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 《饮水集》:《饮水集》-作者简介,《饮水集》-词作特点
《饮水词》是清初词人纳兰性德的词集。《饮水词》的名字由来为南宋岳珂“如鱼饮水,冷暖自知。”本词在内容上主要是悼亡、恨别、男女情思、与友人赠答酬唱等几个方面,词作基本上不涉及到社会政治生活,其中大都是真情之作,纳兰本人是主张“诗乃真声,性情之事也”。

《饮水词》是清初词人纳兰性德的词集。《饮水词》的名字由来为南宋岳珂“如鱼饮水,冷暖自知。” 纳兰由此命名自己的词集为《饮水词》。《饮水词》在内容上主要是悼亡、恨别、男女情思、与友人赠答酬唱等几个方面,词作基本上不涉及到社会政治生活。其悼亡之作主要表达的是追念前妻卢氏之情,写的真切感人。纳兰还曾出使边陲,亲尝过远离家乡的离情别绪,因此恨别也成为《饮水词》的1个重要内容。
饮水集_《饮水集》 -作者简单介绍
纳兰性德,原名成德,後避太子允扔嫌名(保成)改性德,字容若,号楞伽山人。满洲正黄旗人,大学士明珠长

纳兰性德的著述十分丰富,今存《通志堂集》包括赋一卷,诗四卷,词四卷,经解序跋三卷,序、记、书一卷,杂文一卷,《渌水亭杂识》四卷。然而这只是他创作的一部分。另外,他还编刻遇《大易集义粹言》、《词林正略》、《今词初集》、《通志堂经解》等书。
纳兰性德才华艳发,气质上多受汉文化影响。虽曾有积极用世的抱负,却更向往温馨自在、吟咏风雅的生活。侍卫职司单调拘束,远不合他的情志,因而他雄心销尽,失去了『立功』、『立德』的兴趣。上层政治党争倾轧的污浊内幕,更导致他厌畏思退。诗人的禀赋和生活处境的矛盾,使他憔悴忧伤、哀苦无端,于是,便把无尽凄苦倾诉于笔端,凝聚为哀感顽艳的词章。他的词把原属个人的哀怨融扩为带有普遍性的人性抒发,具有了独特的个性和强烈的感染力。三百年来,尤其近百年来,他是拥有读者最多,影响最大的清代词家,他也是中国古代最杰出的词人之一。
纳兰性德早年曾刻《侧帽词》,康熙十七年(一六七八)又委托顾贞观在吴中刊成《饮水词》,此二本刻于性德

对纳兰性德词的编辑整理是在纳兰性德身後。康熙三十年(一六九一),性听闻友徐乾学、顾贞观、严绳孙、秦松龄诸人为其编刻《通志堂集》,其中词四卷,共三百首。同年,性德好友张纯修在扬州又有《饮水诗词集》之刻,其中词三卷,共三百零三首,排次舆《通志堂集》相同,惟增词四首,减词一首,此二本中词之部分皆为顾贞观手订,可信度最高。
饮水集_《饮水集》 -词作特点
纳兰性德和朱彝尊、陈维嵩被称之为清代“词家三绝”。他的令词成就斐然,是五代李煜、北宋晏几道以来的一

《饮水词》中大都是真情之作,纳兰本人是主张“诗乃真声,性情之事也”。而他的词作也正是他这种主张的具体实践。《饮水词》在语言特色上追求的是“天然去雕饰”,即不过分追求辞藻,他主张自由抒写性情,反对雕琢矫饰。纳兰反对雕饰,并不是不重视锤炼,而是主张不露斧凿之痕,艺术上锤炼到归于自然的程度。
饮水集_《饮水集》 -部分词选
梦江南
昏鸦尽,小立恨因谁?急雪乍翻香阁絮,轻风吹到胆瓶梅,心字已成灰。

菩萨蛮
萧萧几叶风兼雨,离人偏识长更苦。欹枕数秋天,蟾蜍下早弦。
夜寒惊被薄,泪与灯花落。无处不伤心,轻尘在玉琴。
菩萨蛮
隔花才歇帘纤雨,一声弹指浑无语。梁燕自双归,长条脉脉垂。
小屏山色远,妆薄铅华浅。独自立瑶阶,透寒金缕鞋。
