠这些分红来获益的话,那么林园的年化收益率并不高。而他的司机也绝拿不到2000万元的年薪。 林园、但斌、赵丹阳、李驰、殷保华、李振宁、汪建中……这些曾经的炒股冠军、坐庄主力们,经过2008年熊市刷洗后,有的关张,有的逃亡,有的消失,有的一度盛传遭到客户的老拳相向。 也难怪坊间传言会此起彼伏。 去年底,一度被誉为“三秦炒股第一高手”的陕西鑫鹏掌门人阮杰被投资者告上法庭,原因是其管理的“鑫鹏一期”单位净值实际增长率为-68.28%,在深国投旗下70余只阳光私募当中排名倒数第一。今年初,江湖雅号“金手指”的北京首放董事长汪建中被证监会处以1.25亿元天文数字罚款后,再因涉嫌操纵股市而被捕。 “英雄”的头衔频繁地在不同时间,加冕在不同的私募头上。 2008年伊始宣布集体清盘的赵丹阳,也确实被2008年上半年的牛蹄踏在了脚下。深国投数据显示,“赤子之心”2007年下半年净值增长率仅为8.61%,这与同期偏股型开放式基金动辄超过100%的年收益率相去甚远。有不少深圳私募界人士曾不屑一顾地表示赵丹阳根本不懂投资,他是私募界的一个失败者,3500点以上全部踏空。 不过时至今日,检视退潮后沙滩上的尸体时,其中并没有赵丹阳。 在资本市场活下去才是硬道理。 同样与林园一样标榜“价值投资”的但斌与李驰的日子似乎也并不好过。甚至有传但斌在去年底遭到投资人的袭击。李驰管理的“同威1期”信托产品,根据朝阳永续统计,截至2008年12月19日,单位净值0.788元,下跌21%。 但这都不是最终的英雄榜。在瑞富信息副总经理彭亚轩看来,同威是一个价值投资与趋势投资结合得很好的公司。因为下一轮牛市何时到,谁都不知道。他们目前输的也许只是资金的使用效率。![[转载]中国股神林园](http://p.61k.com/cpic/98/8f/0a06530034f27f121e487574e9298f98.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