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 中国互联网公司人效榜

你为你的公司贡献了多少收入、多少利润?
前几天,腾讯科技一篇报道,揭示苹果人均净利润高达45.18万美元,谷歌的人均净利润也有24.2万美元,分列第一、二名。如果要就此排一个榜单的话,绝没可能出现在这份榜单前列的惟一一个美国科技巨头可能是亚马逊,亚马逊现在都在季度亏损中,而去年的人均销售额也才85.6万美元(它去年一举就招了三万名员工),离苹果谷歌遥遥万里。
但这不妨碍亚马逊在资本市场目前获取高达3078倍的动态市盈率。 而苹果动态市盈率仅为11倍。这种情况源于两家公司不同的估值模型与哲学。
以上罗嗦这么多,是想说明,任何一个数值都不具备全面绝对地去衡量一家公司价值的功能。销售收入不能、市盈率不能、市值不能、人均创造营收与人均创造利润也不能。
但同等模式下,股东们一定还是更喜欢人均创造收入与人均利润更高的公司。世界上也就只有一家亚马逊。如果你的人均收入与利润相对低,同时还在一个充分竞争市场,不像亚马逊那样拥有具备绝对优势的市占率与较高的进入门槛,说明你公司的效率与价值都很低了。(此前为什么资本市场能容忍甚至喜欢人力密集的新浪以及携程,是买微博商业前景与携程市占率的单,而以携程为例,后来市占率被艺龙等一抢食,马上被资本市场看淡。)
人均创造总收入、人均创造利润,从某种程度上反映出一家公司的效率、经营管理水平与商业模式问题。如果有更全面的数据,人们甚至应该将每个公司五年内的人均总收入/利润做一个走势图,我们就能看出一家公司与团队是否保持了初始的效率与狼性。
那么现在,让我们来看看13家中国科技公司的情况。
由下图,可以看到:
★ 腾讯是人均创造营收最高的公司,但也“无奈”地将人均创造利润最高的第一名让给了纯游戏公司巨人。
★ 当当网人均创造营收再高也没用,人均创造利润是垫底儿的。
★ 网易,媒体与外界经常唱衰其大势已去、没有未来性,但从这两项指标看,它可是扎扎实实的好生意。
★ 奇虎360的人均营收与利润创造排名并不高,这能从一个角度看出它为什么要急着以搜索变现,分食搜索丰厚利润。但它的人均利润排名比人均营收要高,说明奇虎的盈利性在同等规模公司里相当不错。
★ 艺龙的人均营收创造与携程持平,但在人均利润上差了一大截,可看出艺龙的人效是比较低的。可以这么理解,携程与艺龙的员工创造出同一笔收入,但艺龙员工是用更大成本拿下的单子。
★ 阿里巴巴,不涉游戏与搜索——这两块互联网上最赚钱的业务、而是做电商能将人均利润做到第五名,估计是全球电商界的奇葩了。这可能得归功于它坚决做平台的战略与定位。其实阿里巴巴在前几年人员规模扩张极快,但马云非常及时地放慢甚至叫停了进人步伐。媒体报道2012年他给内部传达的要求是:用人只出不进。只控制人数不行,他还要求财务数字要大幅提升,务必要提升人均效率。