菩萨蛮
晶帘一片伤心白,云鬟香雾成遥隔。无语问添衣,桐阴月已西。
西风鸣络纬,不许愁人睡。只是去年秋,如何泪欲流。
蝶恋花
辛苦最怜天上月,一夕如环,夕夕都成玦。若似月轮终皎洁,不辞冰雪为卿热。
无那尘缘容易绝,燕子依然,软踏帘钩说。唱罢秋坟愁未歇,春丛认取双栖蝶。
采桑子
谁翻乐府凄凉曲?风也萧萧,雨也萧萧,瘦尽灯花又一宵。
不知何事萦怀抱,醒也无聊,醉也无聊,梦也何曾到谢桥。
采桑子
海天谁放冰轮满,惆怅离情。莫说离情,但值良宵总泪零。
只应碧落重相见,那是今生。可奈今生,刚作愁时又忆卿。
采桑子
而今才道当时错,心绪凄迷。红泪偷垂,满眼春风百事非。
情知此后来无计,强说欢期。一别如斯,落尽犁花月又西。
画堂春
一生一代一双人,争教两处销魂。相思相望不相亲,天为谁春?
浆向蓝桥易乞,药成碧海难奔。若容相访饮牛津,相对忘贫。
浣溪纱
谁念西风独自凉,萧萧黄叶闭疏窗。沉思往事立残阳。
被酒莫惊春睡重,赌书消得泼茶香。当时只道是寻常。
饮水集_《饮水集》 -艺术风格的形成
与顾交往及《金缕曲》现象、中长调的思想与艺术
康熙15、16 年( 1676—1677) 是纳兰性德生命中一段极为重要的日子,结识顾梁汾、营救吴汉槎、爱妻卢氏病亡三件大事皆发生在这一时期。在结交的诸多名士中,独顾梁汾与他相见恨晚,定为生死之交。究其原因, 约有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 顾梁汾本人为了营救挚友而甘心背上“深恩负尽、死生师友”的沉重包袱,而且营救之心历久弥坚的至情至性的为人与纳兰的个性暗合, 使得二人在十八岁的年纪跨度中亲如手足。顾梁汾为纳兰写的祭文中曾提到:“吾母太濡人之丧, 三千里奔赴, 而吾哥助之以麦舟。吾友吴兆骞之厄,二十年求救, 而吾哥返之戍所。岂兄弟之不如友生,至今而竟非虚语。”第二, 性德身为明相公子,生长贵胄,出入官场,所见多为类似明珠的世故圆滑之辈, 常有来往的文坛挚友只是为数不多的十余人。其至真至纯的个性在那个视权势为水米的环境中显得孤立无援; 词人本身并未遭受过身世及时代大风浪的冲刷,只能以1种沉默的方式来表达这种处境。顾贞观的出现可谓恰逢其时,因他而作的《金缕曲·赠梁汾》一阕使纳兰一夜红遍京城。又因次年卢氏的亡故, 与这位知己的结识更有了雪中送炭的意味。一方面, 卢氏病亡在年轻的纳兰看来,,可谓生命中不能承受之重, 这种怆痛或许在顾梁汾身上
有所减轻,其《金缕曲·再赠梁汾,用秋水轩旧韵》明显带有1种悲凉感。这一层面上, 顾贞观较纳兰显得更加理智和坚强。他在致吴汉槎的《金缕曲》中用自己“薄命长辞知己别”的状况安慰和鼓励朋友,在近乎四面楚歌的心境下牵挂的仍是他人,这不能不说是他人格中不死的光芒。相对而言, 纳兰只是在一片祥和之中“薄命长
辞”,但知己尚在。但反观之, 在1种情感方面正当得意、心灵戒备较为松弛、甚至是喜气洋洋(卢氏产子海亮) 的情况下,爱妻骤变亡妇, 才更是1种猝不及防的打击,如晴天霹雳击垮了纳兰心中的一方天地, 引发出词史上数量最多、如泣如诉的悼亡词。纳兰词史地位的奠定, 这些词无疑立下了首功。顾贞观带沈宛入京,,终于使词人的伤疤得到了最大程度的修复。
