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 《简单爱》:《简单爱》-《简单爱》-专辑介绍,《简单爱》-《简单爱》-
周杰伦第二张专辑《范特西》第三支歌曲,以其简单易懂的歌词和朗朗上口的旋律成为《范特西》专辑的热门歌曲。KTV里的热门歌曲。
简单爱歌词_《简单爱》 -《简单爱》-专辑介绍

《简单爱》《简单爱》出自专辑《范特西》,周杰伦在与BMG续约两张专辑的发行权后,有了更多的创作空间,在《范特西》中天马行空的音乐想法无处不在,就连歌名也都是令人绝对想不到的饶富趣味。有专门讲述日本忍者的《对不起》、因为喜爱看中国的武打电影而创作的《双截棍》等。第一主打曲《开不了口》由徐若宣填的词、杰伦作曲,是一首描述生离死别的抒情作品。在MusicVideo中杰伦扮演一名宇航员,但却不幸意外身亡,之后又经历犹如电影《第六感生死恋》的天人永隔的无奈,故事情节令人心碎。
[www.61k.com)简单爱歌词_《简单爱》 -《简单爱》-歌词
说不上为什么

《简单爱》
我变得很主动
若爱上1个人
什么都会值得去做
我想大声宣布
对你依依不舍
连隔壁邻居都猜到
我现在的感受
河边的风
在吹着头发飘动
牵着你的手
一阵莫名感动

《简单爱》
我想带你
回我的外婆家
一起看着日落
一直到我们都睡着
我想就这样牵着你的手不放开
爱能不能够永远单纯没有悲哀
我想带你骑单车
我想和你看棒球
想这样没担忧
唱着歌一直走
我想就这样牵着你的手不放开
爱可不可以简简单单没有伤害

《简单爱》
你靠着我的肩膀
你在我胸口睡着
像这样的生活
我爱你你爱我
想简!简!单!单!爱...
想简!简!单!单!爱...
简单爱歌词_《简单爱》 -《简单爱》-下载连接
mp3下载:
二 : 爱乐维:爱乐维-简介,爱乐维-性状
爱乐维,复合维生素片(Vitam.in Complex Tablets)专为满足妊娠期(爱乐维包括孕前期)和哺乳期妇女额外营养需求的复合营养素制剂爱乐维的活性成分如维生素、矿物质和微量元素均为人体必须的物质,它们广泛分布在人体各部分。它们在血浆中的生理浓度与服药后浓度之间的变化不易区别,对靶组织生物活性的影响也很难鉴别。这些微量营养物质在组织和血浆中的水平处于一种稳态调节之中,但可受众多因素的影响,如每日波动、营养状况、生长、怀孕及哺乳等。
爱乐维_爱乐维 -简单介绍
【简述】 爱乐维,复合维生素片专为满足妊娠期(
包括孕前期)和哺乳期妇女额外营养需求的复合营养素制剂
【通用名称】复合维生素
【商品名称】爱乐维
【拼 音 名】Fuhe weishengsu pian
【英 文 名】Vitamin Complex Tablets
【主要成份】:十二种维生素+七种矿物质和微量元素
维生素A(4000国际单位)1.2毫克 维生素B11.6毫克
维生素B21.8毫克 维生素B62.6毫克
维生素B124.0毫克 维生素C0.1克
维生素D3(500国际单位)12.5微克 维生素E15毫克
生物素0.2毫克 叶酸0.8毫克
烟酰胺19毫克 泛酸钙10毫克
钙0.125克 镁0.1克
磷0.125克 铜1毫克
铁60毫克 锰1毫克
锌7.5毫克爱乐维,复合维生素片(Vitam.inComplexTablets)专为满足妊娠期(爱乐维包括孕前期)和哺乳期妇女额外营养需求的复合营养素制剂爱乐维的活性成分如维生素、矿物质和微量元素均为人体必须的物质,它们广泛分布在人体各部分。它们在血浆中的生理浓度与服药后浓度之间的变化不易区别,对靶组织生物活性的影响也很难鉴别。这些微量营养物质在组织和血浆中的水平处于1种稳态调节之中,但可受众多因素的影响,如每日波动、营养状况、生长、怀孕及哺乳等。