(注:年度总数值是将2012年前三季度的财报数字/3 * 4估算得出来的,公司员工总人数或者据明确的最新报道,或者据向各家公司确认过的数字)
总结一下:富玩“游戏”,穷玩“网”,最穷玩“电商”
在人均净利润中可以看出,目前中国的互联网公司的净利可以分为三个层次:
最高者是以垄断巨头和游戏的梯队组成,包括阿里、百度、腾讯、巨人和网易。不仅巨人以人均9.5万美元的净利润高居榜首,即便是网易——有着高达两千人的门户团队、数百人的邮箱团队,甚至还有有道、杭研院等千余人的研发人员,但仍不足以将网易的人均净利拉出第一团队,可见游戏实在太赚钱了。
而夹层者,则是以门户、旅游等互联网“劳动密集型”产业组成,包括新浪、搜狐、携程、艺龙,它们的特点则是活不好也死不了。门户在转型中的诉求,如微博、视频等拉低了公司的人均净利润。考虑到用户和广告主的相对稳定,门户可以保持长期的低利态势。而OTA网站则在亏损的警戒线上上下浮动。如果明年价格战继续打下去,携程也不是没有可能被拉到警戒线之下。
人均亏损者,则以人人和当当为代表。很简单,电商不赚钱。糯米团购是将人人拉入亏损漩涡的核心原因。
榜中有一个公司并未列入上述三个层次之中,那就是第六名完美世界,其模式完全符合第一梯队标准,但是其收入情况则更像是第二梯队的产物。其尴尬,则是由于游戏公司盈利的不确定性所造成的。有投资人谈到,游戏公司的每款游戏之间,成功的相关系数极低,这种的相关性也就造成了公司的风险较大,可以看到完美世界近年并未能推出有力的新作,其第三季度平均同时在线用户的数量约为60.1万,环比下降约20%,相比去年同期的82.8万更是跌近三成——换言之网易、巨人也同样会在未来面临类似挑战。
二 : 中国互联网创业公司扎堆赴美IPO 解密三大原因
文/搜狐IT 微文
租车应用一嗨租车将于下周登录纽约交易所,这是继神州租车之后,国内第二家以租车为主营业务的公司赴美IPO。除了一嗨租车外,前不久,国内移动社交应用陌陌也向SEC递交IPO申请,拟在纳斯达克挂牌上市。
除此以外,赶集网、蘑菇街等创业公司也对IPO跃跃欲试,来自投行人士的消息告诉我们,赶集网与蘑菇街两家公司近期也正在与资本市场频繁接触,其中赶集网已经与多家承销商秘密谈判。对方未透露赶集网的IPO情况以及与其接触的承销商具体名称,但表示从数据分析,赶集网顺利IPO的可能性很高。
事实上,资本市场已将今年形容为“中概股年”,在过去10个月中,已经有京东、聚美优品、神州租车、阿里巴巴等众多中概股赴美IPO。而随着一嗨租车、陌陌等公司的上市,从数量上统计,2014年已经是近4年来中国公司赴美IPO数量最多的一年。
究竟是原因使各家创业公司纷纷选择在今年扎堆IPO?通过多方打听,我们了解到有以下三点重要原因:
1、首先,由于前两年浑水等美国做空机构对网秦、360等公司的做空使得美国投资人开始对中概股产生不信任感,从而导致了大量中概股股价长期处于低估状态,而随着美国经济的回暖、中美审计机构博弈监管等问题的解决,以及唯品会、YY等公司股价的暴涨,导致大量海外投资者开始重新审视中概股,这为中概股股价在今年的回升奠定了基础,过去唯品会等公司为了IPO不得不流血上市,而今年上市的中概股普遍获得了“合理的价格”。
2、一位投资界人士判断,随着阿里巴巴等公司的上市,今年中概股在美国的已经处于浪尖之上,从未来趋势判断,2015年赴美上市是否会像2014年这样容易,以及资本市场是否会有回落仍然以后很多未知数,这也令很多创业公司希望赶在资本市场回落前,赶上最后一班车,以减少更多不确定性。
事实上,今年IPO的迅雷与神州租车2家公司早在2011年就曾计划赴美上市,但由于上市窗口的关闭,导致IPO进度推迟了3年时间。
3、对于创业公司而言,尽快上市可以降低经营风险。虽然IPO后会受到SEC的监管,但也会从公司品牌、现金流两个方面给创业公司带来巨大回报。盛大文学、凡客等公司因IPO折戟最终一家被收购,一家则迅速衰落。
一位不愿具名的人士透露:“对于创业公司而言,IPO并不仅仅是获得现金流,而是给内部、外部建立信心。例如聚美优品,IPO之前跟很多化妆品公司谈合作会遭到拒绝,而IPO之后获得了更强的品牌认知度,为类似合作创造了便利。”
结论
今年美国资本市场对于中国的创业公司而言,是绝佳的IPO时机,这令很多公司都在跃跃欲试。虽然IPO可以为很多公司带来品牌、现金流等方面创造便利,但是上市后如何走仍然取决于公司的经营,IPO更多意义只是锦上添花而非雪中送炭。
例如同时电商行业的上市公司。唯品会股价在3年内由5美元附近上涨至200美元附近,而麦考林则从17美元附近跌至3美元。
三 : 中国互联网公司如何进军海外 先行者六点血泪教训