第三, 营救吴汉槎的行动成为容若、梁汾友情升华的重要媒介。《金缕曲》二阕令纳兰大受感动, 立志救出吴汉槎; 五年之约兑现后又对吴生馆而死恤, 并作祭文曰: “自我昔年, 邂逅梁溪。子有死友,非此而谁。金缕一章,声与泣随。我誓返子,实由此词。”从某种程度上说, 救吴之举与梁汾本人成就了纳兰的声望与词名, 使其
词达到了同龄人难以企及的高度。此后,性德又作了《金缕曲》九阕,有悼亡、送别、以词代书者, 均发乎情性,
无雕琢感, 可以说是其中长调所用成功率最高的词牌之一。其中享誉较高的一阕便是作于康熙二十年的悼亡名篇《金缕曲.亡妇祭日有感》:
此恨何时已。滴空阶、寒更雨歇,葬花天气。三载悠悠魂梦杳,,是梦久应醒矣。料也觉、人间无味。不及夜台尘
土隔, 冷清清、一片埋愁地。钗钿约,竟抛弃。
重泉若有双鱼寄。好知他、年来苦乐, 与谁相倚。我自终宵成转侧, 忍听湘弦重理。待结个、他生知
己。还怕两人俱薄命, 再缘悭、剩月零风里。清泪尽, 纸灰起。
纳兰此类悼亡之作是以1个亲身体验者的主观身份, 牵连着痛彻心骨的回忆,融入现今面对凄凉孤坟的绝望的思念、近于梦呓的心灵剖白, 百感交集而使精神世界进入了1种特殊的氛围, 落笔便展现出一幅声色俱备的立体画面, 以三昧真情打动人心,使人读罢便觉“可怜可怜, 使我心恻”, 而不是关于句读章法韵律节拍的斟酌。他以《金缕曲》、《百字令》等为代表的中长调以情真掩盖了偶不合韵之瑕。有关其长调因不合韵律而不比小令的说法不在少数。对此,严迪昌先生《清词史》中的相关评论颇为中肯: “《饮水词》以小令为佳, 曾有清词冠冕之誉,长调慢词则间有不协律的随意性。但纳兰奇情壮采而以性灵胜,故长调仍颇多动人处。”
饮水集_《饮水集》 -参考文献
《饮水情真感三昧——关于纳兰性德及其词作的几个问题》 纪晓华二 : 叶芝诗集:叶芝诗集-简介,叶芝诗集-作者简介
叶芝诗集,包括正式结集的全部标准版本的叶芝抒情诗的中译文,共计374首;并附有详尽注释,以及一些相关的背景材料

叶芝诗集_叶芝诗集 -简单介绍
······本书包括正式结集的全部标准版本的叶芝抒情诗的中译文,共计374首;并附有详尽注释,以及一些相关的背景材料。译者对自己早先的译文和注释做了全面修订。“他在对叶芝进行研究的基础上翻译了这本诗集。他的译作忠实于原著的艺术风格,语言流畅,文字凝炼”(屠岸评语)。“……是现有叶芝诗歌翻译得最完整,在我看来也是译得最好的1种。……这部书对中国诗歌产生的积极影响在以后的时间里会逐渐显现出来”(张曙光评语)。
叶芝诗集_叶芝诗集 -作者简单介绍
······威廉.巴特勒;叶芝(William Butler Yeats,1865—1939)是爱尔兰著名诗人、剧作家和散文家,1923年度诺贝尔文学奖得主。一生创作丰富,其诗吸收浪漫主义、唯美主义、神秘主义、象征主义和玄学诗的精华,几经变革,最终熔炼出独特的风格。其艺术探索被视为英语诗从传统到现代过度的缩影。艾略特曾誉之为“20世纪最伟大的英语诗人”。
三 : 《游山西村》:《游山西村》-作者简介,《游山西村》-诗词正文
《游山西村》是宋代诗人陆游的作品。这是一首记游抒情诗,抒写江南农村日常生活,诗人紧扣诗题“游”字,但又不具体描写游村的过程,而是剪取游村的见闻,来体现不尽之游兴。全诗首写诗人出游到农家,次写村外之景物,复写村中之情事,末写频来夜游。所写虽各有侧重,但以游村贯穿,并把秀丽的山村自然风光与淳朴的村民习俗和谐地统一在完整的画面上,构成了优美的意境和恬淡、隽永的格调。此诗题材比较普通,但立意新巧,手法白描,不用辞藻涂抹,而自然成趣。