爱乐维_爱乐维 -性状
【性状】:性状:本品为黄色椭圆形覆膜状药片。
爱乐维
【药物动力学】:爱乐维的活性成分如维生素、矿物质和微量元素均为人体必须的物质,它们广泛分布在人体各部分。它们在血浆中的生理浓度与服药后浓度之间的变化不易区别,对靶组织生物活性的影响也很难鉴别。这些微量营养物质在组织和血浆中的水平处于1种稳态调节之中,但可受众多因素的影响,如每日波动、营养状况、生长、怀孕及哺乳等。
【用法用量】:一次一片,一日一次,与早餐同时服用,或遵医嘱。如存在晨起恶心现象,建议在中午或者是晚上服用。
【孕妇及哺乳期妇女用药】:含铁药物和四环素可互相影响对方的吸收,故不能同时服用。爱乐维如必须和四环素同时服用,2种药物的服药间隔需2小时以上。
【儿童用药】
【老年患者用药】
【药物相互作用】:含铁药物和四环素可互相影响对方的吸收,故不能同时服用。爱乐维如必须和四环素同时服用,2种药物的服药间隔需2小时以上。
【药物过量】
【贮藏】:遮光,在阴凉处密闭保存。
【包装】铝塑包装,30片/盒存
【有效期】二十四个月。
【规格】:30片
【进口药品注册证号】:H20090560
【生产厂家】:阿根廷BayerS.A.
【爱乐维片药理作用】
爱乐维中所含的维生素、矿物质和微量元素提供了妇女在怀孕时及产后所必需的饮食的补充。特别是其中的铁对孕期容易出现的缺铁性贫血可起到有效的预防作用,而不必再对大多数孕妇进行额外的铁剂治疗。
【爱乐维片临床疗效】
用于满足妇女怀孕时及产后对维生素、矿物质和微量元素的额外需求。预防孕期由于缺铁和缺乏叶酸引起的贫血
爱乐维是专为满足妊娠期(包括孕前期)和哺乳期妇女额外营养需求的复合营养素制剂,富含十二种维生素,七种矿物质和微量元素,能满足准母亲和宝宝对于营养的摄入需求,同时帮助准母亲减轻孕期内的恶心,呕吐和晕眩等症状
【爱乐维片不良反应】
爱乐维耐受良好,少数病例会出现胃肠道功能紊乱(例如:便秘),但一般不需停药。某些敏感的妇女可能会出现一定程度的过度兴奋,故此类病人避免在晚间用药。
禁忌:患高维生素A和(或)维生素D血症,或存在肾功能损坏、铁蓄积、铁利用障碍、高钙血症、尿钙过高等疾病时禁用爱乐维。
用药安全必读
1、患高维生素A和(或)维生素D血症,或存在肾功能损坏、铁蓄积、铁利用障碍、高钙血症、尿钙过高等疾病时禁用爱乐维。
2、含铁药物和四环素可互相影响对方的吸收,故不能同时服用。爱乐维如必须和四环素同时服用,2种药物的服药间隔需2小时以上。
三 : 哈苏相机介绍最好介绍一下规格、性能、价格
哈苏相机介绍
最好介绍一下规格、性能、价格
哈苏相机介绍
哈苏EL相机
就机械相机而言,电动过片具有一定的实用价值,比如,它能使摄影师全神贯注地注视被摄体的不断变化,争取拍摄时机,抓住精彩瞬间。在哈苏经典的500系列中,有一款不太显眼的相机,这就是带有连体电动马达、被誉为“太空机型”的EL相机。
1957年,哈苏500C面世。这是哈苏500系列的首台相机,率先采用镜间叶片快门9(Compur shuffer)自动收缩光圈镜头,实现了1/500秒的闪光同步。500C的设计成功,使摄影师摆脱了收放光圈的繁琐,极大地提高了拍摄效率,有交地降低了机械故障。从此,哈苏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站稳了自己的脚跟。500C的问世,尤如二战中的诺曼底登陆,成为哈苏相机发展史上的一个重要转折点。