都说美国物美、天蓝、好赚钱,但蒙古利亚裔想进入高加索人的地盘,却又似乎并不那么容易,昨日资深媒体人程苓峰发起的《产品家》沙龙,就中国互联网企业如何进军海外市场发起了讨论。
虎嗅网就智明星通CEO唐彬森、海豚浏览器CEO杨永智、热酷CEO刘勇、一财驻硅谷主笔骆轶航、蓝洵副总裁霍涛的发言做了如下整理:
中国企业在海外劣势
造访海外,须客随主便,但有时价值观则成了一大沟壑。如曾红极一时的"偷菜":虽说“偷”在中国的属性值很高,但当该产品移植美国时,就不得不用grab这样蹩脚的词汇来替代。
主人的大门是敞开了,但是否“上好茶”还要凭声誉,当然QQ和360早已为中国企业盛名远播,但带来的却并非甘露而更似是“干露露”,一个是靠拿来主义登峰造极,另一个则凭借恶性植入一统江湖。
不得不承认,文化弱势使得中国产品在西方眼中是天然的次品。
给中国企业的建议
1、先选好出生地,避免Hard模式:经过中国企业多年的严苛认证,发现如果仅仅立足中国,那么下一步只能打打东南亚的算盘。假如获得一块硅谷的停机坪,选择在美国起步做“拥有硅谷品牌的中国企业”,则可以将产品辐射全世界。
2、既然选择了在海外打拼,活下来全然成为企业的第一要义。如今在美国还算“活得不错”的杨永智总结了其生存的三大要素:其一是用户基础,再者商业模式,而最重要的则是品牌,作为中国企业若想长期在海外生存,三者可谓是缺一不可。
3、虽然保证了活下来,但茕茕孑立也过于凄凉,没有永恒的朋友但可以有永恒的利益,充分通过权益互换,以获得当地资本的支持,进一步辐射当地资源,有助于弱化文化隔阂。
4、其实即使文化隔阂也并不可怕,看看美利坚满街飘舞的GREE(日本社交游戏平台)广告充分证明了,即使是与西方国家文化同样迥异的日本,其企业也可以在美国获得较大的成功。
5、如何搞定本地团队?从货币成本上说,搞定美国本土优秀BD成本很高,年薪通常需要开出20万美元以上。其实,在个人英雄主义盛行的美国,仅仅依托金钱是无法打动对方的,刘勇通过数百封招募邮件总结出:自身能力和人格感化是薪金外揽才的利器。
6、在美国立足后,是否又开始觊觎全世界了?霍涛分享了“两入口三不碰”血汗经验:进军南美的桥头堡是迈阿密,而攻占欧洲则最好从法兰克福入手,此外俄罗斯最好不要进、非洲社会不稳定也别进、而白人割据的澳洲则有些太封闭。
四 : 中国互联网公司SP横向对比

数据显示,在第一季度,SP整体市场收入规模继续被严重削减。较多依赖SP业务的公司,受移动运营商政策调整的影响仍然在继续,延续了上季度的下滑趋势。Tom在线、空中网、新浪均有不同程度的份额下滑,而腾讯和华友世纪则有上升。


其中4家专业SP公司(TOM在线、华友世纪、掌上灵通、空中网)总收入规模为8277万美元,比上季度下降2%;4大门户(腾讯、新浪、搜狐、网易)总收入规模为5263万美元,比第三季度则减少3%。专业SP公司与门户SP公司本季度收入下挫幅度均较小,基本同上季持平。
掌上灵通本季严重亏损

腾讯SP业务逆市上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