陆游 游山西村_《游山西村》 -作者简单介绍

陆游
陆游(1125--1210),字务观,号放翁,现存有诗歌9300多首,内容覆盖了南宋前期社会生活的所有方面。陆游诗特征之一,是气吞山河的英雄气概和万死不辞的牺牲精神。陆诗第二个特征是,对投降派尖锐的讽刺和坚决的斗争。陆诗的基本特征是现实主义。在表现手法上,他一般不直接对客观事物做具体刻画,而是抒写个人的主观感受,因此,他的诗概括性、抒情性强。陆诗在现实主义基础上,还极富浪漫主义情调。
[www.61k.com)陆游 游山西村_《游山西村》 -诗词正文

《游山西村》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箫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
从今若许闲乘月,柱杖无时夜叩门。
陆游 游山西村_《游山西村》 -诗词译文
不要笑话农家的酒浑,丰收之年有丰足的佳肴款待客人。
一重重山,又一道道水,疑惑无路可行间,忽见柳色浓绿,花色明丽,1个村庄出现在眼前。
你吹着箫,我击着鼓,结队喜庆,春社祭日已临近,布衣素冠,简朴的古风依旧保存。
从今日起,如果允许乘着月光闲游,我这白发老翁也要随夜乘兴,拄着拐杖,敲开柴门。
陆游 游山西村_《游山西村》 -诗词注释
腊酒:头一年腊月酿制的酒。
足鸡豚(tún):意思是准备了丰盛的菜肴。豚,小猪,诗中代指猪肉。
山重水复:一重重山,一道道水。
柳暗花明:绿柳繁茂荫浓,鲜花娇艳明丽。
箫鼓:吹箫打鼓。春社:古代把立春后祭祀土地神的日子叫做春社日。
古风存:保留着淳朴古代风俗。
若许:如果这样。闲乘月:有空闲时趁着月光前来。
无时:随时。叩(kòu)门:敲门。
陆游 游山西村_《游山西村》 -诗词赏析
这是一首纪游抒情诗。
首联渲染出丰收之年农村一片宁静、欢悦的气象。腊酒,指上年腊月酿制的米酒。豚,是小猪。足鸡豚,意谓鸡豚足。这两句是说农家酒味虽薄,而待客情意却十分深厚。1个“足”字,表达了农家款客尽其所有的盛情。“莫笑”二字,道出了诗人对农村淳朴民风的赞赏。
次联写山间水畔的景色,写景中寓含哲理,千百年来广泛被人引用。“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读了如此流畅绚丽、开朗明快的诗句,仿佛可以看到诗人在青翠可掬的山峦间漫步,清碧的山泉在曲折溪流中汩汩穿行,草木愈见浓茂,蜿蜒的山径也愈益依稀难认。正在迷惘的时候,突然看见前面花明柳暗,几间农家茅舍,隐现于花木扶疏之间,诗人顿觉豁然开朗。其喜形于色的兴奋之状,可以想见。当然这种境界前人也有描摹,这两句却格外委婉别致,所以钱钟书说“陆游这一联才把它写得‘题无剩义’”(《宋诗选注》)。人们在探讨学问、研究问题时,往往会有这样的情况:山回路转、扑朔迷离,出路何在?于是顿生茫茫之感。但是,如果锲而不舍,继续前行,忽然间眼前出现一线亮光,再往前行,便豁然开朗,发现了1个前所未见的新天地。这就是此联给人们的启发,也是宋诗特有的理趣。人们读后,都会感到,在人生某种境遇中,与诗句所写有着惊人的契合之处,因而更觉亲切。这里描写的是诗人置身山阴道上,信步而行,疑若无路,忽又开朗的情景,不仅反映了诗人对前途所抱的希望,也道出了世间事物消长变化的哲理。于是这两句诗就越出了自然景色描写的范围,而具有很强的艺术生命力。