二十世纪六十年代初,135单反机的电动过片曾是一个研究的热点。在这股热流中,哈苏开始了自己的构思与设想,尝试将电动卷片马达附加在500C型相机上。1963年,哈苏开始试产连体马达相机。在多次测试,几经修改后,首台500EL相机终于在1965年问世。500C是在500C的基础上增设连体电动卷片马达,实现每秒1.2张的自动过片。令人始料不及的是,正热衷于太空开发的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NASA)对EL相机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并授意改为(HEC-Hasselblad Electric Camera)哈苏电子相机,准备用于阿波罗号宇宙飞船,拍摄人类登陆月球的壮举。老美之所以选择哈苏,除了哈苏性能可靠、像质优异外,EL机型更适合宇航员戴着肥厚手套的操作。月球表面没有大气,强烈的紫外辐射会造成过大的反差;月球表面温差之大,极近摧残。而哈苏依然从容不迫,我行我素。其影像之锐利,层次之丰富,尽展哈苏风采!1969年阿波罗号宇宙飞船载着人类首航月球,那张载入人类史册的“个人一小步,人类一大步”的登陆月球照片,正是哈苏500EL的杰作。
1971年出品的500EL/M型,使对焦屏的更换有了更多的选择。1984年的500ELX增加了TTL(镜后控制闪灯曝光系统)拓展了相机的应用范围。500ELX的“X” 即为闪光灯连接器的X接点之意。1988年,哈苏推出的553ELX对500ELX作了两项改动:一、是引进美能达Acure-Matte对焦屏技术,使取景器明亮了许多;二、是加大了反光镜,使得装用长焦镜头能完整地显示整幅影像,这比503CW滑动式反光镜系统(GMS)的诞生整整早了八年!1996年,哈苏CW卷片器问世后,503Cxi、503CW均能配用CW卷片器,实现每秒0.8幅的自动过片。与553ELX相比,只是慢了每秒0.4幅。EL相机的优势正在失去,哈苏不忍其消亡,重新研制出性能更好的555ELD,并于1999年推出。这是一款电机卷片一体化的相机,与其它500系列相机相比,它的优势十分明显:500系列机型的快门在释放时,反光镜就会抬起,第二次卷片才能复位。而555ELD的反光镜,在快门释放的同时具有快速复位功能。在快门释放的同时,反光镜可连续上下运动。它的电动卷片器既可单幅拍摄,又可以每秒1.2幅连续拍摄。电机卷片器利用镁合金制造,机身内部保留TTL自动调光传感器,可实现TTL自动调光传感器,可实现TTL自动曝光。555ELD的最大创新在于机身后设有供数码摄影的4个电子接点,既能与数码后背连接,用于数码影像的拍摄,又能拍摄传统胶片。555ELD顺应了数码摄影的历史潮流,EL相机再次令摄影界瞩目。
作为哈苏500系列的一个分支,EL相机在走过三十多年的风风雨雨之后,依然不失独有的风采:个性鲜明的外形几十年来很少变化,而内在性能总是顺应历史发展的潮流。回首往事:EL相机有过辉煌的昨天,是她为人类登上月球留下了历史的见证;在今天的数码摄影大潮中,她依然还是昨日的风采。维克多.哈苏----永不满足,永远进取,这就是哈苏常青之所在。
哈苏超广角相机
相机要成为经典,镜头与机身必须同样出色。哈苏之所以能够成为中画幅王国里的“劳斯莱斯”,是与卡尔·蔡司的珠联璧合息息相关的。哈苏与蔡司的合作,始于上个世纪的五十年代初。