此联展示了一幅春光明媚的山水图;下一联则由自然入人事,描摹了南宋初年的农村风俗画卷。读者不难体味出诗人所要表达的热爱传统文化的深情。“社”为土地神。春社,在立春后第5个戊日。这一天农家祭社祈年,热热闹闹,吹吹打打,充满着丰收的期待。这个节日来源很古,《周礼》里就有记载。苏轼《蝶恋花·密州上元》也说:“击鼓吹箫,却入农桑社。”到宋代还很盛行。而陆游在这里更以“衣冠简朴古风存”,赞美着这个古老的乡土风俗,显示出他对吾土吾民之爱。
前三联写了外界情景,并和自己的情感相融。然而诗人似乎意犹未足,故而笔锋一转:“从今若许闲乘月,拄杖无时夜叩门。”无时,随时。诗人已“游”了一整天,此时明月高悬,整个大地笼罩在一片淡淡的清光中,给春社过后的村庄也染上了一层静谧的色彩,别有一番情趣。于是这两句从胸中自然流出:但愿而今而后,能不时拄杖乘月,轻叩柴扉,与老农亲切絮语,此情此景,不亦乐乎!1个热爱家乡,与农民亲密无间的诗人形象跃然纸上。
此诗写于孝宗乾道三年(1167),在此之前,陆游曾任隆兴府通判,因为极力赞助张浚北伐,被投降派劾以“交结台谏,鼓唱是非,力说张浚用兵”的罪名,罢归故里。诗人心中当然愤愤不平。对照诈伪的官场,于家乡纯朴的生活自然会产生无限的欣慰之情。此外,诗人虽貌似闲适,却未能忘情国事。秉国者目光短浅,无深谋长策,然而诗人并未丧失信心,深信总有一天否极泰来。这种心境和所游之境恰相吻合,于是两相交涉,产生了传诵千古的“山重”“柳暗”一联。
陆游七律最工。这首七律结构严谨,主线突出,全诗八句无一“游”字,而处处切“游”字,游兴十足,游意不尽。又层次分明,“以游村情事作起,徐言境地之幽,风俗之美,愿为频来之约”(方东树《昭昧詹言》)。尤其中间两联,对仗工整,善写难状之景,如珠落玉盘,圆润流转,达到了很高的艺术水平。
陆游 游山西村_《游山西村》 -教案参考
游山西村
宋·陆游
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箫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
从今若许闲乘月,拄杖无时夜叩门。
教参①
诗人陆游以1个“游”字贯穿全诗的主线,生动地描绘了丰收之年农村欢悦一片的气象和乡间的风光习俗,刻画了农民淳朴、好客的品性,表现了诗人对农村生活的真挚感情。第一、二行诗写不要笑话农人田家的腊酒浑浊不清,丰收年景款待客人,菜肴尽够丰盛。1个“足”字,表达了农家款待客人时尽其所有的盛情。第三、四行诗写山峦重重,水道弯弯,正疑无路可走,突然出现柳阴深深,鲜花簇簇的景象,而眼前又是1个山村。“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善状难写之景,又于写景中寓有一定的哲理,表现了人生变化发展的某种规律性另人回味无穷。同时也表现了诗人与众不同的思维与精神——在逆境中往往蕴含着无限的希望,使人们领悟到深刻的生活哲理——无论前路多么难行难辨,只要坚定信念、不怕困难、勇于开拓,就能出现1个光明与希望的新境界。成为千古传唱的名句。现在常用以形容陷入困境,似已无望,忽而绝处逢生,出现新的契机,增强克服困难的信心。主要写了诗人做客山村,表达了诗人对乡村生活的热爱之情(田园生活的热爱之情)
教参②
一、导入。这首诗写于宋孝宗乾道二年(1166),当时诗人罢官闲居,住在山阴(今浙江绍兴市)镜湖的三山乡。诗题中“山西村”,指三山乡西边的村落。诗中记叙了当地的风俗,饶有兴味。
二、读读讲讲问问。
问:这首诗跟《钱塘湖春行》—样,也是记游的。诵读全诗两遍后,说说它在记游上跟《钱塘湖春行》有何异同。(异:诗人在村民家做客;游踪用了概括的写法。同:也写了游中可见;也用抒情作结。)
问:第一、二句的大意是什么?(山西村民家给客人备办了丰盛的饭食)表现什么?(农家的热情和朴实)客人是谁?(诗人;也许还有他的游伴,以及主人请来的陪客。)
讲:起势突兀,乍看似与游览无关,须读到最后才能懂得诗人的用意所在。上句是抑,言酒不甚美;下句突然扬起,说菜之丰盛。
问:第三、四句跟前两句接得上吗?先说这两句的内容。(写行路人的感觉,迷茫中突然发现了美好的去处。)这“又一村”指什么说的?(指山西村,即诗人此刻所在的村庄。)由此可见,这是诗人回忆来村的经历,跟前两句接得很好,这也可以说是倒叙。由此可深入1步,继续问:这个村子美不美?(美得很,它在重山复水的保护之下,在柳树花草的掩映之中。)
讲:诗人这样来写山西村,又是为下文“古风”一语张本的,因为这是1个与世隔绝的“世外桃源”,所以才能保存古风。
问:第五、六句写游山西村所见。请同学们用自己的话来复述。(略)这是写村中的习俗。
问:第七、八句是抒情语,请先说大意。(今后如果有可能趁着月夜出来闲游,说不定什么时候我会拄着拐杖来敲你的门的。)按:诗人当时虽在家赋闲,但他有志报效国家,说不定什么时候仍会外出的,所以说“若许”,意思是“如果有机会”。
再问:这歼结尾方式跟《过故人庄》的结尾相似吗?(相似之处是,都是诗人对招待自己的主人说的,“就菊花”“闲乘月”“夜叩门”等都是美好韵意境。不相似的是,《过故人庄》把重来拜访说得很肯定,而这一首说得不甚肯定,仅是1种愿望而已。)
(《初中语文第一册教案》人民教育出版社延边教育出版社)
补充问:这个结尾跟开头是怎样呼应的?(这次游山西村得到主人的盛情款待,又看到了上古的遗风,深受感动,故有重游之念。)
三、总结。
这首诗描写了山西村古朴的民风,也表达了诗人的向往之情,这是容易看出来的。但陆游是爱国诗人,虽是写记游的诗,未必与政治无关,因为当时世风衰颓,跟山西村这种古朴的风尚确实形成了鲜明的对照。
诗中“山重”一联是历来脍炙人口的名句,其意义不止于表现行路人的感受,在许多别的事情上也同样适用。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写出了路疑无而实有,景似绝而复出的境界,蕴含着生活的哲理。这句话的原意是山峦重重叠叠,清碧的山泉在曲折的溪流中汩汩穿行,仿佛已经无路可走了,倏然看见柳色浓绿,花色明丽,又1个村庄出现在眼前。现比喻在生活中已经实在没有办法了,突然大脑里灵光一现,又想出1个好办法来。
这句话写山间水畔的景色,写景中蕴含哲理。山西村山环水绕,柳暗花明,一派花团锦簇的景象,用来说明困境中仍然蕴含着希望。这不仅反映了诗人对前途所抱的希望,也道出了世间事物消长变化的哲理,体现了宋诗特有的理趣。
陆游 游山西村_《游山西村》 -写作背景