当时在二战废墟上重建起来的蔡司厂,向哈苏提供了一系列的配套镜头:如60mm/1:5.6Distagon;80mm/1:2.8Tessar; 135mm/1:3.5Sonnar; 250mm/1:5.6 Sonnar。这些配套配套仅有一款是广角镜头,即60mm/1:5.6Distagon。在当时的年代,非球面技术尚未开发,要想制造像场较大的中画幅广角镜头,其畸变像差矫正的难度之大,是难以想象的。蔡司厂的技师们则另辟蹊径,从后截距入手,走出了一条出人意料的阳光大道。哈苏与蔡司联手分头攻关,哈苏设计出了旁轴取景的机身,蔡司设计出了38mm/1:4.5的摄影镜头。首台38mm焦距固定镜头的超广角相机终于脱颖而出!这就是哈苏900系列的开山鼻祖——SWA相机。
1954年,48岁的维克多·哈苏怀揣SWA相机参加了一年一度的德国科隆摄影器材博览会。摄影界真正“认识”哈苏,正是从这里开始的。
SWA是哈苏、也是人类历史上首台超广角旁轴式中画幅相机。该机机身极短,镜头固定于机身,焦距为38mm(相当于135相机的22mm焦距),重量仅970克(机身带镜头连取景器),镜头的最大相对孔径为F4.5,镜间快门时间为1秒——1/500秒,全程闪光同步。取景器是直视式,有点类似单筒望远镜,摄影家们用SWA“实弹操作”后发现:其明锐度之好,解像力之高,层次之丰富,均前所未见!更令人为之惊叹的是画面中心与边缘像质的一致性,边缘线条的平直性,实在是难以挑剔。SWA在科隆出尽了风头,维克多·哈苏成为众多记者追踪的“头号”目标。
一向崇尚精益求精的哈苏,在SWA推出之后,旋即致力于二项改进:①改原有卷片上弦的旋钮为快速旋柄,使操作更为顺手,效率极大提高。②原有的快门按掣在机身右前下侧,改进后设在机顶右上角。由于SWA的机身极短,双手握持时,右食指会自然地落在快门控掣上,改进后称为SWC相机。1982年,哈苏将SWC的C镜头改为CF镜头。取景器亦同时改款,机顶的水平仪移到了取景器内。改进后的相机称为SWC/M型,1988年的新款称为903WC。从实质讲,1982年的改进主要还是镜头,新镜头的焦距与光圈值尽管未变,但操作性能与内在质量,却是今非昔比了。具体表现在:
①调焦环的增宽,离机身较原来要远,操作起来要顺手得多。调焦环包裹的细纹橡胶,较原来的金属粗纹环,手感要好得多。
②“老”镜头的光圈与快门是连动的,单独调整必须预先脱开,景深按钮按下察看景深后,不能及时复位,需要新开大光圈;而新镜头光圈与快门各自分离,需要连动,一按即可,察看景深,景深杆随时可以复位。
③镜口径与50——250mm镜头统一为B60卡口,从此只要备有一套滤镜就完全足矣。
④镀膜技术的极大改善,使光学性能明显上了一个台阶。
1998年哈苏对原有的CF镜头进行了改进,改进后的CF镜头分两类:一类是CFE系列,包括CFE40mm/1:4; CFE80mm/1:2.8; CFE100mm/1:3.5; CFE350mm/1:5.6;另一类是CFI系列,包括CFI30mm(鱼眼);CFI50mm/1:4; CFI120mm/1:4(微距); CFI150mm/1:4; CFI180mm/1:4; CFI Sonnar250mm/1:5.6; CFI Sonnar Superchromat (Sa)250mm/1:5.6。在以上这些改进后的哈苏全部CF镜头,尚有四款未在此列;它们是CF500mm/1:8APO; CF140-280mm/1:5.6; CF38mm/1:4.5; CF135mm/1:5.6(微距)。