这首诗写于宋孝宗乾道三年(1167),在此之前,陆游曾任隆兴府通判,因为极力赞助张浚北伐,被投降派劾以“交结台谏,鼓唱是非,力说张浚用兵”的罪名,罢官闲居,住在山阴(今浙江绍兴市)镜湖的三山乡。诗人心中当然愤愤不平,对照诈伪的官场,于家乡纯朴的生活自然会产生无限的欣慰之情,诗题中“山西村”,指三山乡西边的村落。诗中记叙了当地的风俗,饶有兴味。陆游 游山西村_《游山西村》 -易错说明
很多人弄不明白是“山重水复疑无路”,还是“山穷水复疑无路”或“山穷水尽疑无路”,而“山重水复疑无路”才是正确的,可以说“山穷水尽”是现代人的误用,“山穷水尽”这个词语应该是出自于清·蒲松龄《聊斋志异·李八缸》:“苟不至山穷水尽时,勿望给与也。”
四 : 《醉春风》:《醉春风》-作者,《醉春风》-诗词正文
《醉春风》是宋代时期米友仁写的一首古诗。醉春风 zuì chūn fēnɡ1.词牌名。又名《怨东风》。参阅《词谱》十四。2.曲牌名。调见《太平乐府》。参阅明朱权《太和正音谱.乐府》。又苏有朋版电视剧《倚天屠龙记》的主题曲(其实这首歌叫《心爱》)。
醉春风_《醉春风》 -作者
宋米友仁
醉春风_《醉春风》 -诗词正文
一阳来复群阴往。吾道从今长。万事莫关情,月夕风前,依旧须豪放。

醉春风卿云舒卷浮青嶂。从古书珍赏。满引唱新词,春意看看,又到梅梢上。
醉春风_《醉春风》 -词语出处
醉春风zuìchūnfēnɡ
1.词牌名。又名《怨东风》。参阅《词谱》十四。
2.曲牌名。调见《太平乐府》。参阅明朱权《太和正音谱.乐府》。
醉春风_《醉春风》 -歌曲名
苏有朋版电视剧《倚天屠龙记》的主题曲(其实这首歌叫《心爱》)
曲:王备
词:陈涛
唱:金学峰
歌词:
醉春风
我醉春风
初初见面
两人齐齐心动
情网中看不一样的天空
我张开心胸
无情的人笑我痴
我笑无情人懵懂
我愿意在她手掌之中
醉春风
我醉春风
忍了冲动
她又让我感动
伤她心我是万万不能
我愿意在她手掌之中
不要坏我大义
我会倚天屠龙
但愿情意交融
让我有始有终
不要坏我大义
我会倚天屠龙
但愿情意交融
让我有始有终
让我有始有终
五 : 《赠胡僧》:《赠胡僧》-作者,《赠胡僧》-诗词正文
《赠胡僧》是唐朝周贺诗人所作诗词之一。
胡僧_《赠胡僧》 -作者
唐周贺
(www.61k.com]胡僧_《赠胡僧》 -诗词正文
瘦形无血色,草屦著行穿。闲话似持咒,不眠同坐禅。
背经来汉地,袒膊过冬天。情性人难会,游方应信缘。
胡僧_《赠胡僧》 -作品赏析
佛教自西汉末年传入中国后,经过魏晋南北朝的蓬勃发展,至唐代更进入了1个新的繁荣时期。繁荣的标志之一是,中土佛教不仅为越来越多的士民所崇奉,而且吸引了不少域外僧人前来证道求法。这位胡僧(可能是来自西域)就是其中的一位。胡僧由于和汉人人种不同,特别容易引人注意,所以诗人重在描写其形象。前二句写他的外貌:体形消瘦,面色苍白,脚上的鞋也眼看就要穿破了。暗示他曾历尽艰辛,也说明他道心坚诚。中间四句写胡僧与中土不同的习性:说着殊方言语,听起来像念咒;至夜不睡,似坐禅又无坐态;在严寒的冬天,却能袒露臂膊。这在时人看来大约都是特异之处。末二句表示赞美:尽管这位胡僧无法被一般人了解,但他的努力寻求有缘,却是颇有佛性的,而佛性又都是相通的。
胡僧_《赠胡僧》 -作者简单介绍
周贺(生卒年不详),字南卿,东洛(今四川广元西北)人。居庐岳为僧,法名清塞。唐文宗大和末,姚合任杭州刺史,命其还俗。晚年曾一度出仕。工诗,与贾岛、无可齐名。《全唐诗》存诗一卷。