2001年8月,CF38mm/1:4.5终于停产,为CFI38mm/1:4.5所取代。此时的903SWC被称为905SWC。那末CFI38mm/1:4.5究竟有那些改进呢?具体表现在:
①镜筒内壁及机械部分均有一层最新研制的特殊涂层,眩光控制较CF镜头更胜一筹,反差有所提高。
②改进了镜头制造材料,改CF头的铝合金为碳素纤维及不锈钢。改良设计的叶片快门及新的主弹簧使用Nivarax材料,使镜间快门寿命由原来的35000次以上提高到50000次以上。
③改进的人体工程学设计,全新设计的手动对焦系统使对焦顺滑流畅,手感更佳。
④改良了镜头闪光灯联接插孔,插座内置安全锁以确保闪光灯连线具有良好的接触性能。、
⑤外形设计的改良,使握持操控更舒适。
当我们循着哈苏演绎历程回首瞻望,其发展轨迹端倪可察;她从呱呱坠地之日起,个性鲜明的设计已成定局;巧夺天工的精巧组合;最早采用的镜间快门;它的外形设计半个世纪来很少变化,但内部结构的改进与功能的增加,演绎出众多的机型。就SWA超广角相机来说,其最大的变化还是其适配的镜头。
大凡经典相机均有以下基本特征:①性能可靠,坚固耐用;②像质出色,卓越超群;③个性鲜明,特征明显。哈苏900系列之所以能与500系列并驾齐驱,是因为它具备经典相机应有的品质。哈苏超广角相机从降临人间起,就是艺术精品级的杰作。八十年代初的最大改进其实还是镜头,CF镜头使它的影像质量步入巅峰。伴随新世纪来临的905SWC,尽管运用高科技的光学设计在MTF值上也难以攀上新的高峰,它的操作性能及快门寿命却上了一个新台阶。905SWC不失为中画幅超广角相机的杰作:畸变像差矫正之出色,解像力之高,明锐度之好,画面像质中心与边缘的一致性,几乎到了无以伦比的境界。与哈苏CFE40mm/1:4超广角镜头相比,905SWC仅高出6000元左右的价格,还多了个机身与取景器,视角上的拓展与畸变像差上的矫正更是难以相提并论。若要我在两者之间作一抉择,我会义无反顾地选择905SWC,因为她才是一位近乎于完美的“梦中情人” !
哈苏的特技相机
哈苏相机王国里,有一款外形奇特的相机。它“没有”取景器,只有孤零零地一个皮腔连着镜头与后背,这个古怪离奇的家伙,就是哈苏FlexBody.
哈苏有二款微距镜头:一款是CFI120美眉/1.4,另一款是CFI135mm/1:5.6。前者接上哈苏增距环后,拍摄比率能达到1:2;后者当连接哈苏伸缩皮腔及增距环后,通达到1:1的拍摄比率。这两款微距镜头尽管能提供大至1:2和1:1的影像,但景深上的局限,限制了它的应用范围——尤其是广告摄影。为了进一步完善哈苏自身体系,吸引用户,哈苏公司于1995年推出了FlexBody相机。
FlexBody实际上不能算是机身,而是一个皮腔附件。它能够兼容哈苏500系列的所有镜头及后背。FlexBody的伸缩摺腔和可调整的机后面板能够提供±28度的俯仰视角能力,以控制景深大小,并具备移轴功能。哈苏是6×6正方形画面,上下移轴等同于左右移轴。FlexBody“兼容”哈苏500系列配套镜头的像场是按6×6cm胶片规格设计的,在作移轴时自然会产生影像圈涵盖面的力不从心。当我们作移轴时,就会拍出中间清晰,四周模糊的影像。要想取得理想的像质,唯有增加摄距,不作满幅构图,仅截取画幅中间的最佳处。像场上的局限,注定了FlexBody的先天不足,这就是兼容所付出的代价。FlexBody“机身”的价约10000元左右,是一台“省钱”的技术相机,优势与不足同时并存。
1997年哈苏推出了FlexBody的后继型——ArcBody。这个英文名词我们一眼就能看出是专为建筑摄影而设计的。与FlexBody相比,ArcBody显得更专业,它必须适配同时推出的Rodenstock配套镜头——但可以兼容哈苏500系列的后背与取景器,从哈苏传统系统中得到支持。ArcBody的前机架有一新型4爪插刀卡口,这就意味着哈苏原有配套镜头难以“越雷池一步”。与ArcBody同时推出的共有三款配套镜头:Rodenstock APO Grandagon35mm/1:4.5; 45mm/1:4.5; Grandagon-N75mm/1:4.5。这三款镜头的像场均按大片幅设计,它的光学设计使每只镜头后镜片投射出的影像圈大于胶片规格,这个较大的影像圈可允许你较大幅度地移动调整相机,保证ArcBody在整个移轴调整范围内(0~28mm)的成像质量,彻底解决了FlexBody遗留下来的“历史问题”。
ArcBody“其貌不扬”,它的测距与机身皮腔“无缘”,而有赖于镜头的调焦环,并需要一个与焦距长度相同的延伸接圈。ArcBody没有内置快门,其适配的镜头均有镜间快门,快门时间为1~1/500秒、B门和T门。每款镜头均有一根坚固的红色快门线。与ArcBody初次相会时,常令人迷惑不已:胶卷装在什么地方呢?因为ArcBody的后背处按惯例是装着RMfx取景器而出现的(哈苏的腰平工棱镜取景器同样适用)。RMfx取景器上端有一个观察角度,大多数使用者会感到舒适。取景器影像左右颠倒,上下方向则与实景相同。倘另配哈苏PME90取景器,可以增加ArcBody所缺少的内测光功能——但摄位较高时,个头矮小者就会产生“高不可觑”的困惑,唯有换上腰平取景器(RMfx取景器无内测光功能)。ArcBody无任何自动化功能,也没有任何专门的取景系统。取景器插入Acute Matte-D型支架滑槽内,取景屏中间有一裂棱镜并刻有垂直及水平线,以便调整垂直于水平。在测距及移动调整构图完成后,要将取景屏支架和取景器都卸下取出,再换上后背拍摄,一切是那样慢条斯理,似乎在井然有序中悠哉游哉。玩惯了AF相机,ArcBody确是一个“休闲”的好去处。它似是AF相机的一种超脱,在返朴归真中,重觅艺术的真谛。
三款配套镜头均有一个开合光圈的一个拨杆,开合光圈似乎有点“反祖”,但在ArcBody上却是意义重大。在光圈没有关闭时,快门不能被触发,并在装上后背而非取景系统时,光圈如还没有关闭或还没有插上后背挡光片,胶卷就会雾化。
ArcBody使用起来非常机动灵活。利用一个转换器即能将其倒置在三脚架上,水平运动用于向下俯拍,操作起来得心应手。机身的唯一缺憾是缺少一个防止“多重曝光”的安全保险装置。这就需要摄影师应有一个冷静的头脑,“建立”起一个适合自己的操作模式,以免犯下“多重曝光”的失误。ArcBody的体积不大,机身重量也仅1100克,外出拍摄不算太重。
与FlexBody相比,ArcBody在作出同样的15度移轴后,锐利的大像场,解决了FlexBody“小”影像圈这个至关重要的问题。它能够保证像大片幅相机一样实现影像控制。这些控制包括在所设置的某一光圈档位上控制的景深、调整影像的变形,甚至在正常视线下逾越或绕过障碍。兼容有时未必好。FlexBody移轴后出现像质上的缺陷,正说明了这一点。作为中画幅为数不多的移轴相机,ArcBody无疑是十分出色的,但不能兼容哈苏原有的配套镜头,限制了它的使用范围。否则它的用途会更广,用户会更多。非兼容性有时也未必是好,鱼和熊掌真难兼而得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